爱国主义教育要辩证认识和处理六大关系

2021-12-05 03:32荣开明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民族

荣开明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武汉 43006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的传承和弘扬,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系统地论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项核心内容、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和遵循,体现了我们党引领和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自信,彰显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伟大的行动纲领。实施《纲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伟大工程,要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紧密结合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辩证认识和处理若干重大关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情和理、知和行、古和今、中和外、点和面、破和立这六大关系。

一、在情和理的关系上,要坚持爱国情感和爱国理性的结合和统一

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阶段。”[1]我们通常所说经验知识基本上属于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大体上相当于理性认识。爱国情感和爱国理性类似于爱国思想中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等。[2]爱国情感是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运用感觉、知觉、表象(观念)三种感性认识形式,对于自己祖国祖祖辈辈的生活、经历、风情、锦绣山河、骨肉同胞、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等,作出的正面的、肯定的情感反映,是爱国认识的笫一阶段、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爱国情感对于爱国认识的形成是必经的起点,是往后深化认识的前提和基础。爱国感情是坚定爱国信念、养成报国情怀的内在驱动力,意义重大,不可轻视或忽视。但爱国认识决不能就此停留,还得升华为爱国理性。

爱国理性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所把握到的关于爱国整体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征,以爱国本质为内容,是爱国思想认识的第二阶段、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认识包括爱国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概念是从感性认识所提供的关于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具体形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而形成的认识,是概括起来的观念。判断是对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等的判明或断定。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己知合乎规律地推向未知的反映形式。从爱国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爱国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超越了爱国情感的具体性、生动性、直观性,揭示爱国背后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化的爱国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在现代民族国家中,表现为政治原则、道德准则和人生价值的统一,规范了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个人对民族、国家的同胞认同,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这些认同展示出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热爱和忠诚,能帮助人们辨明爱国方向,懂得应该爱什么、不应该爱什么,确立了荣辱观、是非观、价值观,不会因情感极端而盲目、因头脑发热而冲动,干出一些本来出自好心而未能产生好的效果甚至带来恶果的事情。

爱国情感和爱国理性作为爱国认识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既存在着表现为属性、功能、地位、作用不同的对立性,又存在着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统一性。应该怎样从两者的对立中去把握其结合和统一呢?

第一,爱国情感是形成爱国理性的前提、基础,是爱国行动和力量的原始发动机。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3]习近平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4]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在生死存亡之际,广大民众熟视无睹,无有激情,没有呼唤,缺乏爱国的情感,那就会无人敢在这样紧要的关头,挺身而出,带领人民群众在组织的领导下用流汗流血甚至牺牲个人的义举,形成扶危济困、克坚攻难、众志成城、赢得胜利的效果。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最为首要的是动之以情,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爱国激情、爱国情感、爱国情怀,充分地激发出来,激发得越广泛、越深入、越全面,越有利于爱国行动和力量的形成。

第二,爱国理性是引导爱国情感发挥的方向盘。爱国是理性思考后的慎重、持久、深层次、多样化的选择,决不是单纯的情感发泄和冲动。任何爱国情感、情怀的发挥,都要以爱国理性作指引,作方向盘。爱国情感、爱国情怀,如果偏离了爱国理性的轨道,就容易陷入否认国史、党史价值与意义的虚无主义,以本民族为中心、盲目排外的狭獈民族主义,带有个人强烈泄愤色彩的激进言行等误区。比如,近些年出现的中日钓鱼岛事件、中美贸易摩擦霸权欺凌事件,有些人不加分析地在网上、微博、微信中发表带有个人强烈泄愤色彩的激进言论,鼓动人们运用情绪化、极端化的行动和做法去加以抵制,就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我们爱国理性的教育仍存在某些不够全面深入之处。这警示我们,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际斗争日益激烈尖锐复杂的情势下,一定要注重爱国理性的彰显与引导。只有爱国理性明透清晰,深入人心,爱国情感、爱国行动才会在有理有利有节的轨道上进行,才能得以持久不断地顺利发展。

第三,既然爱国情感的培育离不开爱国理性的引导,爱国理性的形成离不开强烈丰富的爱国情感的支撑和推动,那么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就应该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既重视爱国情感的培育和发挥,又重视爱国理性的引导和规约;既激发人们强烈丰富的爱国情感,倡导客观、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感的发挥,又善于以爱国理性作指引,约束、克制爱国情感的冲动,防止、克服主观、狭隘、消极的爱国情感的形成。习近平说得好:“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5]而要真正发挥浓厚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爱国理性的作用,则要尽其可能地做到两者之间的结合和统一。

二、在知和行的关系上,要坚持爱国认知和爱国行动的结合与统一

“倡导知行合一,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是《纲要》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形成的优秀教育传统中的精华。知行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集中体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毛泽东写作的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其副题就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其突出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一致、知和行的合一,反对的是与此相背离的主观主义及其表现形式——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从此之后,我们党以实践论为指导,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取得了持续发展的巨大胜利。

为什么倡导知行合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呢?

其一是因为形成爱国的科学认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起始和前提。近代改革家康有为说:“凡为国者,必须以自立也。其自立之道,自其政治、教化、风俗,深入其人民之心,化成其神思,融洽其肌肤,铸冶其群俗,习而相忘,谓之国魂。”[6]这就说明形成爱国认知是一件十分重要而且需要从很多方面去做好的重大事情。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被教育者而言,要自立自觉地接受教育,遵循自立之道,从政治、教化、风俗、习惯诸多方面,向老者、尊者和社会贤达虚心学习,领会其精神要义,通过自身生命感受体验等实践锻炼,转化为自身的素质、素养和灵魂。从教育者而言,教育者先要受教育,强化自身认识的良知,通过世情、国情、民情、党情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习俗诸多方面讲解,帮助受教育者懂得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怎么爱国的道理,形成爱国的科学认知,并将这些认知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经久而不忘的“国魂”。

其二是因为实现爱国行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主要目标和检验标准。习近平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4]这就表明爱国不仅要有科学的认知,更要有实际的行动和担当。爱国不是抽象空洞的概念,不是停留在嘴巴上的口号,而是具体的扎实的报国行动。报国行动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主要目标和检验标准。

其三是因为知和行本来就是辩证的结合与统一。古人说:“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习近平说:“‘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7]这都说明知行合一是辩证的统一,要落实在行动上,要用实践中的行动去检验和证明。实践出真知,任何真理性的知识都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为真理的知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8]这都告诉我们:一切重在笃行。那么,行又该怎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呢?这又回到“知是行之始”了。要使爱国行动取得预期成效,必须使爱国行动从良好的爱国认知开始。爱国行动只有建立在真知和深知的前提下,才能为爱国行动提供指引和动力、轨道和目标,保证爱国行动不会像盲人骑瞎马那样去盲动,也不会在无有舵手的指引下去胡乱航行。

三、在古和今的关系上,要坚持历史传统和现代精神的结合与统一

爱国主义历来是具体的、历史的,既凝聚着历史上的优秀传统,也包含着现时代的时代精神,是古和今、历史优秀传统和现代精神的结合和统一。

继承和弘扬历史传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渊源和重要基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9]115今天我们倡导爱国主义,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优秀传统中“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精忠报国”;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团”等等优秀核心思想,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爱国主义思想中凝聚人心、激励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反映时代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和必然趋势。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因而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当然要把握时代主题和特征,概括时代精神,回应时代挑战,创新理论内容和形式,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承思想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改变过时的论断和作法,形成一整套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理论新体系和教育手段与方法。《纲要》的重大贡献,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政治引领、时代特征和价值导向,着力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把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作为协同教育的主要面向,以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为本质特征,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纽带为精神内核,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以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为使命和担当,引导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之基,弘扬中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聚焦青年学生、砥砺强国之志,丰富实践载体、打造爱国场域,营造浓厚氛围、强化治理保障等五个方面系统构建并拓展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与统一,就要按照上述精神和要求,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做到既不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也不厚今薄古、以今非古,既反对对历史传统采取虚无主义,也反对现实中在古与今、传统和现代认识上的各种片面性与极端化。

四、在中和外的关系上,要坚持立足民族和面向世界的结合与统一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深层次的矛盾十分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袭、饥荒、疫情此起彼伏,但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和平和发展大势仍然不可逆转。在这种大势下,一方面全球化迫使商品、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流通加速,自由度增强,弱化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淡化爱国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由于西方个别发达国家总是企图用霸权欺凌、“颜色革命”、“围堵打压”等恶劣手段西化、分化广大发展中国家,迫使像我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不得不强化爱国主义思想,用以维系本民族本国冢的团结统一,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昌盛作出各个方面的贡献。

习近平谈及新时代爱主义的使命和担当时明确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11]

立足民族,就中国而言,就是要将尊重、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看作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坚实基础、内在担当、内在胸怀。“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9]5从世界各国而言,各民族之间都存在文化的差异,爱国主义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会带有鲜明的文化民族特性。脱离民族性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肯定会在该民族内部产生不适和抵触,所以,立足民族还包括立足世界各国的各个民族。尽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断的必然趋势,但从现实而言,以民族为主体结构仍然是全球化进程中最主要的治理单元。尽管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各项活动已实现了全球互联互通,但作为个体,任何人的最终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依然离不开自己的祖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因而从尊重、传承、弘扬民族性而言,立足民族仍然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使命与担当,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面向世界,就是要把中国命运和世界命运紧密相联,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外在格局。遵循这个外在格局,就要树立面向世界、关注人类的视野,培育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的意识,培养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怀,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心态。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找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用新的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共同适用的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指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当今“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12]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繁荣,必须正确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否则就必然会被历史所抛弃。

总之,正确处理好立足民族和面向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就是既要立足民族,保持本色,坚持底线,站稳脚跟,打牢基础,尽其可能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又要面向世界,视野开阔,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取各自之长,补各自之短,促进国家共存共赢共同繁荣发展,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五、在点和面的关系上,要坚持典型示范和群众参与的结合与统一

《纲要》指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又要“调动广大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点和面的关系,坚持典型示范和群众参与的结合与统一。

典型示范是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抓住的关键环节。火车开的快,全靠车头带。用典型示范、典型引路、重点先行的办法,是我们党在长期政治思想工作中,发挥先进典型、先进人物作用的正确路径和有效作法。爱国主义先进典型、先进人物是人格化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光辉体现,是具有向上向善的引领力量,以他们的先进事迹作示范,以先进重点作先导,更能指引人,更具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13]在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好地学习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良好的道德风范,先行试点的经验,并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

群众参与是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具有的广泛群众基础。《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形成这样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少数人的示范和个别重点的先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积极行动。从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上讲,典型示范、重点先试,属于坚持群众路线、领导方式中的个别发动阶段,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典型示范引路,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更大范围内全面推广,取得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效果。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说得好:“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在战线上吗?那未,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14]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全民的大事,从青少年到老年都是教育中的主体、“剧中人”,而不是旁观者。只有全民、全过程、全方位都积极主动参与,学先进,帮后进,互学互促互帮,形成在学习宣传爱国主义上的群众性热潮,才能取得更好成效。紧紧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他们的需求出发,以面临的实际问题作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调动群众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最好方法。

典型示范和群众参与,是点和面的结合和统一。典型示范,重点先行,是突出重点,取得经验,为全面展开作准备。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动群众的全面参与,是在面上展开。示范的典型要实在和具体,不能人为拔高或降低,不能脱离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使人感到高不可攀或不够先进。面上展开,也不能依样画瓢,机械照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更新更好更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经验或办法。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推广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群众——领导——群众,个别——一般——个别,实践——认识——实践三者相结的领导路线、群众路线、认识路线。

六、在破和立的关系上,要做到破旧和立新的结合与统一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以立为主,重在建设,倡导正面的向上向善的东西,又要立破结合,敢于批判,同违反爱国主义的言行作坚决斗争。

当今爱国主义教育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只讲“立”,不讲“破”,只注重建设,不注重批判,不注重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不认真讲究价值观、荣辱观、亷耻观,让危害与破坏爱国主义的言行招摇过市,无人追责问责。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会在实践中严重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真理和谬误、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总是相联系而存在,相比较而鉴别,相斗争而发展。正确的东西总是同错误的东西相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规律。大量的事实证明,不揭露、不批判错误的观点和行动,错误的观点和行动就会冲击、抵制正确的观点和行动,使正确的观点和行动确立不起来。只“立”不“破”,无法真正做到“立”;只“破”不“立”,也无法真正做到“破”。只有以“立”为主,重在建设,“立”“破”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

从当前实际出发,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着力“破”什么、“立”什么呢?从宏观总体而言,我基本同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破”和“立”》一文作者所提出的四“破”与四“立”[15]。

第一,破历史虚无主义,立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从唯心史观出发,采取虚化、虚构、虚无历史,甚至篡改、颠倒、抹黑历史的基本手法,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美化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全是错误的,一无是处,对其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更是极尽丑化、污蔑为能事,乃至宣扬“革命制造”、“革命破坏”、“革命误入歧途”等谬论,妄图通过否定革命、进而否定革命的发展规律,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一切成就。故而,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运用历史事实、实践成就、科学理论、舆论引导、法治体系、制度优势等,彻底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实质和危害,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消解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误解和片面性看法。

第二,破西方舆论诋毁,立中国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与爱国情感密切关联。某些西方霸权主义者,惯于利用“西强我弱”的话语优势,设置话语议题,制造舆论热点,无中生有地散布中国崩溃、中国威胁、中国霸权、中国专制、文明冲突、新殖民主义等谬论,丑化、妖魔化中国,损害中国国家形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加强舆论引导,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思想舆论领域特别是网络思想舆论领域的良好舆论生态。要敢于亮剑,全面、真实、客观地展现中国国家形象,破除西方舆论对中国的诋毁与抹黑。要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要加强中国发展的国际比较,做到由舆论到事实,由事实到比较,由比较到认同,由认同到热爱,不断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挚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第三,破崇洋媚外现象,立深厚爱国情怀。当今世界,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对年青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争夺日趋激烈。在“西风”“西雨”长期的吹袭浸染下,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中有些偏听偏信西方大众传媒、影视文化、网络动漫等错误信息和价值观念的人,易于受西方舆论的误导,产生了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破除社会生活、文化消费、网络空间弥漫的崇洋媚外现象,厚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其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践行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破精致利己主义,立使命担当精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唯一诉求,排斥和否定国家、集体利益的自私自利的价值倾向。有这种倾向的人,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对个人有利的事往前冲,对他人、社会和国家有利而对自己不利的事往后躲,必然缺乏大局意识、团队、民族、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格格不入。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确立使命担当精神,从根本上改变精致利已主义者,使他们懂得“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民族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