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贡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2-05 00:37:40王庆友张月滨
人文天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遗产文化

■ 王庆友 张月滨 高 梦

临清位于山东西北部,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并于明清时期凭借运河漕运之利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临清市内现存众多文化遗产,堪称“立体的明清运河文化博物馆”,是昔日临清运河经济文化繁荣的见证。作为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临清贡砖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也是研究运河经济、运河城市发展和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做好临清贡砖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对于宣传展示运河文化、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临清贡砖的历史和特点

(一)临清贡砖的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临清烧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后延续不断。明清两代修建北京皇宫、紫禁城城墙以及皇家陵寝等大型建筑所用大青砖多数由临清官窑烧造。因为这些砖是专为皇家定制的,故被称为“贡砖”。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中有对临清贡砖的记载:“若皇居所用砖,其大者厂在临清,工部分司主之。初名色有副砖、券砖、平身砖、望板砖、斧刃砖、方砖之类,后革去半。运至京师,每漕舫搭四十块,民舟半之。”

明朝政府在临清设置了官窑,奉旨为皇家烧造城砖用于垒砌城墙等。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下令建造新都北京,经过长达15 年建设,于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迁都北京。新都城的建造需要大量建材,这无疑促进了临清砖产业的发展。为了保证临清贡砖的生产供应,明清两朝设有专职机构和官员进行督办。永乐初年,工部在临清设营缮分司,岁征城砖百万。清顺治十八年(1661)裁营缮分司,由山东巡抚领之。当时,临清砖官窑分布在运河沿岸,总长三十多公里,窑工一度达数万,呈现出“官窑万垛青烟袅”的繁盛景象。

明清时期,贡砖制造成为临清手工业的支柱产业,对临清运河经济繁荣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清末,随着漕运被废弃,临清贡砖停烧。

故宫、日坛、月坛、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建筑都曾经大量使用临清砖。近年来,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等重要建筑上也相继发现了临清贡砖。可以看出,统治阶层不惜远程运输也要使用临清贡砖,体现了其影响范围之广、建筑价值之高。

(二)临清贡砖的特点

临清砖制造工艺优良,据《临清县志》记载:“自明初至清中叶,境内之城垣、仓庚、庙署、寺观及一切伟大建筑,均取材于此。”临清贡砖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有优质的原材料供应。临清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当地盛产黄河淤积的“莲花土”。这种土沙黏性比例适中,黏而不散,粉而不沙,含铁量多,不易变形,能够烧制优质的砖。此外,临清及周边县农业发达,豆秸、棉杆、玉米秸等资源丰富,可用作烧砖燃料。

二是制作工艺精细。临清砖烧制历史悠久,加之为皇家烧砖,聚集了来自河南等地大批有经验的能工巧匠,操作规程严格,生产技术水平高。

三是管理严格,质量优良。负责临清砖烧造的官窑开始为官办,明中叶后逐渐变为官督商办,由官府派员监督生产。新砖出窑后,要经过多次敲验、筛选,只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产品才算合格。因此,临清生产的贡砖质地坚硬,不碱不蚀,多用于修墙、铺地。为保证质量,责任到人,砖上标明烧造年代、督造官员、窑户、作头的姓名等内容。

二、临清贡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根据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当地文化部门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大对临清贡砖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力度,特别是通过深入挖掘临清贡砖文化内涵,推动生产性的非遗保护传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围绕大运河国家公园等重点项目,加强对临清砖窑生产遗址的保护

大运河临清段现存大量砖窑生产古遗址,保存较好的是河隈张庄明清砖官窑遗址。2010 年11月至2011 年5 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开展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达4800 平方米,清理出明清时期烧砖窑址18 座及相关的取土坑、道路、灰坑、活动面等遗迹,基本摸清了明清时期临清贡砖窑形制、结构及窑厂规模大小。目前,该遗址已经列入大运河国家公园(聊城段)重要展示地段。

2.围绕临清贡砖历史谱系研究,加强实物征集和相关研究工作

临清贡砖生产延续时间长,分布在全国多地的建筑中。为了加强临清贡砖历史研究,各地文博部门注重做好临清贡砖的实物征集工作,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2018 年征集贡砖805 块,对500 多块有戳印的贡砖进行了拓片。临清市博物馆现收藏贡砖100 多块,建立了贡砖展室。这些藏品为临清贡砖历史谱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同时,与天津大学合作,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临清砖的历史谱系及其烧造工艺关键技术指标的量化研究”。

3.围绕临清贡砖非遗活化利用,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

为了做好临清贡砖的技艺传承,当地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积极开展抢救性保护。根据当地老艺人的经验,1996 年恢复了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将生产制作技艺分成了包括选土、碎土、澄泥、熟泥、制坯、晾坯、验坯、装窑、焙烧、洇窑、出窑、成砖检验等18 道工序。2008 年,该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8 年被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通过实施非遗生产性保护,促进了传统工艺振兴,实现了四个“明显提高”。

一是传统工艺从业人数和传承水平明显提高。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1 处,规模化生产企业5 家,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 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 人、县级非遗传承人6 人。

二是传统工艺产品的产能、品质和效益明显提高。目前,临清贡砖在传统工艺生产的基础上,按照环保要求增加了脱硫、防尘等环保设备,增加了温控设备,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标准砖年产量可达1000 多万块,年产值3000 多万元。产品销往山东、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等地,用于故宫、成都杜甫草堂、台儿庄古城等重点古建项目维修建设,还有部分产品销往韩国、日本。

三是传统工艺的现代生活适用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开发贡砖文创产品,实现了传统古建筑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目前,砖雕、文玩、茶台等文创产品成功融入仿古建筑装饰、高档住宅室内装修等现代生活方式,部分产品供不应求。

四是传统工艺对就业脱贫、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临清魏湾镇充分发挥贡砖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了3 个“非遗+扶贫”产业示范点,招收附近300 多名贫困户学习传承贡砖制作工艺技艺,吸纳人员400 余人,配套家庭加工户110 户,增加了当地城乡居民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2018 年,该镇被山东省文旅厅评为“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

4.围绕临清贡砖品牌,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为了打响临清贡砖文化品牌,当地宣传文化部门组织贡砖生产企业参加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博览会以及非遗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将贡砖作为当地重要文化产品进行推介。中央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网等有影响的媒体对临清贡砖制作技艺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详细介绍。2020 年7 月,央视CGTN 国际新闻对临清贡砖制作技艺进行全球直播,观看量超100万。另外,《临清守艺人》一书的出版,对于提高临清贡砖知名度、弘扬临清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临清贡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少长远规划。临清贡砖制作技艺虽然被列入了《临清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但规划推进实施力度不够,对临清贡砖传统工艺相关的文化空间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保护不够,对贡砖生产原材料保护缺少有效措施,没有将临清贡砖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有机结合起来,缺少有力的扶持和保障措施。

二是传承开发力度不够。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保护传承投入不足。代表性传承人的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传承人“老龄化”现象突出,年轻人无意涉足其中,整个行业后继乏人。同时,生产工艺创新不够,有些可以利用机械替代的工艺仍采用人工,生产效率低。产品单一,缺少具有供游客观赏、体验、休闲、把玩等功能的文创产品。文旅融合不够,缺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没有形成产业链,缺乏聚集带动作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贡献度不够。

三是品牌影响力不大。临清贡砖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典型代表。但作为国宝级文化遗产,与景德镇瓷器、苏州金砖等区域品牌相比,当地对临清贡砖的文化内涵、品牌价值的挖掘远远不够。

三、加强临清贡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临清贡砖文化遗产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紧紧抓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历史机遇,贯彻文旅融合新发展理念,做到科学保护,守正创新,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一)完善保护利用项目规划

临清贡砖内涵丰富完整,既有历史遗留下的可移动文物——贡砖,也有不可移动文物——生产贡砖的窑址遗址,而贡砖生产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贡砖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既要保护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保护与贡砖密切相关的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推动临清贡砖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要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段的建设、临清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提级进档建设,完善临清贡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规划,做到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将贡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局,规划建设临清贡砖保护传承示范区,做好抢救、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利用等系统性工作,做到活态化传承,让临清贡砖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成为展示运河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系统搜集整理实物和相关文献、影像资料

坚持部门主导、社会参与、政策扶持,继续做好临清贡砖文化遗产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这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基础。

一是深入调查临清贡砖窑遗址分布情况,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重点保护。

二是搜集整理临清贡砖文物实物。目前,搜集到的临清砖精品实物较少,要继续做好带戳印的精品临清贡砖的搜集工作。注重搜集全国各地新发现的临清贡砖,能征集实物的尽量征集,不能征集实物的做好影像资料搜集,摸清历史上临清贡砖使用区域。

三是搜集整理临清贡砖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影像资料,建立数据库,完善贡砖生产发展历程、工艺特色、经营理念、传承方式等资料。

四是与高校等研究机构结合,加强对临清贡砖研究成果的梳理,条件成熟的可以出版研究资料汇编。

五是做好贡砖文化遗产资料数字化保护工作。通过对贡砖文化遗产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贡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数据库。

(三)加强文旅融合载体建设

开展产学研合作,调动多方面参与,推进文旅融合载体建设,通过创新转化,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空间。

一是建设综合性临清贡砖文化展馆。对魏湾贡砖文化产业园的临清贡砖制作技艺展示馆进行升级改造。可借鉴苏州御窑金砖非遗保护传承的方式,建设临清贡砖文化博物馆,融文物展示、遗址展示、学术交流、游客参观等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以生态的、活态的方式展示临清贡砖文化,吸引游客参观,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美誉度。

二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贡砖文化陈列展示。适应“云展”“云游”等数字化发展趋势,利用5G、VR、AR 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贡砖历史、生产工艺等进行模拟场景展示,提供全新文旅消费体验,培育贡砖文化消费群体。

三是做好研学旅游推广工作。推动传统工艺普及教育,举办贡砖制作技艺研修游学活动。深入挖掘临清贡砖的文化内涵,开发出更多体验类创意产品。建设临清贡砖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基地,拍摄临清贡砖教学片,编写研学教材,开展传统工艺进课堂、进学校活动,弘扬工匠精神,促进贡砖文化知识传播、普及和技艺交流,讲好贡砖故事,传承运河文化。

(四)大力开发文创产品

坚持守正创新,把传统工艺技术精华和时代生活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一是加强贡砖文化产品开发。临清贡砖要在“砖”创意上下功夫,如举办临清贡砖创作大赛,引进先进工艺生产团队,利用贡砖作为载体,加强贡砖衍生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和设计,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其文化旅游产品价值。要在“砖”故事上下功夫,通过挖掘临清贡砖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以此为题材创作音乐、戏剧、曲艺等易于传播交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引导社会参与。鼓励贡砖生产企业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扶持的青年创业平台合作,建立设计、生产一体化产业链,利用贡砖生产原料和工艺开发培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做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三是加大文创企业支持力度。文旅宣传部门加大对贡砖文创产品的宣传推广,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文创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利用文化惠民消费季等平台,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补贴文创企业,促进文创企业发展壮大。

四是借力发展。利用好与故宫、皇陵等重点文保单位合作的优势,从单一的建筑用材合作向文创产品联合开发方面发展。借鉴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引进顶级文创产品开发团队,提升贡砖文创发展水平。

(五)树立品牌化发展理念

目前市面上的临清贡砖生产企业多采用传统小作坊的经营模式,在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度方面较为薄弱,因此,要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加快向现代企业转变,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制定临清贡砖生产的行业质量标准。对临清贡砖文物实物进行现代科学分析,通过对其成分、硬度、色泽、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合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制定临清贡砖行业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保证临清贡砖的生产质量和产品声誉。

二是加强生产关键环节的控制和创新。临清贡砖作为非遗生产性保护产品,要保证其产品的原料、制作技艺的原真性,最关键的是保证原料和工艺质量。对原料“莲花土”分布情况进行摸底,作为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证原料供应。在加工、烧制环节要改进工艺,符合绿色生态环保的要求。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利用新形式、新内容进行研发创新,扩大贡砖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打造研发、生产、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将贡砖的传统手工技术转变为现代产业。

三是做好“临清贡砖”品牌的保护和推广工作。临清贡砖作为具有“皇家基因”的建筑材料,应着手开展品牌化营销,举办临清贡砖论坛、广告词征集等活动。按照《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鼓励临清贡砖非遗传承人开展作品署名,提高产品的内在价值。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加大对临清贡砖的宣传力度。

四是积极开拓市场。利用现代营销方式,发挥临清贡砖的产品优势,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积极组团参与国内外各类文化展会活动,做好产品生产、订制、销售,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遗产文化
陶溪川文创街区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5:34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不落灰”的文创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0
铧芯文创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