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全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书名: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指南
作者:李安军,刘桂芹,杨赵军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年9 月
ISBN:9787511617910
定价:180.00 元
在农牧行业逐渐兴盛的背景下,现代化畜牧养殖模式的应用推动了诸多养殖企业的发展。而生猪养殖企业作为传统实体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了要在对外经营中不断更新策略,还应当积极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革新,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其中,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生猪养殖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着重推进财务管理的进步,以此加强内部资源控制,提升运营效率,实现稳定发展。由李安军、刘桂芹和杨赵军编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指南》一书,以饲料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研究了提升饲料企业综合实力的方法,为饲料企业以及其他传统实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指南》全书共分为三个篇目。第一篇为数据篇,作者分别对猪、奶牛、肉牛以及禽类的所需原料进行了能量评估,此外作者还运用了一系列公式计算了部分代表性禽畜的生长性能,并对每种禽畜的日需要量进行了计算。第二篇为指导篇,作者收集了40 多种新原料的相关信息,并具体介绍了这部分原料的使用办法。另外该篇还收录了20 多种常用原料的动物实验数据,并据此分析了加工和储存对原料和产品性能的影响,为饲料企业在原料使用方面提供了参考。第三篇为管理篇,从生产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指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六个内容和九个目标,为饲料企业以及其他类似企业的管理体系构建点明了方向。该书在阐述理论的同时,从饲料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插入了许多公式、表格和图片,同时还引用了许多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兼顾了学理渗透和实用性。
该书认为,提升内部管理控制水平是提升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生猪养殖企业应当把握机遇,在《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管理规定》等政策的指导下,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成本控制,切实促进饲料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原料成本管理以及机械设备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进步。
结合该书提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生猪养殖企业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对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改进。
第一,制定成本预算标准。要构建科学的成本预算体系,生猪养殖企业就需要从可行性角度出发,结合合理性和可变性制定出成本预算标准。可行性是指在成本控制中,成本预算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符合生猪养殖行业的具体运营和操作需求;合理性指的是成本预算符合生猪养殖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不能脱离现实;可变性指的是成本预算根据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变化、业务更新等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以说,成本预算是财务管理的先行条件,是后续人力成本、原料成本的参照。
第二,权责落到实处。成本预算标准制定后,还需要将其落到实处,因此落实权责制度就具有必要性。生猪养殖企业应当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在成本控制执行中所承担的职责,制定权责明细以及具体工作指南,为各级员工执行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指引。另外,生猪养殖企业需要建立回溯问责制度,以追踪问责提升各级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从而督促成本控制工作能够被严格落实。
第三,完善考评体系。考核评价属于成本控制的后期工作。生猪养殖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中成立专门的考评小组,结合上述成本预算标准以及权责明细,制定出配套的考评办法。比如,考评结果与奖惩制度相挂钩,通过合理的奖惩措施,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和效率。最后,在考评周期的制定上,生猪养殖企业应当立足于本企业实际,设置月度、季度、年度的考评,或者直接以成本控制执行事件为考评周期。
第四,治理管理环境。生猪养殖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成本控制工作能被有效执行。生猪养殖企业的领导层可以直接设置独立的监管岗位,使其实行成本控制的执行监督工作,及时了解成本控制的执行情况,并直接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或者直系领导。需注意的是,在设置监督岗位和监管专员时,生猪养殖企业应当明确该监督工作的权威性,赋予其足够的监督管理权力。另外,为了避免监督人员不作为,生猪养殖企业还可采用内部审计的方式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对工作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的制约力,力求通过成本控制的办法提高利润空间,从而提高饲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