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例教学是教师通过精选范例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典型范例的学习自主地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范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范例教学;初中化学;意义
所谓范例教学是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的材料使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并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从范例教学发展的缘起来看,范例教学模式是为了解决学科知识过于碎片化而教学方式又以注入式教学为主,导致青少年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的问题而产生的。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从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初中化学知识中的不少内容会侧重于对一些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作用。这些化学知识往往让学生,甚至是一部分化学老师都感觉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零散和琐碎的,所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化学老师和学生过于注重对化学知识的机械式的记忆,从而导致不少化学老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单向的知识灌输和反复的默写巩固,而缺乏对初中化学知识系统性、规律性的思考和研究。笔者尝试将范例教学的模式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通过精选范例,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范例所蕴含的化学知识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学科的系统性和学习者的主动性较好地统一起来,从而收获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范例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是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的。
一、 适当的范例教学,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
化学老师在应用范例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运用好范例的示范作用,通过范例的引领,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化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综合运用到多种化学学科的知识,有时候还需要根据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来进行演绎和推理。“在范例教学模式下,学生自己就可以在理论和范例结合之下,主动地将学习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从而解决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知道去寻找新的方法。”伴随学科知识的不断运用,学生构建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学科知识网络,并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碱的通性”中——某些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这一性质时,不少学生书写此类化学方程式总是出错,也有不少学生甚至觉得写这类化学方程式似乎无从下手。基于这种现状,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不要求、不鼓励学生死记硬背这类方程式,而是以学生学得最早、见得最多、最为熟悉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这一反应的方程式入手,积极鼓励学生自己找出这类反应的规律,激发学生解决此类困难的斗志,尝试自己理解这类反应的实质,从而解决这方面的错误。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根本无法找出反应的规律,更谈不上理解这类反应的实质了。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根据Ca(OH)2+CO2CaCO3↓+H2O这个自己最熟悉的方程式大胆地仿写Ca(OH)2与SO2的反应,学生很快仿写出结果:Ca(OH)2+SO2CaSO3↓+H2O。进而能饶有兴趣且轻松地推测出笔者给的另外两个反应:Ba(OH)2+CO2BaCO3↓+H2O;Ba(OH)2+SO2BaSO3↓+H2O。再由此让学生大胆地推测Ca(OH)2与SO3的反应,有了前面Ca(OH)2+SO2CaSO3↓+H2O的反应,很多学生考虑再三,终于写出Ca(OH)2+SO3CaSO4↓+H2O正确的反应,再写Ba(OH)2+SO3BaSO4↓+H2O就毫无压力;根据上述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方程式,大多数学生不难找出反应的规律:CO2变成生成物盐中的CO2-3,即CO2→CO2-3;同理:SO2→SO2-3,SO3→SO2-4。在化学式形式变化上,脚标从“2”变成“3”,从“3”变成“4”,脚标数字都增加1(即非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中的脚标如CO2中的“2”,则在生成物盐中酸根的脚标就变为“3”,如CaCO3中的“3”;SO3中的“3”则变为CaSO4中的“4”等)。找出了此类反应的规律,也就解决了绝大多数学生以前老是出现的写此类方程式的错误——生成物盐中的酸根的脚标写错。由此也不难写出其他碱NaOH、KOH等与这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了,比如: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KOH+SO2K2SO3+H2O等。在此基础上,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此类反应的实质相当于这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生成的酸再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而也能理解为什么NaOH或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这类干燥剂不能干燥CO2、SO2等氣体,为什么装NaOH等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瓶塞(玻璃中含有SiO2,生成的Na2SiO3会将瓶塞和瓶口粘在一起,瓶塞难以取下)。反应方程式:2NaOH+SiO2Na2SiO3+H2O)等。
这个教学案例是一种典型的范例教学的实例,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及其方程式的学习和深入研究,触类旁通,从而学习了一系列的相类似的反应,并掌握了此类反应的规律,理解了此类化学反应的实质。在此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有效地将相关知识纳入一个统一的知识网络中,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这个范例的学习,学生在随后学习难度更大的书写铵盐与碱反应的方程式的时候,仍然可以从仿写到找出规律再到理解此类反应的实质,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和扎实。
二、 适当的范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还不是非常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往往还不够坚定,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的兴趣对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化学老师就是将教材知识系统性地讲解,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理解老师讲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学生根本不可能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任何兴趣,学生的认真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在范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精心选择或者设计一些教学范例,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范例较好地理解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并从这些范例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并透过现象可以去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学生在范例教学中会逐渐地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魅力和它的特殊性,然后慢慢地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学习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燃烧与灭火的条件仅仅系统性地讲解,学生往往较难理解,也没多大兴趣。如果采用合适的范例讲解,就能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更深刻地理解燃烧与灭火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选取的范例如下:学生实验——(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点不燃玻璃棒;(2)点不燃盛满CO2烧杯中的蜡烛;(3)蜡烛未经点燃就不燃烧。让学生探究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学生容易得出蜡烛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①蜡烛是可燃物;②蠟烛与空气接触;③(点燃使)蜡烛温度达到了它的着火点。
继续学生实验——(1)a. 将燃着的蜡烛伸入CO2集气瓶中;b. 在桌面上用大烧杯盖住正在燃烧的蜡烛。(2)a. 在蜡烛火焰上罩上粗冷的铜丝圈;b. 在蜡烛火焰上滴加水。(3)将蜡烛正在燃烧的上部分剪去。实验结果:这些方案都会使蜡烛熄灭。学生比较容易探究得出灭火的条件:①隔绝空气;②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③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这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都会达到灭火的目的。
继续演示实验:(1)将点燃的镁条伸入CO2集气瓶,镁条继续剧烈燃烧;
讲解此实验范例:CO2并不是不支持所有物质的燃烧,可燃物的燃烧不一定只是需要与助燃物氧气接触,与其他助燃物接触也能支持某些物质的燃烧;
再进行演示实验:(2)在包有Na2O2粉末的棉花团上滴几滴水,棉花团燃烧。
讲解此实验范例:水能用于灭火,但并非能灭所有物质燃烧产生的火灾;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水甚至能引发火灾。
通过这一范例,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它的特殊性,然后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巩固。由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迁移到随后学习铁生锈要满足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防止铁生锈则也只需满足隔绝水或氧气中的一个条件即可。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理解迁移化学知识和应用同类方法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 适切的范例教学,能够显著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有有效的学习都必须是学习者主动进行的学习。学生若能够主动学习,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更加主动和深入;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是现时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化学老师除了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应该积极发展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范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初中化学老师应该精心选择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各种范例,在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要积极引导学生围绕范例主动地进行学习、分析、探究,在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到知识,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NH4HCO3性质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尝试闻NH4HCO3固体和NaCl固体的气味,学生可以从NH4HCO3固体上闻到刺激性的氨臭味,而NaCl固体闻不出气味。再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别加热NH4HCO3固体和NaCl固体,学生观察到了NH4HCO3固体很快分解消失,同时闻到了更加强烈的刺激性的氨臭味,而NaCl固体加热不分解消失且还是闻不出气味。通过这一个现象,笔者让学生分析他自己所理解的这种现象背后的原理,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什么条件下NH4HCO3的分解速率会加快。进而请学生分析,NH4HCO3作为一种常见的化肥,保存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学生很容易分析出NH4HCO3在常温时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分解、受热更易分解,得出NH4HCO3的保存方法:密封——防止分解的产物逸散从而加速分解;低温或阴凉处——防止温度高导致分解加快。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家中常见的食盐(NaCl)的保存方法:食盐的保存其实不需要低温、阴凉,也不需要密封保存,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可以根据NaCl的化学性质进行自主地分析并得出结论。在学习碳酸盐与酸反应时,笔者也让学生联系生活,懂得NaHCO3、MgCO3等无毒无强腐蚀性的碳酸盐都能与胃酸(即盐酸)反应消耗胃酸,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aCO3与之类似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补钙;但是在分析治疗胃酸过多的实际情景中,特别是患有胃溃疡的患者,使用此类碳酸盐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就非常不合适,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该类反应的产物来分析其原因。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就会知道,此类物质与胃酸(即盐酸)反应会产生大量的CO2气体可引起胃胀气的不适感,并且可能加重胃溃疡甚至加速胃穿孔。那么临床上在治疗这种类型胃酸过多的患者时,使用的替代药品的主要成分又是什么呢?这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主动研究和学习的积极性。
上述这些教学范例,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都具有典型性。通过对这些典型范例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热情。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就会在掌握相关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可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适当地运用范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对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是有较大意义的。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精心选择教学的范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此外,笔者对于范例教学中强调的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的理解也不是非常的深入和准确,需要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极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黄艳.初中化学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8):69.
[2]徐钟才.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家长,2020(11):112-113.
作者简介:
彭毅,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