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援非医疗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21-12-04 04:29
现代医院 2021年11期
关键词:援外医疗队援助

黄 毓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中国向来重视本国国民的利益和他国人民的利益,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中国也积极为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他们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之一是医疗卫生领域,包括援助医疗设备、派遣医疗队、传染病防控援助、开展区域医疗合作等。

非洲国家一直是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于全球平均水平来说较落后,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全球共有47个经济最不发达国家,其中非洲有33个,占70%以上。非洲的医疗服务也处于较落后的水平,严重制约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指出,2020年,非洲人均期望寿命仅为63.2岁(全球平均为78.9岁)。

我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已有58个年头。做好援外医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医疗援助服务于我国的外交路线。对非洲国家提供的卫生援助,为受援国提供精准持久的医疗服务,增进了人类健康福祉,有助于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1 援非医疗工作的发展历史

1963年,周恩来总理先后提出“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五项原则”和“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同年,在阿尔及利亚政府的邀请下,中国派出首支援阿医疗队。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的数量逐年增加。

除了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外,我国还向非洲国家赠送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其中包括CT机、核磁共振仪等大型医疗设备。中国还积极向非洲国际提供传染病防控援助,包括开展灭疟项目,捐赠抗疟药、甲流疫苗及霍乱疫苗,开展传染病防治培训等。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时,中国第一时间为几内亚、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等国家送去援助,包括派遣中国专家、捐赠物资、帮助西非国家提高病毒检测能力等。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援外医疗工作。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方将参与非洲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支持中非医院开展合作,继续派遣医疗队员、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洲开展药品本地化生产。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实施健康卫生行动,内容包括援建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中非友好医院等;在非洲培养更多专科医生,继续派遣援非医疗队等。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时指出,要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进一步帮助非洲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2 援非医疗工作的成绩

2.1 拓展了我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范围

援非医疗工作是彰显中国医疗技术、设施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优势的良好契机。以医疗合作为起点,使受援国意识到中国在其它方面的优势,进而拓展在其它领域的合作,实现共赢。

2.2 扩大了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当今世界,全球卫生治理的结构还不稳定,我国积极承担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进而获得更重要的地位。中国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合作,在埃博拉、新冠肺炎疫情等国际重大卫生事件中及时施以援手。

例如,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第一时间向非洲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并派出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在参与当地救治的同时还为非洲培训了许多医护人员,帮助非洲国家建设病毒实验室,提高非洲国家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能力。

当今世界,在全球卫生治理面临诸多挑战的大环境下,中国通过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非洲国家提供物质和技术援助,分享中国经验,参与到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履行了中国的国际义务,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2.3 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了受援国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度

自1963年以来,我国援外医疗队累计诊治患者近2.8亿人次,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称赞和嘉奖,援外医疗队员中有1 809人次获得受援国政府颁发的总统勋章、骑士勋章、突出贡献奖等国家荣誉。

中国医疗队致力于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诊疗水平,以服务于更多的非洲人民。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国还在非洲培养了大量的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专家和医疗管理人员,促进了当地医疗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为受援国留下一支支“不走的医疗队”。这些工作的开展赢得了当地民众的高度评价,促进了民心相通,巩固了中非友谊。中国的卫生援助还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中国对全球卫生事业和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援非医疗工作目前面临的挑战

3.1 以世界卫生组织为核心的传统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面临挑战

目前,全球卫生体系面临卫生问题政治化的问题,即以卫生议题为手段来追求政治目标,这无疑与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初衷相违背,不利于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例如,一些西方媒体批评中国对非洲提供医疗援助的目的是掠夺资源和抢占市场,是‘新殖民主义’,这一指责毫无根据,且很不负责任。西方媒体的恶意中伤,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伤害了中国同非洲国家之间的友谊。

此外,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协调机制日益碎片化。全球卫生治理领域行为体数量日益增加,各行为体的影响力也逐步提高,因此,全球卫生决定因素的逐渐多样化,全球卫生治理协调机制日益碎片化,导致全球卫生治理效果不如人意。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力和权威性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全球卫生治理参与国家和组织的数量逐步增多,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日益加强了他们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参与度,并扩大了影响力,但因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不足,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正面临着“无序的多元化”现象。

3.2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使得非洲疾病肆虐

非洲大陆,尤其是非洲中部地区,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气温较高,湿度较大,适合微生物、蚊虫等有害昆虫的生存和繁殖。非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原始未开发状态,人类与自然环境距离近,且经常发生接触,这些野生动物是病毒的载体,有可能将疾病从动物传染到人类身上,同时,蚊虫等也是传染脑炎、登革热、黄热病、疟疾等疾病的媒介。此外,非洲由于经济落后,医疗水平发展迟缓,现代医疗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推广,加上一些原始部落信奉宗教,得病时倾向求助巫师等神职人员,延误了病情并导致疾病的扩散。

3.3 中非卫生体系存在差异

由于曾经长期被西方殖民,非洲国家几乎都采用欧美的医疗卫生体系,与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存在差异。中国专家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后,授予的证书在当地可能没有法律效力。在药品药械方面,虽然中国的医药企业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优(中国药品的整体价格指数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5%,是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水平的55%),然而很多药品却因为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而无法进入非洲市场。

3.4 医疗援助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积极向非洲伸出援手。例如,在过去20年中,美国向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了累计超过一千亿美元的医疗援助,包括提供设备、培训和教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一援助国。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日本也不断向非洲大陆派出医疗专家、捐赠医疗物资,帮助非洲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向前发展。由于非洲国家大多采用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欧美国家提供的援助。

3.5 在非华人华侨数量的增加使得我国在非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

近年来,中非友好关系不断加深,双方在贸易、基建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加强了中非之间的人员交流,在非工作、生活的华人华侨数量迅速增长,他们有些是政府援助项目的工作人员,有些是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劳工,还有随家人迁居非洲的华人华侨。为中国本国公民提供医疗服务也是援外医疗队的一项任务,然而,近年来由于需要服务的本国人民的增加,本就资源紧张的援外医疗工作面临进一步挑战。

3.6 传统的医疗卫生援外形式已逐渐不能满足受援国的需求

目前,我国援非医疗工作的最主要形式是派遣援外医疗队和援建医院、诊所,援助模式相对简单,不同援助项目将缺乏协调性和衔接。由于当地医院工作条件简陋艰苦,且有时候存在语言障碍,援外医疗队员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施展,只能提供最基础的诊疗服务。21世纪以来,由于非洲国家日益加重的慢性病负担及埃博拉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非洲国家在建立健全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面表现出强烈的需求,简单的医疗技术性援助已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

4 对策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此后又提出了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国际合作倡议,进一步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体现出中国把自身发展与人类发展统一起来的大国风范和责任担当。非洲国家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一贯处于边缘地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凸显了中非在医疗卫生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国援非医疗工作需要新实践、新探索。

4.1 医疗队在受援国医院有更多的话语权和管理权

目前,我国援非医疗工作主要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医疗队队长大多是专科医生兼职的,在受援国医院但主要是服务者的角色,并不担任行政职务,有时难以做到有效管理。援外医疗队员在受援国的主要工作往往是以开展专科(科室)间的技术合作、提供带教培训为主,很难真正融入受援医院。为此,要在行前加强对医疗队员的培训,做好全面能力提升,在外语水平,外事政策、外交礼仪、团队合作等方面做好培训。中国与非洲国家因为文化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援非医疗队很难扎根于受援医院。因此,需要主动打破这种局面,中非需要积极探索合作建设、管理和经营医院的方式,使中国的医疗技术、医院管理模式真正惠及非洲国家。如可以加强与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卫生机构领导之间的交流,基于当地政治、社会、经济和卫生状况,共同探讨并制定符合当地需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管理架构,共同构建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2 加强非洲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公共卫生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非洲国家在医疗技术、支持资金、医疗技术人才等方面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使得非洲的公共卫生体系一直较为薄弱。非洲长期受疟疾、甲流、霍乱等传染病的威胁,近年来,随着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非洲面临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非盟签署了《2063年议程》,旨在疾病防控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发展非洲医疗卫生体系,进而促进非洲社会的发展,人才是很重要的一环。在多年的援非医疗工作中,中国在非洲培养了大量医疗卫生人才,但还远远不够。未来中非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尤其需要关注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通过各种方式为非洲培养医学专家、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管理人才,加强非洲医疗卫生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非洲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4.3 “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在新时期各国交流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援外医疗的内涵不断延伸,除派遣医疗队到受援国外,还应承担更多中国援外人力资源培训,包括教育部的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商务部组织的发展中国家卫生官员和技术人员来华研修培训,援外医疗队为受援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病例讨论、座谈交流,邀请医疗队所工作的受援国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来访,参加短期业务培训,并与派员医院签署交流合作协议。根据实际需求,为受援方制定“长短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来华留学、中短期研修、人员交流等项目;国内医学院校与受援国医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交换生培养机制;将国内医院作为非方医学生的实习培训基地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非洲国家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院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改善非洲民众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并在来访交流过程中增进中非友谊。

4.4 建立可行的药品药械供应途径

非洲共有62个国家(地区),各国对不同药品的需求、对药品的监督管理、药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不尽相同。中国的药品要想进入非洲市场,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调研完国别注册、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后制定策略。在中国药品药械进入非洲市场的时候,中国政府、企业可以协助非方探索建立药品药械采购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建立稳定可靠的药品药械供应途径。中国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国内药企参加非洲国家政府采购、参加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资格预审规划、投资非洲国家设立医药企业等,使更多中国药品药械可以进入非洲市场。中国药企开始在非洲进行药品生产或者设立办事处时,应加强与当地人民的沟通,宣传中国药品药械的优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此外,中国医企业间要加强相互支持,共同打造中国医药产品的形象,保证其安全可靠,得到非洲人民的认可。

4.5 助力非洲建立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一套完善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包括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等。因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社会条件等因素,非洲多发痢疾、疟疾、艾滋病、黄热病等传染病,非洲的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也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非洲国家想要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必须要构建一套响应及时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这对增加非洲的传染病防治能力、妇幼健康、生殖健康等重点公共卫生领域至关重要。

建设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离不开公共卫生软硬件设施的建设。硬件方面,非洲国家卫生基础设施落后、药房和医疗中心严重不足。因此,中国大力支持非洲疾控中心的建设,2020年12月,中国政府援建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奠基仪式。同时,中国一如既往做好非洲医疗机构的援建工作。软件方面,互联网医疗是现今信息时代医疗卫生行业的新趋势,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于疾病评估、远程会诊、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卫生”在非洲公共卫生体系的应用,助力解决非洲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帮助非洲国家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展智能公共卫生监测和疾病防控管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帮助非洲国家不断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体系。

4.6 各部委加强沟通与协调

卫生健康委与外部委优势互补,既有分工,又有交叉。卫健委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药械;外部委包括国合署、商务部、教育部等。在项目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卫健委的相对独立性和各部委优势互补因素,如涉及为外方医院进行大型设备采购和捐赠、外方医院升级改造等土建工程,邀请外方医院人员来我国进修学习,卫健委可与相关部委协调推进。

4.7 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政府可以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及时公布公开非洲国家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需求,使得中国医药企业、民间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等在了解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对非方开展援助项目。在此过程中,政府出台相关规章政策,规范、促进和引领民间力量参与到援非医疗工作中去,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使得民间力量成为政府力量的有力补充。通过这种民间的外交途径,让中国人的大爱情怀、中国的医学精神以及中国的医药走进非洲。

总之,中非加强在医疗卫生领域方面的合作,构建中非医疗卫生新型合作关系,服务于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助于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外交环境,夯实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提升我国负责大国的形象。同时,也服务于非洲国家的利益,中国援非医疗工作涉及国家和地区多,成效显著,推动了非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非医疗卫生合作也服务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对维护全球卫生安全、改善全球卫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援外医疗队援助
爱心援助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中国援外医疗大事记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2016年援外医疗队中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气象援外项目可行性考察及方案设计要点浅析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援外项目估算及概算编制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