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县龙石小学 陈进财
小学语文是一门让学生学习母语的启蒙学科,它担负着教会学生理解与运用母语的重要职责。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阅读积淀,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文本、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语文学科素养中,语言、思维、审美鉴赏以及文化等方面做出新的教学尝试,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小学语文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提升与发展:一是训练与掌握语言,实现对母语的建构与运用;二是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高;三是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四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吸收,实现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学生被动阅读、阅读方法不当的问题,如何改进呢?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学情的教学策略,从文本的阅读内容出发,将素养在无形中根植于学生心间。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想象、实践拓展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提升阅读的实效性。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自主阅读,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悟边说,只有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阅读效果,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在当前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大都将自主阅读流于形式,缺乏真切的情感投入,更缺乏对于学生的个体尊重,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不仅要读,更要让学生通过读去表达,在口头交际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中探寻文本内容的思想,在自主阅读后,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能够读、说、悟,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你们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给我们听呢?你有怎样的感悟呢?”在学生阅读后,他们的表达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升,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这很关键,只有不断地锤炼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主复述文本内容,再加入自己的一些感悟,才能够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使其语言建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自主阅读的过程,便是学生在阅读中上下求索的过程,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作为教师,我们要教的是学习的方法,要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一种自我参与的习惯,这样才能为素养形成奠基。
阅读,需要想象,学生的个性思维养成也是如此,只有在不断的想象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唤醒学生对文本探索的欲望,使教学内容依据学习主体而动,要以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各种内容为出发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励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唤醒、超越、挑战和升华,应作为课堂阅读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中,要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不断想象,由文本延伸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如此,方能够实现文本内涵的深层探究,才能打开课堂教学思路。
例如,在《我们奇妙的世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非常奇妙,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平凡生活中的美,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和感悟,你就会发现,世界原来这般美好,今天,我们要边读边想象,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生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始边读边想象和思考,生活中一些普通的景色在学生眼中也开出了绚丽的花朵。在读到有关云彩的语句时,学生想象出了云朵的各种形状;在读到大地的有关段落时,学生想象出了四季美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想象,是语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是自由的,我们要积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舞台,使其在这个舞台充分展现自我的智慧和才能,让我们唤醒学生对于文本探究的欲望。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活动的支持,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禁锢了学生的天性,那么其能力就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课堂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为学生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不断展示自我、突破自我,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文本的内容,设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要使课堂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服务,立足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白鹭》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文章产生审美愿望:“同学们,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你会看到我们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画面,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文章,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配乐,我们小组之间互相打分,而后,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最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逐渐升华,而且在朗读的时候投入的感情更多,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发展。除了课上的朗读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去观察自己的生活,从普通的自然环境中感受生活之美,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便可以在无形中形成。
活动的展开对学生而言非常有效,这也是展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唤醒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阅读中形成明确的指向性,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一起从阅读中获取宝贵的人生经验,让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在学生心中根植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核心素养时代下,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自主阅读、想象和活动的展开中渗透学科素养,使学生在自主、积极、乐观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切实做好阅读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愉悦地行进在语文学习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