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法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容构成与实质表现
王志标(1)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实践路径----基于辽宁省铁岭市兴德村的调研
梁国利,管可可(6)
民族复兴背景下新中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进及经验
苟颖萍,李晓玉(117)
1919—1927年马克思主义在南京高校的传播
杨 丽,李 宁(123)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杨 莉,刘媛婷(128)
论交通行政处罚中电子眼取证的可采性----以12件实际案例为基础
岳希凝(133)
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农地流转的环境法律规制
胡 锋(251)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探析
程 杰,马 君(256)
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分析
闫仲宇(261)
新时期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维路径
王 璐(373)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建构
王士宏(37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创新
张嘉学(499)
地方政府促进高质量就业的路径探索----以沈阳市为例
刘慧扬(506)
城市保障型物业小区改造:模式、困境与出路----以沈阳市D社区为例
张 平,王楚乔(511)
风险社会视角下电商平台安全保障责任
徐 美(518)
论《民法典》视角下性骚扰的单位侵权责任形态
王沁茹(524)
推定信托对违反信义义务的救济制度镜鉴----以我国公司信义人篡夺公司机会为例
杜笑嫣(619)
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护的刑法路径选择
张余瑛(625)
论数字音乐独家授权的正当性----以法经济学为视角
刘 畅(631)
【经济管理】
科技创新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熵值C-D函数
田时中,陆雅洁(11)
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分析----以科学计量为基础
李 会,陈红羽,李 侠,王丽叶(19)
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基于“胡焕庸线”的空间定量分析
王刚贞,贾荣先,陈梦洁,郑美华(26)
旅游产业融合的“场域-资本-行动”逻辑----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
王乃举(139)
辽宁省新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齐 昕,崔 佳(147)
辽宁省冰雪经济发展分析----基于国内外冰雪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陈克鑫(154)
现代性视域下的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韩金起(161)
营商环境评价视阈下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研究
周威皓(167)
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视角
万 超,孔 锴(172)
基于居民需求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
方 芳,杨沛樱(179)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包容性增长的影响
周泽炯,刘大倩(266)
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间接碳排放影响因素
陈为公,程 准,张 娜,张 悦(273)
辽宁港口辐射能力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
周宝刚,杨 博(279)
乡村振兴的可行能力评价及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数据
陈军民(287)
关于加快培育沈阳科技创新主体问题的探讨
李忠华,王鼎文(29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中小微企业信贷决策
徐宗煌,谢晓溦,胡卫琪,李慧婷(299)
基于分位回归计量模型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潘 桔(381)
北京马拉松赛事的品牌塑造----基于“三次售卖理论”
李 娟,李牧遥(388)
辽西北乡村振兴中旅游绿色古道建设的思考
郑晓非(393)
文化与旅游服务业财务危机预警----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
杨梦玲,毛惠媛,汪 敏(398)
学校管理文化提升的实践策略----基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郭文哿(405)
电子会计凭证应用研究----以高校财务管理为例
苟于泉,谢岩清,郭宏宇,丛培卓,王 刚,王 东(410)
新发展理念下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
武云亮,钱嘉兢,张廷海(530)
东北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现状与发展----基于CSWLS2019数据的比较分析
庞 文(539)
基础公共服务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郑美华,李鑫淼(547)
志愿服务供给机制的异化现象及优化路径----基于元治理理论
佟林杰,孙 博(552)
沈阳市旅游业发展新路径----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
汪 敏,毛惠媛,杨梦玲(558)
“双碳”目标引领下创新生态系统之联合体协同演化博弈
何得雨,邹 华,杨宣虎,刘一丁(636)
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4家创新型企业的跨案例分析
叶江峰,姜莹娜(645)
制造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提升----以辽宁省为例
王婷婷,邱 菊(653)
预算软约束背景下高校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崔天培,温佳瑜,刘雪洁(660)
高校学报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
智永婷,李 艳,程 杰(665)
【语言文化】
朱光潜诗学理论中的语言言意观
路 华(34)
“下不来”的句法语义与历时演变
李思旭(39)
言者主观性表达:构式“X到A了”探究
王 震,吴长安(45)
绥化方言评注性副词探析
张明辉,李萌萌(51)
湖北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
刘春华,张振羽(58)
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探究
彭兵转,林紫荆(64)
新儒家思潮对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
刘 萍,牛 菲(70)
互文性视角下《新夏娃的激情》的女性主义解读
孙丙堂,王菲菲(75)
从艺术手法看弗吉尼亚·伍尔夫后殖民意识的双重性
朱艳阳,胡美智(80)
汉语日源外来词的使用与收录现状
梁桂熟,王 琛(185)
融媒体时代报纸副刊的转型发展路径
苏 墨(191)
人格的失调与平衡----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太阳来的十秒钟》
关熔珍,杨 帆(196)
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对涵养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启示
李 雨,吴学兵(201)
中岛敦作品中的中国古代文人形象----以《山月记》《弟子》《李陵》为例
王雅麒,陈婷婷(206)
中韩电影中的“娜拉出走”与婚姻困境比较----以《一句顶一万句》与《偷情家族》为例
李忠敏(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符号互动论阐释
李修远(217)
英国经典复辟喜剧中的狂欢化特征分析
李 尼,王爱菊(305)
《左传》叙战篇章疑问句分类及其语篇功能探析
刘 巍(311)
唐诗自注发展创变探析
魏 娜(316)
从对立到流通----霍桑的空间想象与文化隐喻
牛薇威(321)
“位育”与“折中”:潘光旦家庭理论构建
韦瑞瑞,夏当英(327)
期待视界下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
唐 卓(332)
明代镇守总兵会推制度探析
迟雪鑫,肖立军(442)
辽西地区抗战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杨小梅(447)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荣格原型理论
韩 卓(453)
关公诞生传说地域化叙事研究----以辽宁地域叙事为中心
华云松(458)
南朝“诗运转关”中的颜延之----兼谈颜延之诗体演进之功
张 煜,孟庆丽(464)
受众视角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以《离婚》和《四世同堂》的翻译过程为例
周海林(470)
“中国味”与“洋味”----熊式一与叶君健自译策略比较
潘 玮,陈婷婷,游 琪(476)
“矛盾三角”结构与不确定性主题----论《爱的创造》与斯托帕德的戏剧艺术
赵牟丹(483)
有声的“风景”和“无言”的诉说----论余华小说中阳光意象群的隐喻叙事
李旭斌(488)
“新世纪音乐”语境下满族萨满音乐的去从
孟奇玉(494)
莱辛《拉奥孔》诗画之界的深度耕犁
乔钰茗(564)
国际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的句法复杂度----以应用语言学为例
姜 蕾,康梦超(569)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基于活态传承和活化复兴的视角
许少辉,董丽萍(575)
传统家训文化存续的价值范式及其新时代实践理路
徐燕宁,罗夏君(580)
中国民族打击乐的理论研究取向与发展趋势
潘 黎(586)
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理论分析与中国原创音乐素材的应用
郝 莉(591)
文化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
黄宁花,禹旭才(596)
《搜神记》文本辑采来源考辨
张黎明(671)
对自由的批判与标准的建立----马修·阿诺德的文学与社会批评
周晓薇(676)
新时代中国红色歌剧的价值传承与发展路径
马 莉(682)
歌剧《党的女儿》中田玉梅唱段《生死和党心相连》演唱分析
赵 巍(687)
【教育教学】
“双一流”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以辽宁省地方高校为例
王敬涛(85)
“双创时代”高校辅导员价值引领工作新探
张舒满,马宇峰,高国富(9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的思考
赵 越(96)
思政类慕课融入网络意识形态构建的教学理念探究
张 晶,王金行(101)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苑海燕,卢丽华(107)
流动适龄儿童个别化教学必要性、目的及设计理念
罗 超,王小为(112)
中国古典诗词与大学生审美思维培养----以财经类院校为例
王世立(223)
“新工科”背景下的微反应器技术与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张旭雪(229)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创新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朱淑仪,罗荣华,王其和(234)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变革
宋吉凯,李福华(240)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实践及改进路径----以沈阳大学教学实践为例
白 瑞(245)
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辽宁省建筑学专业为例
赵雪峰,滕 凌(337)
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优化策略
李 丽,李玉光,徐茜源(343)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院校新型教学模式
王右文(348)
新时代高校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策略
李 秀(353)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
娄玉芳(358)
以“互联网+”为导向的高校档案利用模式创新
王 伟(363)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化发展
周广昌(368)
教育定义非同一性的诠释与破解
周佳慧,经柏龙(416)
大学教学学术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宋 雅(421)
市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本地就业创业
刘士伟,李 丹(426)
深度学习背景下聚焦思维发展的问题教学法
孙菊霞(432)
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学术与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刘 洋(437)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就业育人定位与实践路径
姚奎栋(602)
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何 琳(607)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践运用----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的问卷调查分析
薄 澜,张微微,沈 祁(613)
“大思政课”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张卓群,张 红(693)
“微语言”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基于585名大学生的样本分析
孙 娜,张 浪(698)
分众教学模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静洋(704)
新发展阶段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的路径
李 敏(708)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产教融合为背景
王宏彬,胡晋月(71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基于碳中和理念
邬彩霞(720)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40余年演进特征分析
陈 欣,张 珍(725)
新标准背景下提升留学生文化素养路径研究----以来华留学生典籍诵读为中心
袁 媛(732)
高校历史数字化教学模式探析
张 军(738)
·卷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