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胜普 温晓辉 孟庆阳 王向宏 张云梅
1.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北京 100125 2.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23 3.济宁杏坛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4.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69
畜禽屠宰行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畜禽屠宰行业的整治和扶持力度,产业竞争力和集中度大幅提升,其中生猪屠宰企业由2013年底的1.47万家,减少到2019年底的5 005家。然而,当前畜禽屠宰行业发展整体水平依然较低,行业发展不平衡,屠宰企业“多、小、散、乱、差”的局面仍然存在。屠宰加工装备水平是畜禽屠宰行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目前屠宰行业整体机械化水平不高,自动化水平较差,严重制约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屠宰加工装备的水平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制造上,还要体现在屠宰企业的使用和维护上。与国外先进的屠宰装备相比,国内屠宰装备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选材、机械性能、加工精度、卫生性能、生产理念、动物福利等诸多方面,且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创新能力较差,智能化差距突出。与此同时,很多屠宰企业加工装备使用理念落后,甚至有的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桥式劈半锯等设备,致使清洁化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等难以保障。为此,亟需提高屠宰加工装备的制造、使用、服务等多方面能力和水平。
中国畜禽屠宰加工装备产业发展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研发牛、羊和家禽自动化屠宰设备,而生猪屠宰设备于2003年才开始研发[1]。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屠宰加工装备制造业规模从小到大,产品从单机到成套设备,从最初的引进、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发,从常规设备到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产品基础性能显著提高,屠宰加工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领头的屠宰加工装备企业的产品整体技术性能已经接近进口装备水平,甚至部分设备技术水平已经超过进口设备。屠宰加工设备企业数量也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畜禽屠宰加工相关装备企业从2001年初的十几家,发展到了现在的近300家,形成了山东省青岛市、诸城市和济宁市,湖南省常德市,江苏省南京市等几个产业集群。但是,总体上中国畜禽屠宰加工设备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聚集未能有效形成创新合力,知名品牌较少,难以形成与国外一流大型企业抗衡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设备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设备还有不少差距。
中国畜禽屠宰加工装备总体水平差距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机械性能、卫生性能、生产理念等,且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创新能力较差,智能化差距突出。
1.1.1 机械性能差距
屠宰加工设备的基础选材直接决定其使用寿命、零件配适程度等。由于基础选材较差,造成设备机械性能差,难以有效实现设备特定功能,尤其是部分精细设备耐用性较差。很多设备加工精度不够,造成胴体表面和内脏破损率较高、产品损耗大、低价值产品产出多等问题。此外,一些单体装备没有依标生产,设备之间的配套性较差。而先进的制造商通常选用真空热渗等工艺,使设备更牢固,抗腐时间更长。
1.1.2 卫生性能差距
刺(宰)杀放血、脱毛、剥皮、剔骨、输送等设备装置均直接与胴体、分割肉和副产品接触。屠宰加工装备的卫生性能直接影响到肉类的质量安全,良好的卫生设计有助于对设备开展彻底的清洁防护、避免卫生死角和交叉污染。先进的制造商在生产装备时,大到装备的结构设计、与食品接触表面的处理,小到螺丝螺帽的配置等均考虑卫生因素。例如,在生产螺旋打毛机时,相对于部件镀锌后再组装,采用整体热镀锌方式,可以减少部件结合处的金属材料因暴露而生锈的几率。又如,分割肉的传送带纵向骨架,采用直角向上方式比普通的平面边向上方式更容易清洁。有些制造商设计了分割线的清洗喷头,可实现在线清洗输送机。先进的制造商生产设备时,会尽力减少外露螺丝螺母的使用,如不能避免时,也会尽量使用圆形螺帽等,以便于清洗和减少对直接接触的肉类的刮伤。然而由于生产成本、加工技术、加工理念等差距,一些小型制造厂在设计和生产中没有考虑设备的卫生性能。比如生猪屠宰行业目前劈半的装备主要有2种:一是手持式的劈半锯,二是自动劈半机器人。有的设备厂家在设计生产手持劈半锯时,很少会考虑这个设备的清洗消毒。而先进的设备必备清洗水管以及配套的锯条消毒池。同理自动劈半机由机器人操作,动作灵活,力量均匀,劈半行程不受猪体限制等而被一些大型企业采用[2]。对于机械臂式全自动劈半机,通常有3种方式清洁刀头,确保一头一消毒。一是喷气式,即每次劈半后,刀头缩回,机械臂喷出高温气体对刀头冲洗消毒;二是浸入式,即刀头缩回后,浸入82℃以上热水清洗消毒;三是交替式,即交替使用2个刀头,每次使用后返回消毒槽清洗消毒。目前国内市面上销售的全自动劈半机,有的仅是简单模仿组装,并没有设计和配置必备的消毒装置。
1.1.3 生产理念扭曲
有的装备制造厂为迎合客户需求,大肆宣扬骑跨式活挂机等设备。而依据国家标准GB/T 17236-2019《畜禽屠宰操作规程生猪》等规定,生猪不允许活宰,宰杀前需要进行致昏。活挂机等装备没有保证生猪的宰前福利,生猪应激反应大,产品质量无法保障。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桥式劈半锯、敞式生猪烫毛机等属于淘汰类装备。然而还有一些企业无视国家规定,还在生产桥式劈半锯,并公开宣扬桥式劈半锯的性能。
1.1.4 创新能力差
中国畜禽屠宰产业迅速发展,致使很多机械制造企业改为生产屠宰加工设备,产能快速提高,而在产品研发的投入上却很少。设备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仿制现象严重。虽然在短时间内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却导致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突出。为此只能通过价格战维持市场份额,形成了低水平、同质、无序的恶性市场环境。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屠宰加工设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造成规范化设备厂创新动力不足。国外的副产品很少作为食品流向市场,而国人普遍喜欢食用副产品,爱好程度甚至高于肉类。由于国外副产品加工设备的缺失,国内也基本没有此类设备的研发创新,如自动撕板油装备,大肠的自动化加工等。往往在这些加工环节,生产强度大,生产环境差,用人较多,制约着屠宰加工企业的发展。由于国内屠宰装备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没有给屠宰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屠宰加工装备的水平不仅体现在制造上,还体现在屠宰企业的使用上。一些企业使用理念落后,有的还在使用国家淘汰的桥式劈半锯等装备,清洁化管理水平等也难以跟上。一些牛、羊屠宰场点采取典型的“集中屠宰”方式,也就是不同屠宰户集中到某一指定场所进行屠宰。在这些屠宰场内,谈不上机械化,除了吊挂输送装置外,其他操作几乎全部为手工使用刀具屠宰。有的屠宰企业在购置了国内外设备后,没有充分利用,造成闲置,只是摆样子而已。还有的屠宰企业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工艺流水线设计,生产线仅仅几米,所用设备更是落后,性能差,极易造成交叉污染,威胁着肉品质量安全。据了解,中大型屠宰企业会使用自动燎毛、自动雕圈、自动开耻骨机、自动开膛、自动劈半、在线胴体分级仪等设备。
设备企业只注重产品生产和销售,以低价吸引用户,而后续的售后服务却很差,不重视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企业品牌建设,缺少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屠宰企业规范使用设备。国内企业门户网站和服务平台建设普遍也较差,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营销渠道仅靠传统的销售方式。即便设立了企业网站,多数企业网站信息不够丰富,没有专门的产品服务、相关资料下载等栏目,可供客户使用的有价值资料不多。
尽管国内屠宰加工设备产业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但是国内设备的实用性较强,价格也实惠,可以满足不同规格、种类、消费方式的肉类生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畜禽屠宰装备产业发展与屠宰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屠宰装备产业要围绕屠宰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紧迫任务和关键需求入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屠宰产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屠宰企业清理整顿工作的持续开展,一些规模小、设备落后的屠宰企业将逐步被淘汰,成套化、自动化的装备需求将日益增加,屠宰装备产业也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规范化生产是屠宰加工装备产业发展的基础。屠宰加工装备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规范和标准要求,坚决杜绝生产、宣传国家明确的淘汰类屠宰设备。生产中要使用合规的钢材、配件,提高加工精细化水平、机械和卫生等性能。此外,不仅注重提高装备的产能和效率,还要加强环保节能性能设计,着眼于降低装备能耗、水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不同企业产品的兼容性和配套性,保障设备的先进性。近年来,中国加大了畜禽屠宰加工设备标准制修订力度,已经发布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正在制修订中的也有十余项,覆盖生猪、牛、羊、家禽成套设备技术条件,以及致昏、劈半、烫毛、脱毛、剥皮、分割、输送等关键设备。尽管如此,由于中国屠宰设备制造业发展较晚,设备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为此,要大力推动引导设备生产企业依标依规生产,提高设备的标准化程度,增加设备的配套性,提升设备使用、卫生、节能等性能。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随着中国畜禽屠宰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屠宰企业不断建成,畜禽屠宰加工装备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加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成套化的装备研发,以有效满足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大关键设备的研发力度,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比如生猪自动劈半和自动分割剔骨设备、牛羊剥皮机、家禽自动分割设备、新型包装设备(如热收缩、真空、充气包装)、影像检验设备等。要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装备的研发,实现屠宰加工各工艺有效监控,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要加强品牌建设意识,切实生产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屠宰加工关键设备,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品牌。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畜禽品种多,居民消费习惯不一,造成全国畜禽屠宰加工工艺复杂多样,在发达国家适用的先进的大宗屠宰加工设备在中国不可能全部适用。这就需要根据产品需求不同,加强开发适合本土需求、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物美价廉的屠宰加工设备。比如小品种畜禽屠宰加工、黄羽肉鸡屠宰加工、内脏处理等设备。
尽管当前中国屠宰加工装备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需要国家在政策制定、行业监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畜禽屠宰环节与养殖环节紧密相连,肉品属于初级农产品范畴,屠宰机械也应属于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但是,中国畜禽屠宰加工设备行业在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方面,长期游离于涉农产业之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的发展。为此,需要开展国家扶持政策研究,制定财政、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和措施。此外,建议探索开展将关键畜禽屠宰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的研究,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要加大屠宰关键设备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大型屠宰加工设备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重要产品、重点区域装备生产创新基地,形成设备制造、工艺改进等技术创新合力。要鼓励屠宰加工装备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议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新型设备研发等实行税收优惠。
建议正在制定中的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明确屠宰企业关键设备的配备要求。加强对违规使用设备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淘汰落后屠宰设备。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导作用,适时开展屠宰加工关键设备生产和使用性能评价,推荐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的优良设备,引导屠宰企业规范使用。
要按照不同的畜禽种类,进一步加大对屠宰加工环节关键设备标准的编制,建立健全畜禽屠宰加工标准体系。要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切实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标准进行生产和使用,用标准化手段切实提升屠宰加工装备行业技术水平。
总体上,畜禽屠宰加工行业经历着手工、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屠宰加工等几个阶段。中国部分肉鸡、生猪和牛羊屠宰企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也较高。然而,大量屠宰企业还处于半机械化水平,违规生产和使用落后的设备现象也大量存在。随着国家对屠宰行业监管和扶持力度加大,同时受到国际形势、双循环发展战略和资源环境硬性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型屠宰加工和畜禽养殖企业正在发力构建全产业链,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跨界投资者进入屠宰加工行业,也为行业注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这些投资者均重视屠宰加工设备的自动化和实用性,实际走访调研发现,以上企业投资的生猪屠宰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大多在100万头以上,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投入大。比如,新设的大型屠宰加工厂普遍采用了三点式自动麻电机,低压高频电源及PLC程序控制系统,实现了麻电过程(头部电流、胸部电压可调、致昏时间可控)和输送系统(运行速度可调)的自动控制等。这些给屠宰装备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装备企业增加创新力、提高产品性能,加强核心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同时也亟需规范屠宰加工装备行业,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引领作用,加强提高屠宰加工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特色化、成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