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芳,程黎明,闫向民,高 亮
(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9;3.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新疆中天山西段,土地肥沃,水资源充沛,辖区面积5.64 万km2,其中,天然草场面积247.31 万hm2,农业耕地面积59.33 万hm2,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丰富的饲草料和农副产品资源,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也是新疆重要的种畜禽繁育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1]。近年来,伊犁州直持续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畜牧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畜禽良种化以及产业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动物卫生防疫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进一步加速,畜牧业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明确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即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畜禽产品消费需求。《意见》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及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期间,伊犁州直坚持稳定数量,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推进畜牧业发展,截至2020年末,牲畜存栏量650万头,牲畜出栏量602万头,家禽存栏量1 100万羽,年出栏量1 600万羽;主要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畜牧业生产能力提高,2020年,伊犁州直肉产量为28.42 万t,牛奶产量为41 万t,禽蛋产量为8.77 万t。伊犁作为新疆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
伊犁州直畜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极大促进了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2020年畜牧业产值为153.7亿元,伊犁州直畜牧业产值占全州农业总产值的份额由“十二五”末的40%提高到目前的45%;农牧民人均收入16 774元,2020年农牧民新增收入中来自畜牧业增收的比例超过50%。截至2020年末,伊犁州直累计完成4.29万户牧民定居工程,累计完成8 392户国有牧场危房改造。全面落实农牧民草原补助奖励政策,积极推行“四季转两季”生产方式,全面推广普及秸秆青贮、黄贮加工技术,推行秸秆养畜,畜牧业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伊犁州直坚持把畜禽品种改良作为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广选种选配、黄牛冷配、哈萨克羊提纯复壮、多胎羊繁育、肉羊经济杂交等技术措施,提高畜禽个体生产性能。“十三五”期间,伊犁州直累计完成黄牛冷配改良169.04万头、绵羊改良1 228.01万只、马人工授精3.5万匹,通过推广地方良种提纯扶壮、选育提高、经济杂交、“土种换良种”等技术措施,畜种畜群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养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截至2020年末,伊犁州直牛、羊、马、猪禽的良种及改良率分别达到76%、53.7%、43.2%、95%。此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截至2020年末,伊犁州直备案登记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43个,其中国家级、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个,州级标准化示范场3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其他各类涉牧规模企业88家,饲草料加工企业24家,屠宰加工企业26家,为伊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伊犁州直严格贯彻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推广动物防疫网格化管理,强化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升预警预报能力,严格贯彻落实动物调运前备案、落地报告、隔离观察等监管制度,有效推进动物防疫、检疫信息化管理。截至2020年末,伊犁州直累计建成检疫报检点249个、动物隔离场8个,11个兽医实验室、州、县(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质储备库,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以监督促检疫、以检疫促防疫、以防疫保安全”的动物防疫工作格局,有力保障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
近几年,伊犁全州、各县(市)均面临财力吃紧的现状,用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畜牧企业及养殖户贷款难、利率高、额度小、期限短、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引领推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放慢,对于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亟待市场与政府发挥作用。
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离岗缺位严重,“人才引进”政策面临“引不来、留不住”的窘境,建立和完善官方兽医制度进展缓慢,检疫、防疫监督及检疫出证等日常工作受到影响,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工作对村级聘用人员依赖程度过高,基层动物防疫员工作环境差、待遇低、任务重,基层专业技术队伍稳定性差和结构性矛盾的问题较为突出。
种畜生产的基础设施及设备条件薄弱,种畜供种能力有限,饲草料供给不平衡、不均衡,尤其是冬春季饲草饲料不足问题突出,牧区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饲草料等物质储备库和繁育母畜保暖圈建设标准有待提高。
分散养殖方式仍占生产经营的主导地位,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占比不高,导致畜产品总量虽大,但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集中收购困难,难以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且符合标准的生产原料。畜牧业龙头企业对农牧民养殖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品牌知名度低,市场占有份额不高,竞争力不强。
伊犁州直地处新疆西部边境,近年来重大疫病及外来疫病出现多发、频发的态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动物防疫压力持续增大,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县(市)、乡(镇)的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防疫装备更新换代缓慢,防疫员队伍力量薄弱,散户饲养畜禽比例偏高。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活畜流通愈加频繁,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不断增高。
积极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精准实施肉牛增值、肉羊增产、马业升级、生猪转型、家禽增效、奶业振兴、特色提升的七大产业发展行动,坚持生态化发展方向,坚持农牧结合、草畜配套,走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数字化、品牌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量提质,全面提升畜牧业生产质量效益水平,推动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伊犁州直已形成的畜禽品种改良、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构架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品种改良、育种工作,加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展畜禽种质资源登记工作,持续实施奶牛、肉牛、肉羊、马、生猪、家禽等主要畜种群体性能提升行动,开展遗传改良评估和良种登记,加快主导品种的良种推广及优良地方品种的群体改良进程,建成全疆最大畜禽良种繁育基地,为伊犁州直乃至整个新疆畜牧业长足发展提供种源。
深化兽医体制改革,推进伊犁州直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升动物防疫网格化管理水平,压实动物防疫责任,强化检疫和监管措施,坚决防止输入性疫情发生,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加快完善州、县(室)、乡(镇)三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全面开展种畜场、奶畜场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鼓励其他规模养殖场开展“两病”净化,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对布鲁氏菌病,施行精准施策、分区防控,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进一步提升伊犁州直动物疫病诊断检测、监测预警及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生产规模化、装备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特色化、商品品牌化、环境生态化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3],整合资源优势,重点通过并购重组、新(扩)建等,树立几家有实力、有潜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现代技术,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技术集散地,提升畜牧业生产规模和规模效益,实现“小变大、大变强、强变优”,鼓励龙头示范企业通过参股入股、全程跟踪服务、订单集中收购等方式,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规范牛羊禽屠宰管理,补齐畜禽屠宰加工短板,鼓励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以集中屠宰、冷链流通、冷鲜上市、品牌营销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畜禽屠宰加工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牛羊屠宰加工企业,延长并完善产业链,提高畜牧业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坚持做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畜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并重,畜牧业生产安全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并重[4]。规范管理农牧区畜牧养殖业,完善环保配套设施,种养结合,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优化畜牧产业布局,全面实施养殖环境治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行社会化服务,推广畜禽粪污全量还田利用技术和种养循环利用,加大有机肥施用补贴力度,有效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规范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逐步将牛羊、家禽等纳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范围,完善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差异化发展思路,打造优势品牌,完善畜牧业生产标准体系,突出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特色化,结合旅游兴州战略,借助对口援疆等对外交流的渠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主题宣传展示推介活动,借助大型电商平台,数字化交易,建立从养殖、储运到销售的线上线下无缝连接渠道,提升伊犁州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地方高校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优势,产学研相结合,以数字化管理为目标,以产业技术团队为支撑,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畜牧高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科技集成示范。加快养殖领域技术创新,有效提升科学饲养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养殖规模化、饲养方式标准化、粪污处理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养殖环境生态化、环保化,管理服务智能化。通过畜牧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全面提升畜牧业治理效益,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向畜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创新涉牧企业信用担保方式,拓宽畜牧业贷款质押品范围,完善农牧民、养殖中小微企业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等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对养殖企业基本建设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补助,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加快推进畜禽商业性保险试点工作,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深化畜牧业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和牧区畜牧良种补贴,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和应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养殖机械设备的补贴范围。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加大林地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鼓励节约使用畜禽养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严格落实各县市“菜篮子”县(市)长负责制和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畜牧业,发改委、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土地审批、环评审批、金融保险、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撑等措施,促进兵地融合发展,资源互补,协同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依法监管与监督执法,严格落实活畜流动检疫申报、动物调入隔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贩运和运输车辆监管等制度,加大畜产品质量监测力度,全面压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健全考核机制,把畜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成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农业项目资金安排挂钩,建立畜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和任务目标,组织实施好重点工程项目,严格落实扶持政策,确保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