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尔力玛
(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酒泉 736300)
羊口疮病也被称之为羊传染性脓胞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脓胞病毒,患病羊唇部、齿龈、舌部等口腔黏膜会出现明显的脓胞、溃疡病变,影响羊的健康生长,所以要高度重视诊治、防控工作。
羊口疮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羊在养殖过程中饲料营养单一、适口性差,无法很好的满足羊群生长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疾病。其次,缺乏科学化的养殖意识,养殖密度过大,过于拥挤,圈舍光照通风不佳,粪污清理不及时,细菌病毒大量滋生,最终导致发病[1]。
羊口疮病多发于山羊和绵羊,尤其是2~6月龄的幼龄羊有着更高的发病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相比较而言,秋季发病率较高。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品种、性别的羊,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羊和带毒羊,健康羊直接接触患病羊、带毒羊后即可感染患病,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槽具等均可导致感染发病。病毒通过损伤皮肤、黏膜感染的,病程持续2~3周,严重危害羊群健康生长。
结合患病部位的不同,可将羊口疮病分为3种类型:①唇型:患病羊的口角、上嘴唇等部位出现红色斑点,似小红豆般大小,并逐渐发展成为丘疹、水疱、脓疱,然后逐渐破裂渗出黄棕色液体,最后形成结痂,1~2周后结痂皮脱落。症状严重的羊,耳廓及眼脸等部位亦可发现有丘疹、水疱等病变。②蹄型:该类型病羊较为常见,患病羊蹄冠、蹄叉等部位出现水疱、脓胞并逐渐溃破形成溃疡面,如此时感染病菌,则极易导致出现化脓和坏死现象,导致病羊出现跛行现象,甚至牵连到肝脏和肺脏等部位,出现败血症引发死亡,有的衰竭致死。③外阴型:该类型病羊较少,病羊阴道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阴唇出现溃疡,乳房和乳头部位出现脓疱烂斑并结痂,如是公羊患病,则会出现阴囊鞘肿胀症状[2]。
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羊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并确诊为羊口疮,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做好护理工作,喂食适口性较强的流食,禁止喂食坚硬草料。然后进行对症治疗,可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1)可使用病毒唑+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用药量为100 mg/mL,地塞米松用药量为5 mg/mL,两者按照2:1的比例混合后肌肉注射,注射2~3 mL/只即可;同时在患处使用高锰酸钾清洁,然后涂抹碘甘油,连续用药3 d。针对症状严重的病羊,为避免继发感染,应肌注青霉素200万IU,或者肌注链霉素亦可。
2)使用经过消毒的剪刀、镊子将病羊患处的结痂皮清理掉,然后使用高锰酸钾或者强力消毒灵等药物清洁消毒,然后涂抹冰硼散,冰硼散由30 g朱砂+50 g冰片+500 g元明粉+500 g硼砂+适量水调配而成,将其涂抹于病羊患处,每间隔1 d换药1次,连续用药3次基本可痊愈。
3)针对无法正常进食或者体质较差的患病羊,在治疗的同时应静脉注射葡萄糖和VC,起到强心的作用,保证饮水清洁卫生,将电解多维加入饮水供病羊饮用,喂食易于消化的饲料和牧草。
中兽医治疗羊口疮病,应遵循疏散风热,行气止痛,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原则。
1)外用方:将适量雄黄、蒲公英茎叶洗净晒干后捣碎备用,然后清理病羊疮面,接着涂抹制备的药液,涂抹换药3次/d,直至病羊完全康复。或者亦可使用5 g硼砂+15 g儿茶或15 g青黛+15 g黄檗+15 g黄连,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适量香油调制成糊状,然后涂抹于病羊患处,换药3次/d,直至痊愈。
2)内服方:10 g桔梗+10 g竹叶+10 g黄岑+10 g金银花+10 g山豆根+10 g赤芍+10 g丹皮+10 g甘草+20 h连翘+20 g薄荷+20 g蒲公英+20 g紫花地丁,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温后灌服给病羊,1次/d,连续服用3~5 d即可;或者可用15 g甘草+15 g丹皮+15 g连翘+15 g黄岑+15 g牛蒡子+15 g金银花+15 g野菊花+25 g紫花地丁+25 g蒲公英,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开水冲调温后灌服给病羊,1次/d,连服3~5 d。
2021年6月份,该镇杨某家饲养的羊群中,有个别羔羊出现异常,病羊不愿进食,口腔出现溃疡,杨某认为是坚硬饲草刮伤所致,使用紫药水治疗2 d效果不佳,并陆续有多只羔羊出现同样症状,养殖户随即电话邀约求诊。对病羊进行实际检查,发现其精神状态不佳,不愿进食,鼻镜干燥,唇部肿胀,口腔黏膜出现小水疱,并逐渐溃疡形成结痂,影响正常吞咽。结合病羊的临床患病症状表现,最终诊断为羊口疮病,随即采用上述中西结合方法治疗3 d,病羊症状缓解,综合治疗1周,病羊完全康复,15 d后复诊无复发迹象。
羊口疮病预防中,接种免疫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在羊养殖期间,养殖场户要明确免疫接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时从正规渠道采购疫苗落实免疫接种工作。目前,羊口疮免疫疫苗主要以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提纯的细胞毒苗为主,防疫效果最佳。在接种时,要严格控制好接种方法、剂量及日龄。使用0.9%生理盐水对疫苗稀释后接种于口腔黏膜位置,接种剂量为0.2 mL/只,接种疫苗后出会现透明发亮的小水泡,接种后2周即可产生免疫抗体,能够有效预防18个月,到期后继续接种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新生羔羊的预防,应避免直接接种,应在母羊产前2~4周接种疫苗,羔羊通过喝奶的方式即可被动获得免疫抗体,进而降低羊口疮发病率。
养殖场户在羊养殖中,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一方面有助于培育健康的种群;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疫病的传入。如必须要引种,养殖人员要提前调查种源地,保证无疫病流行的情况下方可引种。需注意,禁止在疫区和疫病高发期进行引种。
羊群养殖期间,要强化饲养管理工作,喂食营养均衡、适口性强的饲料,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中草药、微量元素等,提高饲料营养价值,满足羊群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要做好圈舍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粪便污水,保证圈舍光照通风正常,温湿度适宜,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气温骤降时要及时御寒,高温时应及时避暑,为羊群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
羊口疮是羊养殖常见病,严重影响羊群生长发育。因此要积极做好诊治工作。通过分析羊口疮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并以实例探讨了该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为羊口疮病的临床诊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旨在保证羊养殖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