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山区畜牧业的思考

2021-12-04 09:34:10叶华明
畜禽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粪污山区畜牧业

叶华明

(陕西省商南县畜牧兽医中心,陕西 商南 726300)

0 引言

山区空气质量好,水源清澈无污染,群山形成的自然屏障,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控,是发展安全、优质、高效畜牧业的理想区域。但山区因为地形陡峭、土地奇缺、粪污处理难度大,又是发展现代规模化养殖场的短板所在。

1 山区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山区农民受土地资源制约,农业发展潜力不大,增收渠道狭窄,大多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在家务农群体中,以畜禽养殖和食用菌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根据2019年在陕西省商南县八里坡村脱贫统计分析数据,农民家庭纯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高达51.2%,转移性收入占21.2%,财产性收入占1.6%,生产经营性收入占26%;而在生产经营性收入中,养殖和种植香菇收入占84.4%,三产收入占5.5%,粮食、林果、药材、茶叶4项收入占10.1%。

从市场角度分析,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属于门槛不高、最容易赚钱的行业。按照单位产出计算,每亩(1亩≈666.7 m2)地可建设标准化圈舍300 m2以上,年可出栏育肥猪400头或饲养蛋鸡3 900只或出栏肉鸡42 000只,按照市场波动周期拉长补短平均利润,猪150元/头、蛋鸡15元/只、肉鸡1.5元/只计算,其净收入分别是种粮收入的60倍、种茶收入的50倍左右。按照2019年的毛猪32元/kg(仔猪1 200元/头)、鸡蛋9.2元/kg、肉鸡95元/kg行情计算,净利润猪自繁自育高达2 290元/头、育肥高达1 440元/头,饲养蛋鸡高达43元/只、饲养肉鸡高达5.7元/只。

随着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将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而这些都离不开产业的振兴。因为在农民收入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务工收入不够稳定,产业收入占比必然要不断上升,山区产业振兴的重任必将历史性地落在畜牧业上。

2 山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1)用地难。山区地形陡峭,沟狭溪多,适合规模养殖的土地不多,一般应该选择比较平坦、背风向阳、远离村庄、远离河流的一道沟、一道洼进行建场。但由于近年城镇化对土地需求的爆炸式增长,稍微平坦开阔地带的土地都被调整成了建设用地建成了移民小区,而沟沟岔岔的沟壑台田地基本被调整成了基本农田。这就形成了适合养殖的撂荒地因耕地政策不能用,而耕地政策允许养殖的建设用地又因离村庄、河流近还是不能用的尴尬局面。因此山区符合养殖用地的地块很少,养殖用地矛盾异常突出。

2)融资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资金投入大,按现行市场价计算,固定资产600~1 000元/m2,流动资金1 300~3 200元/m2,一个1 000 m2的标准化场,圈舍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60万元~1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在130万元~320万元,投资总额高达190万元~420万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对普通农民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受现行贷款抵押政策影响,养殖场固定资产不能做抵押担保,养殖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较普遍。

3)治污难。山区不同于平原,受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的双重制约,可供选择的治污途径少,治理成本高。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单位畜禽粪污日产生量推荐值为生猪0.01 m3,奶牛0.045 m3,肉牛0.017 m3,家禽0.000 2 m3。以千头规模猪场为例,年粪污产生量高达3 650 m3。而由于土地资源匮乏,只能采取高成本的沼气发酵、有机肥加工和更高成本的污水处理厂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用污水处理厂模式,考虑到处理污水滞留期问题,须建设日处理50 m3的污水处理厂;如果采取沼气处理模式,须建设400 m3沼气池;如果采取有机肥加工模式,须建成年产1 000 t有机肥加工厂。而日处理50 m3污水处理厂投资约100万元,运行成本约10万元/年;建设400 m3的沼气发酵池投资约40万元,运输沼液成本约2万元/年;年产1 000 t有机肥加工厂投资约100万元。由于高投入的治污门槛,偷排、污染问题时有发生。

4)人才缺。养殖行业与臭气、病毒、细菌密切接触,工作环境恶劣,高校招不到优秀生源,毕业生不愿到一线就业,导致一线人才奇缺。加之国家有关一线畜牧兽医方面的政策待遇不能落实,使原本紧缺的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形成了基层一线“有岗无人、有人不专、有活不会干”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这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3 山区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1)用创新发展的理念破解融资难。按照政府主导、养殖户自愿加入的原则,政府出资设立畜牧养殖风险基金,专门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金融机构按基金总额的10倍向养殖户发放养殖贷款,养殖户按照贷款额度的10%交纳风险金,如果按期还本付息,风险金退还本人;如果不能按期还本付息,风险金变为违约金充抵风险金的资本金。风险金由财政专账专户管理,严禁挪用;进一步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以联户担保的模式从银行进行融资;积极探索养殖场资产抵押新方式,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用协调发展的理念盘活土地资源。应推动由国土资源部门主导、农业农村、林业和环保部门参与编制的《畜牧业发展土地规划》,将沟沟岔岔适合养殖的荒芜土地、荒芜林地和不在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纳入畜禽养殖用地,由国土资源和林业部门负责向上申报统一调整。同时,利用土地改革新机遇,成立土地流转交易所,实行土地流转挂牌管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优化营商发展环境,缓解养殖用地矛盾。

3)用绿色发展的理念解决生态难题。按照“减少存量、遏制增量”的原则,加大对老旧规模养殖场的关停并转和治污设施的改造升级,对新建养殖场治污设施一律实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方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转,确保畜牧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作为连接种养业的重要环节,打通种养生态循环链,打造有机农业、有机茶叶、有机水果等高端品牌。鼓励规模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积极发展有机肥加工、沼气发电、肥水还田和污水处理系统,大胆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新途径。

4)用开放发展的理念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学习外地先进技术,探索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发展自动养殖、智慧养殖;落实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政策待遇,缓解人才倒流压力;采取以奖代补等财政激励政策,引导养殖户在粪污治理、非瘟防控、自动智能、循环利用等方面朝着政府期望的方向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要用共享发展的理念带动散户致富。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以工业化理念发展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将部分困难群众转化成稳定的产业工人,防止贫困反弹。积极探索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以有偿参股的形式,作为集体经济入股养殖场或龙头企业的股金进行保底分红和盈利分红,实现国家资源的全民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平台,发展可视养殖,打造山养猪肉、山养鸡、土鸡蛋等高端绿色品牌,利用高端品牌的高价效应拉动中小农户增收致富。

4 结语

山区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希望所在。尤其是在非洲猪瘟恣虐的当下,养猪产业向山区转移也是疫病运行规律的应有之义。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政策措施,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粪污山区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 13:21:22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22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映像畜牧业
《山区修梯田》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映像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6
山区
小太阳画报(2018年7期)2018-05-14 17:19:28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