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东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农业农村局塔水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绵阳 622659)
非洲猪瘟属于传染性的猪疫病,此类疫病具有较快的发病速度以及覆盖范围较大的特征。非洲猪瘟包含很多类型,主要为急性型以及慢性型。生猪养殖户对于猪瘟疫情如果没能迅速加以控制,就会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现阶段的生物防控技术手段已经被普遍运用于生猪养殖行业,生猪养殖场的养殖技术人员必须实时掌握新的疫病防控知识和本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合理运用生物防控措施阻止生猪疫病蔓延,增强生猪养殖技术人员防控生猪疫病的能力。
作为新型的烈性生猪疫病,非洲猪瘟对于国内的生猪养殖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健康生猪在感染了非洲猪瘟后,会迅速死亡[1]。并且,非洲猪瘟本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能够在圈养生猪的群体范围内迅速传播扩散。
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养殖技术人员必须全面重视检测与防控非洲猪瘟疫病,运用多种生猪疫病防控专业技术手段阻止疫病的扩散,做好检测,精准剔除,避免患有非洲猪瘟的生猪感染圈舍内的其他生猪。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目前有必要配备专门的监测系统,及时消除生猪疫病感染的隐患。
1)生猪养殖行业的执法检疫力度相对比较薄弱。动物检疫措施是生猪养殖产业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生猪养殖场的检疫检验负责人员必须严格检测生猪圈舍的空间环境,对于存在有害病毒与细菌的生猪养殖空间环境予以及时的清理。但是目前,某些地区的动物检疫工作人员欠缺检测执法力度,放任某些生猪养殖户的不良行为,这些生猪养殖户没能定期为生猪做好基础免疫,使猪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为生猪感染疫病埋下了安全隐患。
2)生猪养殖圈舍的空间环境存在病毒细菌泛滥风险。生猪养殖场应当确保通风良好,生猪养殖户每日都要全面清理生猪圈舍,防止存在病毒细菌滋生的风险,然而实际上,某些偏僻区域的生猪养殖场生猪圈舍卫生条件较差,某些养殖户在饲喂生猪时甚至使用泔水或者日常生活污水。生猪养殖场由于缺乏定期全面的消毒清理措施,使得生猪感染疫病的风险明显增大[2]。
3)生物防护的专业技术手段匮乏。生物防护手段的优势就是节约生猪疫病防控资源,相比化学防护措施来讲,生物防护手段可以更好地利用生猪养殖产业资源,并且保证非洲猪瘟的疫病蔓延威胁因素得到彻底清除。但是现阶段很多生猪养殖场并未全面引进生物防护手段,养殖户习惯使用喷洒消毒药剂以及杀菌剂等化学手段来控制非洲猪瘟,缺乏生物防控理念与知识。
生物防控措施旨在通过实施专业化的生物防控技术手段,借助生物体的生理特性来实现全面的生猪养殖疫病防控目标。近年来,生物防护的专业技术措施已经推广普及于生猪养殖行业,充分展示了生物防护技术措施融入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3]。在防护与控制非洲猪瘟的具体实践中,正确运用生物防护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要点。
非洲猪瘟如果要在根源上得到控制,生猪养殖场的养殖人员务必要认真配合生猪检疫检测部门,定期做好全方位的生猪疫病检测工作。生猪养殖人员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免疫工作。
在引进外来生猪的过程中,生猪养殖户必须充分配合动物检疫部门,严格检测外来生猪是否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潜在威胁。生猪检疫人员必须认真做好产地检疫工作,禁止从疫区引进生猪。
在非洲猪瘟防控中要做到 “五要四不要”。
“五要”:一要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二要对人员和车辆入场前彻底消毒;三要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四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五要按规定申报检疫。
“四不要”:一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二不要散养、放养生猪;三不要从疫区引进生猪;四不要瞒报、迟报可疑疫情。
应选择能够快速发挥作用,且无毒,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消毒剂,并且应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有囊膜病毒在宿主体外不太稳定,非洲猪瘟病毒属于有囊膜的病毒,很多消毒剂均可杀灭。常用的消毒剂有碱类、醛类、氧化物类、卤素类、酚类、季铵盐类等。应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原则,即先屋顶、屋梁钢架,再墙壁,最后地面,用高压冲洗机将 1%~2%火碱溶液或其他消毒液喷洒至猪舍内外环境中,若墙面、棚顶等凹凸不平,可选用泡沫消毒剂,力求仔细、干净、不留死角。应使用扫帚、叉子、铲子、铁锹等工具对猪舍内污物、粪便、饲料、垫料、垃圾等进行清扫,集中收集。再进行一次消毒,最后彻底清洗。
生猪养殖场如果已经发生了非洲猪瘟,养殖户切忌慌张,要冷静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生猪养殖户应当积极配合当地的生猪养殖监管人员,借助应急性的生猪圈舍疫情处置措施来阻止疫病扩散。生猪养殖户对于已经患病的生猪应当立即扑杀、隔离,避免非洲猪瘟疫病传染给其他生猪;同时应当保持敏锐的警觉心理,正确查找非洲猪瘟的感染来源。
非洲猪瘟目前已经成为威胁生猪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多数生猪养殖场的养殖技术人员都能做到定期展开生猪圈舍的全面消毒清洁工作,认真配合执法检疫部门来控制生猪疫病蔓延。在运用生物防护手段来控制非洲猪瘟的实践中,生猪养殖人员应当积极引进生物防护技术手段,确保在根源上消除非洲猪瘟的安全威胁因素,为生猪养殖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