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创新路径

2021-12-04 08:23□刘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21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人才

□刘 月 徐 静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徐静系通讯作者。)

对于2020 届毕业生而言,在线答辩、应聘成为毕业季的一大特色。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金三银四”的就业黄金期不复存在。就业岗位骤减、超长寒假的出现给就业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高校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的就业顺利与否影响我国数百万家庭的生活幸福指数。因此,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如何探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创新路径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新路径的构建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社会经济短时间停滞,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此次疫情不同于以往的疫情,传染速度快、病毒变异能力强、检测难度大、隔离周期长、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导致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一大难题。

新冠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个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交通运输、电影娱乐、餐饮、旅游等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几乎被全部喊停,客流量大幅减少,各行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二是从就业岗位的需求数量来看,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被迫倒闭的不在少数,就业岗位大幅度缩水。三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研究生招生复试时间整体推迟,这无疑拉长了就业的时间,给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阻碍。

二、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百万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疫情导致就业岗位数量急剧下降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然而,扩招之下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招生质量不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很容易导致向社会输送不合格人才的现象发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整体劳动力的水平。

(二)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不吻合,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凸显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大部分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大部分会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然而,院校的专业是基于对社会市场需求的预测设置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院校培养的各类人才并不是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吻合的。对各个企业需求的人才进行调查与研究则会延误时机,因为人才的培养是有延迟性的,极有可能培养的人才在四年之后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这种错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不吻合。

(三)大学生择业观出现问题,独生子女的弊端愈发严重

首先,当代大学毕业生多数都是95 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环境良好、生活富足,可以说毫无生存压力。在完成学业后,目标不明确、缺乏工作动力或者直接在家里“啃老”的不在少数,不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次,对自身定位不明确。在初入职场寻找工作的时候,不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工作经验不足、培养成本较大、流动性大等导致企业对部分大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差,应届毕业生相比于往届毕业生来说竞争优势不明显。最后,毕业生就业意愿集中于竞争压力比较大的热门岗位,拒绝从事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三、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新路径的构建

(一)政府:宏观调控,制定政策推动经济复苏

1.扩大基层服务项目的招聘。面向高校毕业生,各地可以扩大乡村教师、社区医院、社区管理、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招聘规模,适当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教育扩招,增加升学名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增加18.9 万人,研究生扩招计划以专业学位为主,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主要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注重社会市场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3.加强征兵入伍宣传力度,提高应届毕业生征兵入伍的人数。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明确辖区内高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征集任务,把征集毕业生作为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优化大学生征集规模结构,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

4.科研助理。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相关文件,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以促进就业稳定,并将科研助理岗位及实聘人数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

5.创新创业。通过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点赛事,积极培育优质创新创业项目,通过税费减免、创业贷款、补贴等政策,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高校: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就业能力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从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稳定毕业生就业水平的视角来反观学科与专业建设,变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2.建立就业指导工作教师团队,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学校重视就业工作可以从大一新生抓起,以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导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重视,有效缓解四年后毕业时的就业压力。

3.针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采取精准帮扶的办法促进就业。在校内采取“一对一”帮扶机制,一人一个就业方案,针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同学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解决就业难问题。打造校内招聘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共享招聘信息,也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三)企业:抓机遇,促发展,创岗位,促民生

1.紧抓机遇,扩大规模促进本企业发展。我国是拥有14 亿人口的大国,我国企业的数量也是庞大的,各行各类的企业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疫情虽然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我国消费市场巨大,人才众多,刺激国内消费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自己。

2.利用国家有利政策,创造更多高校毕业生岗位。疫情期间为更好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减税降费、降低贷款申请条件,促进企业现金流的循环,这对企业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个人:珍惜学习机会,树立正确择业观

1.抓住大学时光,潜心学习和科研。大学生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重,抓住大学时光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要善于从枯燥的学习中寻找乐趣,发现科研的魅力,潜心学习和科研做国家未来的栋梁。

2.审时度势,树立正确择业观,社会化、市场化就业是趋势。高校毕业生要学会面对现实,审时度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适当降低求职标准,尽快适应市场化经济的特点,要善于观察、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敢吃苦能奋斗,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人生的辉煌。

(五)家庭:正确引导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所作所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就业择业观。家长不能过度溺爱孩子,要让大学生学会必要的生存技能,让他们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让他们在社会中磨炼,而磨炼的第一件事是顺利就业。因此,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配合是就业压力缓解的关键之处。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人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人才云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