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2021-12-04 06:05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迟子孟
亚太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思想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迟子孟 李 璇

《礼记·大学》曾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醒世教育名言,而跨越几千年的时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也明确继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课程思政”做了明确的阐述以及科学的概括,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简而言之,课程思政就是要把思政教育元素和内涵融入学校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之本。课程思政不仅是一个教育教学体系,同时也是一个生态体系,教育工作者要在各门课程中融入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举止。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专业特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积极寻找与所教课程相关并且有效的思政内涵和德育元素。在讲解课程知识的同时,继续引导与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科学素养和内在德性。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始终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高等数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高等数学的课程特点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经、管、文、法各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是学时最长、涉及师生最多的一门课程,在高校公共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高等数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通过高等数学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与解析几何等相关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之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应用领域多、开设时间长、受众面广、学习时间连贯等特点,它可以为课程思政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促进德育与智育共同发展,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高等数学的教学对象特点

高等数学教育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他们刚脱离了高三的“苦海”,脱离了父母的管束,步入大学校园,大多数同学都缺乏社会经验以及自我完善经验,自我认识不足,自我定位不清晰,他们的“三观”仍处于形成关键期。此外,对刚刚经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高等数学作为他们所学的第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他们对此门课程非常重视,并且具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借助高等数学的教学平台因势利导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课程内的部分知识以及概念进行延伸,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高校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言行的引导者,高校教师要时刻谨记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去完成教学目标。大部分高校教师认为教学才是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于专业知识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讲授就完成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使命,并没有把思想育人工作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然而教师不能只做一个片面的“教学专家”,而是应该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之上,除了课业的教学还要做到有仁爱之心,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好教师,只有教师能适应课程思政的新要求,能接受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学校才能顺利地完成学校德育新格局的改革。高等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品德意志、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的重要性,所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是对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考验,更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体现。

当然,高等数学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能会不适应或者无处着手,所以他们在真正实行过程中会缺乏动力及激情。为了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改变这样的想法和状态,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转变自己的教育观,不断强化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力,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做到教育从学生出发,关爱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融入高等数学教育中。所以,这就要求高等数学教师除了具备较强的数学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增加自身的历史、文化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储备,因为它们是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最基本保障。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德育知识,逐渐提升自己的德育观念,逐步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高等数学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切记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为了德育而德育,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应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针对学生成长特点,着眼于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教学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对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相关问题的发展过程和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在传统高等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数学概念、定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忽略了对相关数学理论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传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也不是在数学课程中留出一部分时间来讲授思政内容,“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该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不是“眼中金屑、米中掺沙”,两者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高等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学科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巧妙地将思政元素和高等数学结合起来,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之情境中得到深刻启示,并且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重点的基础上找到数学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思政内容自然而然地融入数学理论知识中,适时地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例如,在讲授微积分基本定理的时候,向学生揭示微分和积分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讲授级数理论时,让学生感受到从有限项和到无限项和的性质变化,进而向学生揭示量变会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规律;在讲解函数的极值、最值、拐点的时候,可以告诫学生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有高峰当然也会有低谷,今天的失败或许只是你连续人生函数的一个极小值,在逆境中仍要保持斗志,勇敢坚强,在顺境中也要时刻保持冷静,不要忘乎所以,继续勇攀高峰,寻求自己人生的最大值。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和讲解相关数学家的生平故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意识到数学发展之路的艰辛、曲折,有上升时期,也有衰败时刻,并非一蹴而成,人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依靠无数数学家和科学家的辛苦钻研得到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不能质疑自身的能力,自暴自弃,而是要冷静下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课程思政更加强调价值塑造、价值引领以及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多元统一,并在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之间产生互动。

高等数学教师也要主动请教同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理进行及时沟通、学习与探讨,同时检验自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和深刻,做到教学相长,这样通过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传授,塑造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同时培养学生坚持真理、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创新改革的科学精神。通过发挥高等数学课程的德育功能,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当然,要想在高等数学中极大地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就不能故步自封,必须坚持不断优化改进,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此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且还要不断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水平,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三、将数学史、数学文化渗透课堂,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情怀

高等数学的学习中会有大量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的定理以及复杂的计算过程,使得高等数学相对于其他课程显得枯燥乏味,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缺乏兴趣和信心。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曾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数学文化是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高等数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可以在数学文化中找到相应的历史起源与延续,所以教师在讲授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扩展讲解与概念及定理相关的小故事、趣闻逸事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知识体系建立的来龙去脉。比如,在讲授定积分定义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分别是分割、取点、求和、取极限的过程,再从实际问题出发,仍可以利用上述分割、取点、求和、取极限的过程来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样将知识点与历史典故、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数学课堂更具历史意义、科学意义、人文意义。教师对知识的起源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全面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原貌,理解数学发展的曲折历程,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对高等数学相关概念和定理的认知,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活跃高等数学课堂气氛,进而改善传统高等数学课堂枯燥、缺乏活力的现状,也可以增强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高等数学教学工作,数学教师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和思政教育的本质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合理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在传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注重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同时,引领学生将自身所学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