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陈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成都 61040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指明了生态文明之路,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指引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虽然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主要的表现有:城市工业污染、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明显加重等。如我国的一些工厂长期排放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了大气、河流,在污染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使一些动植物遭到了破坏,有些动植物濒临灭亡。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本来就恶劣,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较差,再加上人类无情的破坏,使其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国外一些企业家陆续在中国办厂经商,其中不乏大量的高污染企业,外国投资者把高污染的工厂、企业设在中国,加剧了中国环境的污染。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人口大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却较少,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较为严重,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进一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另外,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实施了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但是法律条文不够细致、具体、周到,缺乏一些具体的措施,具体的奖惩办法,还有待于不断地完善和补充。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如果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应。现在全球变暖、水土流失、酸雨、泥石流等等都是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而造成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报复。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如果环境污染了,必将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人类如果不好好地保护我们这赖以生存的环境,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的一言一行将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如果地球被我们污染了,不宜于生存了,人类必将衰亡。
全球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那一批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全球的环境污染负主要的责任,承担更多的义务。现在的生态问题不单单是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地区、民族、国家,而且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全球各个国家所面临的疑难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思想。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恩格斯指出:“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1〕
我们的世界可以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又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自然界是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人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人类从自然中通过实践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果离开了自然界,人们便不能获取生活资料,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下去。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物质方面,其中就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和物质基础,离开了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下去。
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恩格斯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当然会遵循一定客观规律。规律是指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所固有的本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消极无力,我们可以认识规律,运用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凭着激情行动的主体。而不是像动物那样被动地适应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蜜蜂建造蜂房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其实这也是一种本能,即使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聪明,因为在此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就说明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只要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并通过实践,运用一定的中介,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就能够达到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
3.人与自然和睦相处
马克思认为,应该在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人虽然是通过实践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就脱离了自然界,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相反,人类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就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我们不应该不顾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为了人类的需要和野心,无止境地对自然进行开采,不给大自然休养生息和自我恢复的时间,那样最终会迎来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应当尊重自然,对自然抱有一颗敬畏之心,应当改变人类高高在上的姿态,同时也要顺应自然,在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达到人类需求和向自然索取的一种合理变换。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中国共产党几代人持续探索、发展而来的,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历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对此作出了很大贡献。
1.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的贡献
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生态与农业的关系。其实这也是与中国的国情密切关系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是这样。所以中国历代领导者都很重视农业问题,农业关乎着国家的兴与衰、人民的福与祸。毛泽东同志倡导大兴水利工程,他还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如葛洲坝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这些工程的修建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还起到了抵御洪涝的危险,也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也倡导人民群众多植树,以绿化环境。大家都知道树木不是一两年就能长成的,而是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才能长成大树。所以多种树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的。树木可以为大家乘凉,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大家提供氧气,树木还可以保持水土,稳固泥沙,抵挡暴风,可谓一举多得。
2.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的贡献
邓小平把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联系在了一起。他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都要依靠科技,并通过法律将保护环境定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
邓小平同志把保护环境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就是把保护环境法治化,制定了相关的行政条例、法律法规。如《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得到了法律的支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的贡献
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人们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又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要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根据环境保护的指示精神,国家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这也是对邓小平生态法治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生态文明的贡献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中共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中共十八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加入了“五位一体”当中。
根据唯物史观,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的三要素之一,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永恒的条件,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度,人们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人们生活的质量。没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人们将不能存在和发展下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2〕243。人类文明一般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如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诞生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古巴比伦的诞生地,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诞生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诞生地。江河流域容易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应人类的发展。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昔日的古国文明已不再有,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要安排。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习近平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情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理对洱海进行考察,对洱海保护治理提出了重要指示,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并且在此拍照,以后还会再来,希望那时候的洱海更加美丽。强调治理洱海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走一条适合本地本民族实际情况的特色道路。治理洱海,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保留、发展、继承、发扬当地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河,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泊,也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泊。大理人世代传承延续尊崇“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朴素生态文明价值观和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是有了洱海流域生态良好,有了“生态兴”,大理实现了“文明兴”〔3〕。洱海保护治理是大理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任务〔4〕。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洱海治理效果显著。第一,当地居民的环保保护意识明显上升,更加深入体会到了保护洱海的重要性,洱海保护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第二,不仅环境得到了治理,拉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保护了当地风俗文化和民族传统。第三,推动了城乡结合发展,努力进行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来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得到了优势互补。
如今的大理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在大理州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大理的经济定会不断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定会不断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市场环境定会不断持续改进,白族优秀传统文化定会不断发扬光大,向全国全世界不断展示出大理白族魅力、白族风格、白族文化、白族精神、白族特色。让全国全世界更加深刻全面认识到大理白族浓厚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代表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生产力的发展,“绿水青山”代表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积极维护〔5〕。我国对经济和生态的关系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认识阶段。第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一穷二白,所以填饱肚子要紧,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人定胜天的思想。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甚至用生态环境换经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左右,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并且把保护环境定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三阶段,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不是相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就破除了以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立的旧观念,形成两者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新思想。我们保护环境,这是一项切实的民生工程,惠民政策,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还使人民的心情愉悦,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清洁能源的开发,带动了一批清洁治污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习近平反复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250。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法治制度建设稳步持续推进。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公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187。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法治化的鲜明实践,自从实施以来,数以千计万计的环境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一批党政官员因为环境失职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2〕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老百姓过去盼着能够吃饱饭,不饿肚子,现在期盼着能够吃好饭,并且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人民,人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2〕248。
根据唯物辩证法原理,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割裂了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势必会影响着其他部分,从而影响整体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把山水林田湖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它们之间联系,更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我们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加深对它们之间规律的认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握好彼此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6〕。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人类,自然界就失去了主体意义;如果没有自然界,人类社会将失去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将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科学开拓自然界的广度和深度,自然界会因人类的参与而越来越有意义和价值。人类必须要和自然和睦相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须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意,承认自然的先在性;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尊重大自然的法则,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自然,不能只想着从自然中得到什么,应该也要想着向大自然回报些什么。人类在从自然界中获取了维持自身生存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基础上,应该多想想对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用的问题,给自然休养生息的时间,多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2020年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其不同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对全国疫情防控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发挥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为世界疫情防控树立了光辉典范。中国在控制住本国疫情的同时,积极地开展对外援助工作,不仅通过5G视频实时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而且派遣医疗专家组出国援助疫情严重的国家。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向世界出口、捐赠了大量的防疫物资,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当前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确诊人数仍然在继续增加,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天大的灾难。
新冠肺炎肆虐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不应当盲目自大。目前,已有许多科学家研究了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确信新冠肺炎病毒来自自然界。人类又一次体会到了大自然磅礴之力,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正确、明智、科学地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抛弃人定胜天的错误思想,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应该让那些野生动物回到本就该属于它们的家园,应当尊重动物世界的自然规律,不应干涉甚至破坏它们的生活。
新冠肺炎肆虐的教训还告诉我们,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当,将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经济利益去大肆破坏自然界,短期内虽然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必将会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反作用将会以摧枯拉朽之力摧毁人类文明与进步。一个“小小”的病毒就能波及世界几十亿人口,一个“小小”的病毒就能够让世界经济陷入困境甚至是倒退。在疫情最为严重时期,有多少人失去了工作,有多少人没有了经济来源,有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有多少企业倒闭,有多少店铺关门,又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因病毒的袭击而引发社会危机、国家危机!只能说是数不胜数,根本无法准确统计。人类是时候清醒了,也该清醒了。
“我们要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为丰富、深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289。
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小视,它不是哪一地区,哪一国家、哪一民族所独自面临的事,而是全球各个国家所普遍面临的事情。首先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本国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次,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也同样面临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海洋污染等等问题。这不是哪一国哪一地区的责任和义务,而是整个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地球是属于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跨国界、跨地区的,不是哪一个国家或者哪几个国家能够应对的。各个国家虽然有语言、文化、民族、人种差异,但是我们都属于人类,我们是属于一个命运共同体,各个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摒弃偏见,通力合作,上下一心,互通有无,齐心协力,共同保护和守卫我们的家园。
2011年,一场特大的地震席卷了日本东北海域,紧接着引起了海啸,最终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储存核污水,东京电力共准备了约1 000个储水罐,所有储水设施的总容量约为137万吨,预计到2022年秋季达到极限。日本准备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此举顿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尤其是韩国、朝鲜等国家,反应越发强烈。而且还引发了日本国内民众的不满,尤其是渔民的不满。我们这个世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世界,人类被海洋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社会应该团结一致,携手共进,摒弃各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国家制度的不同,共同努力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方式去处理核废水,核废水处理不当,将危害整个人类,危害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成为千古罪人。
2021年4月22日晚,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中方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8〕。
1.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立足中国实际,面对当前国际生态环境状况,与时俱进,使之更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使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
2.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形成并加以深化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丰富并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领域方面的理论,使之更具有鲜活性,更与时俱进。
1.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的身体健康关乎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成败。生态环境问题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人民身体的健康离不开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饮水、食品的安全、优美的环境。如果生态环境治理好了,将对健康中国战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指南
2014年,习近平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2〕256。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十分丰富,囊括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就包括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在新时代,人民希望国家更加强大……希望着力解决空气、水、土壤污染以及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出问题〔2〕253。
3.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力武器
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高,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希望能吃到放心的食品,喝到干净的饮用水,享受到优美环境。习近平生态思想就是有效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武器,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有效化解这一矛盾。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离不开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指南,中国的现代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生态领域不达标,没有建成美丽中国,那就不算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生态思想能够正确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制定的目标是到2035年要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扭转,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到21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那时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人民将生活在惬意、优美的环境当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将不是梦想,定将会实现。
5.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思想不仅在国内引起热烈反响,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了普遍欢迎。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态度。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并且上升到了人类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且呼吁全球各国共同团结起来,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的事情,而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这就为世界上想解决生态问题的国家提供了正确指引,学习中国的方案和智慧,立足本国国情,走一条适合自己本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6.落实人民主体地位的正确指引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空气、饮水、环境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立足点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谋取利益,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为人民所为。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为人民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7.深化了党的基本路线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美丽”加到了党的基本路线当中,深化并扩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改成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指的是经济领域、民主指的是政治领域、文明指的是文化领域、和谐指的是社会领域、美丽指的则是生态领域,这样一来,“五位一体”也就齐全了,涵盖了各个方面。
8.提高国民生态文明意识的锐利武器
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落实,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现在更多的提倡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交通。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前的传统的出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步行,或者共享单车。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产品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丰富着大众的生活。人们的节水节电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公民既是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受益者。所以需要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一起建设我们美丽的生态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