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 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幼儿园
在组织区域活动中,分享交流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该环节主要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讨论、分享、梳理、分析等过程,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梳理经验,分享作品与成果的喜悦,激发幼儿对游戏材料和活动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幼儿延续游戏的快乐和精彩,并为推动游戏的后续发展寻找契机。但是在组织分享交流环节的过程中,往往教师分享的内容单一、浅显,把握不好自身角色定位,甚至出现“一言堂”现象。本文探讨了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分享交流环节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推进分享交流环节更好地开展。
教师在组织分享交流环节时,往往会出现泛泛而谈,只注重评价幼儿的表面形式。比如:教师只是询问“你今天玩得开心吗?”“你玩了几个地方?”等。这种形式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触及幼儿在活动中的关键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分享交流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有时教师会出现“一言堂”现象,这样无法满足幼儿的分享愿望。比如,教师在集体面前说:“刚刚在你们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李在玩钓鱼游戏,然后小方也很想玩,就去争抢小李的玩具,这样做是不对的,下一次小朋友不可以这样。”教师描述幼儿游戏过程发生的问题,并告知幼儿应该怎么做,下次什么不要做。这样的“一言堂”对于幼儿来说毫无意义,幼儿会很快忘记教师的说话内容,若让幼儿来主动分享过程并进行讨论,幼儿会印象深刻,效果会有很大不同。
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进行的观察指导很浅显,不深入挖掘幼儿活动中的意义和真正的价值,只是一味肯定幼儿的表现。一旦有幼儿发生不好的现象便在分享交流时进行批评。比如,教师总是夸赞:“他今天表现得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他画得真好看,给他鼓鼓掌”教师批评“今天谁谁玩游戏时表现不好,千万别学他”等。教师的肯定虽然有时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但不能对幼儿起实质性的帮助,教师的全盘否定也会让幼儿对该游戏活动产生逆反心理。
在区域活动中,会有二三十个材料供幼儿使用。那么,在这些材料中,针对哪一个进行分享交流呢?这需要教师提前做好预设准备。教师在备课前要提前预设好当天的重点观察内容。但在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会随意挑选两个或几个材料进行简单分享,这样就导致分享内容重点不突出,幼儿无法得到经验的提升。
1.分享作品及成果
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会产生一些作品或小成果,幼儿可以在分享交流时进行展示。比如:幼儿在美工区进行“穿项链”游戏,在进行分享交流环节时,幼儿拿着自己的项链说:“这是我在美工区穿的项链,我想送给我的好朋友。”益智区的“五子棋”,两名幼儿分享他们的结果:“我们今天玩的是‘五子棋’游戏,我们一共玩了五次,我赢了三次,他赢了两次”等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或提出质疑,进一步引发幼儿思考。
2.分享过程和趣事
经验的学习和积累就是在分享交流环节中获得。比如:建构区的“盖房子”,幼儿在分享交流时将作品展示给其他幼儿看,并大胆进行描述“我先搭建最下面的一层,然后一层一层往上垒。但是我一开始搭建到第三层就倒了,后来我把每一层的积木都堆整齐,这样就可以搭建得很高。”数学区的“图形找家”,幼儿拿着图形一边示范演练一边进行描述“这个图形的家是这个纸盒的,要转一下就可以了”等等。幼儿在分享交流中学习、借鉴。
每次的区域活动,幼儿之间都会发生一些小趣事。我们可以请幼儿来描述整个活动过程,从而引起其他幼儿的思考和讨论。比如:小班幼儿在美工区剪薯条,分享时说:“今天我不会剪薯条,是她教我的。”教师及时表扬乐于帮助他人的幼儿。大班幼儿在益智区玩抢纸杯游戏,分享交流时说:“我俩在玩抢纸杯游戏,可是第二次的时候他耍赖,我要重新来,他不愿意,我再也不想和他游戏了。”教师引发讨论:可以在游戏中“耍赖”吗?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有时教师可能在指导观察中没有观察到,通过幼儿的分享交流,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引导并解决幼儿的问题。
3.分享矛盾和问题
矛盾是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如:争抢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材料不够等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进行集中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今天的游戏结果和明天的游戏计划都是幼儿可以交流的,也可以听听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小趣事。教师不要出现“一言堂”,满足幼儿分享交流的愿望,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来分享,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同时培养幼儿安静倾听,学习别人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计划,预设重点观察和分享的活动材料。那么材料该如何选择?
第一,可以选择新投放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会对材料进行调整或添加或投放新的材料。教师可以选择此材料进行重点观察并在分享交流时进行讨论,比如:教师询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新材料?你们是怎么玩的?”
第二,选择上一次提出问题讨论的材料。比如,教师在上一次分享交流时提出疑问:“为什么小朋友将小石子全部放进矿泉水瓶里后乌鸦也没有喝到水?”在下一次的活动时,教师可以接着进行分享讨论:“今天谁操作了这个材料?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让乌鸦喝到水?你成功了吗?为什么你可以成功,他不能成功?”这样,在分享交流活动中师幼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能力和经验也得到了更多地提升和积累。
1.利用分享板
分享板是一个活动版块,教师可以设定4-5个数量。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如果想进行分享交流,可以将自己的头像或作品挂在分享板上。教师组织分享交流环节时将活动板摆放在集体面前并按照顺序邀请幼儿来进行分享。
2.运用多媒体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作品、成果或幼儿活动过程。比如:照片、视频等形式。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过程中根据观察内容进行选择拍摄,然后投放在多媒体上,引导幼儿讲述、观察和讨论。
3.巧用游戏情境
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儿歌进行改编或以唱游的形式来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分享交流的兴趣。例如“开火车”,这是一首简单的儿歌。教师带领幼儿以接火车的方式站好,然后念儿歌“开火车,开火车,开到小兔家(指操作材料)”,然后教师提问“谁使用了这个材料?”幼儿举手,教师采访幼儿“你是怎么操作的?”“他们的操作方法一样吗?”“下一次谁也想来操作这个材料?”
总之,分享交流是教师指导观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这是我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想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探索更多途径和方法使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环节更有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