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健 王超
连云港市是苏北革命老区,这里曾涌现出一大批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着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故事,有着激励全市人民奋发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这片红色热土正打开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崭新一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全市30个街道全部建立议政代表会制度,探索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实践,打造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响亮品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镇改设街道,2011年以来,连云港市街道总数由12个增加至30个。乡镇改设后,由于街道未设有人民代表大会,出现了法定监督“断了层”、代表工作“断了档”、民意表达“断了线”等问题。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使人民当家作主更加有效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拓宽民主渠道,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自去年以来扎实推动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让基层民主建设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实行“走出去”与“沉下去”调研相结合,先后赴杭州、苏州等地,调研制度建立及运行工作,积极借鉴好的经验做法;采取“家家到”方式,赴设有街道的四个县区开展调研,了解基层需求,把握制度建立需要注意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调研情况汇报,认真讨论,为制度建立打好基础。
去年初,市人大常委会以灌云县侍庄街道、东海县牛山街道为试点,探索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形成试点经验,制定相关文件。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向市委作出汇报,提请市委转发了《关于在全市全面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的指导意见》,市委将该项制度建立列入2020 年度全市重点改革事项,为工作开展注入强大动力。
成功试点后,市、县(区)、街道人大上下联动,按下工作“快进键”,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推动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迅速实现全覆盖,从去年4 月启动到11 月全面建立,仅用7个月时间,在全市30个街道全部建立议政代表会制度,产生议政代表1258名。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坚持全程指导,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编印“一本通”手册,明确“谁来议、议什么、怎么议”以及议事结果运用等。同时建立市、县(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定期赴有关县区及30 个街道开展调研活动,听取汇报,跟进指导,解决困难问题,指导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全面、规范、有序建立。
街道议政代表会在制度设计上借鉴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模式和工作程序,虽然在成员中纳入街道中的各级人大代表,但其本质还是群众性的议事组织。为确保街道议政代表会始终“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加强跟进指导,街道人大工委具体抓落实,不断推进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精准定位、守正创新。
由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市、县(区)人大常委会驻点指导,建立年初、年中“一年两会”制度,首届首次会议通过议政代表会议事规则,年初会议侧重听取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重点项目安排等情况通报,年中会议侧重听取专项工作情况汇报。为提高会议质效,各街道人大工委坚持会前抓视察调研、会中抓评议建议、会后抓跟踪督办,使“一年两会”走上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街道是居民居住集中地。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均出台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选监督工作规程,指导各街道人大工委普遍建立了“广听民意、科学审核,充分讨论、会议票选,过程监督、成效测评”等六个环节的“三上三下”工作机制,推动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去年,全市30个街道共票选出306个民生实事项目,已办成229 个、占74.8%,正在办理70 个、占22.8%,因条件所限暂时不能解决的7个、占2.4%。
为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方式、积极作为,形成了“一街一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立足自身实际,突出杨絮治理开展专项监督;根据城中村现状,围绕公共空间治理组织议政代表提出意见建议;还有创新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使民生“关键小事”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认、认了有人办;更有街道在抖音上开设“惠民直播间”,线上听取民声民意,让议政更接地气……市人大常委会及时编发推广创新做法,在实践中丰富了这项探索性工作。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意见下发后,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迅速学习贯彻,指导街道把名称统一调整为“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并对标省人大常委会指导意见修订议事规则,使名称、内容、程序等更加严谨规范。
连云港市各街道人大工委在议政代表会具体组织实施中,坚持实效导向,注重完善提升,在增强街道民主监督力量、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及时传递民意、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上取得初步成效,发展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抓住议政代表会成立契机,组织议政代表会聚焦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开展议政督政,提出意见建议,扫除了对街道办事处工作的监督“盲区”;成立议政代表专业小组,对口督办民生实事项目,定期开展专题议事活动,构建了常态化监督机制;议政代表会扎实开展视察调研、预算监督、评议站所等,弥补了街道人大工作中存在的制度缺陷、监督缺位等问题。
议政代表来自群众,代表群众发声,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各街道人大工委广泛开展“议政代表进网格”活动,组织议政代表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工作监督员、群众服务员、矛盾调解员,推动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议政代表中有40%左右是各级人大代表,为人大代表履职搭建新平台,更能接地气,尤其是对街道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向本级人大提交议案建议,助推落地落实。连云港市各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议政代表积极参加“助推开新局、夺首胜”“深化走进联、画好同心圆”等人大代表专项活动,架起了街道与群众之间更畅通的民意桥梁。通过人大代表和议政代表的融合履职,把人大监督的刚性和民主协商的柔性有机结合起来,议政代表会越议越“敞亮”,“议”出了民主民意民生。
奋进“十四五”,启航新征程。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努力在优化议政代表结构上下功夫,在强化跟踪指导上做文章,在增强工作实效上求突破,奋力把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丰富好、完善好、发展好,在新时代发展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