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
教师的职业使命是立德树人,要求教师用正面教育来引导、感化、激励学生,达到塑造、培养、发展学生的目标。这意味着教师是为他人的发展服务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来自他人的成长;意味着教师要有一种朴素的职业品质,即“迷恋他人的成长”。我们学校里有很多默默奉献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为他者”的幸福。
方桂花老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奉献了35年的青春。35年来,她潜心育人,用爱心和耐心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两年前,她任教的班级里有位小张同学,父母都是清洁工,文化程度低,平时无暇也无力管教孩子。小张学习很吃力,只要一听说要考试,便不进校门,直到放学才回家,而家长对此全然不知。方桂花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很是担心,一下班便前往小张家,小张的父母却很漠然。方老师没有因家长的冷漠而放弃孩子,经过她耐心开导、反复做工作,小张一天天进步起来。小张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变化也深受感动,经常抽空来学校和方老师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方老师总是针对孩子的情况适时给予方法指导。就这样,小张的成绩进步明显,整个人也阳光起来。爱如阳光,会扫去孩子心灵上的阴影;爱如雨露,会滋润那些渴望疼爱的心灵。方老师看着小张的进步和成长,倍感欣喜。
在方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且各有优势的,都是充满灵性的。她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长的空间。她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的课堂智趣结合、内展外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浸润其中。
35年来,方老师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想学生所想,用真心关爱学生,用爱心播撒希望,学生的成长就是她孜孜以求的事业。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家人般的温暖,给予他们爱与信任,同时也为他们的成长感到欣慰。
近几年,我们学校新进了一批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们虽然有知识、有干劲、有激情,但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技能。周素琴老师与年轻教师结对时一直秉持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理念,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将自己几十年工作、生活的经验倾囊相授,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期。她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功底都使新教师受益匪浅。
周素琴老师充分发挥其作为特级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坚持每周听年轻教师的课。学期初,周老师发现一些年轻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语速较快,练习针对性不强,她及时与这些教师进行了交流,并把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分享给他们。学期中,周老师和年轻教师们就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在学期末徒弟上汇报课之前,为了帮助年轻教师成功完成汇报课,周老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年轻教师们一起反复推敲教案,指导他们备课、制作课件,直至深夜也无怨言。她戴着老花镜,慢慢敲击键盘,字斟句酌,认真钻研的样子感动了身边的年轻教师们。大家活用周老师传授的良方,在徒弟汇报课上各展其才。有了周老师的鼎力托举,我校多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明显进步。
年轻教师的成长不可能没有波折,为了使他们尽快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周老师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悉心指导,共同进步。可贵的是,在我们学校有一批周素琴这样的带头人,他们关心着年轻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专业优势,热心帮助年轻教师成长,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影响身边的人,也因他人的成长而收获幸福。
“喂!是张校医吗?我们班有孩子在班级吐了,请过来帮忙处理消毒!”
“喂!是许校医吗?我们班有孩子发烧了,请帮忙带到隔离室,我来联系家长!”
“喂!是杨校医吗?我们班有家长和孩子即将从高风险地区回淮,请问来上课时需要带什么材料啊?”
在疫情防控的日日夜夜,校园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总是让人感慨、赞叹。学校的“校医三姐妹”以她们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和诚挚爱心,造就了校园抗疫战线上的靓丽风景。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校园的时候,她们已经做好了晨检的各项准备;当学生们走进校园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校医们和蔼的笑脸;中午,简单进餐、简短休息后,校医们又早早到达岗位,热情迎接进入校园的学生们。每当有学生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校医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面前,细心问诊;遇到学生呕吐,她们亲自清扫收拾,及时杀菌消毒。她们背负20多公斤重的消毒喷壶走遍学校的角角落落,毫无怨言。在忙完一天常规工作后,她们还要加班加点整理台账资料,梳理相关信息,做好上传下达。她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师生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各项工作。
铿锵玫瑰三人行,共筑防疫爱心墙。卫生室里,她们是温柔可亲的白衣天使;报告厅内,她们是卫生知识的宣讲教师。为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她们默默工作,看着师生洋溢的笑脸她们的内心也充满欣慰。她们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也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成全别人的担当。
今日的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有一群这样的“为他者”,他们跳出自我局限,悦纳他人、欣赏他人并因他人的发展而感到欣慰。这样的一个团队以满腔的热情躬耕在学校的教育热土上,默默地奉献,孜孜地追求……欣欣然,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