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与研学旅行产业融合开发模式探讨

2021-12-04 01:40陈明珠李喜梅
林业资源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济林郑州市研学

陈明珠,秦 怡,李喜梅

(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郑州 450002)

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共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1]。研学旅行能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全面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2-3]。研学旅行的出现,推动了教育领域、旅游领域融合新业态的发展[4-6]。

经济林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生态平衡保护和森林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9]。然而,随着经济林种植面积的逐年快速增长,加之树种分配不合理、产品质量低等问题[10-11],部分产品供求关系逐渐发生逆转,如核桃、枣、桃、苹果等经常发生滞销,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经济林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经济林产业的转型升级就变得十分必要[12-14]。当下随着研学旅行的深入开展,能够为经济林的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新的开发思路。

1 经济林与研学旅行融合开发优势

1.1 资源优势

我国经济林资源丰富,可以利用该资源开发植物生理习性、产品功能、自然教育等方面的自然科普产品,研发特色鲜明的经济林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推动经济林产业转型升级,并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时,也能促进经济林发挥生理、生态等多方面的自然科普价值,推动研学旅行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发展模式。

1.2 经济优势

经济林与研学旅行的产业融合发展,是林业、教育和旅游三大领域的产业融合新业态。两者融合开发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经济林发展中部分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问题,提高和完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经济林的多层次发展潜力,促进农民创收、加快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步伐调整。

1.3 生态优势

“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是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现状和生态情况,林业发展刻不容缓、责任重大。经济林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经济林与研学旅行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经济林资源,增加林木蓄积量,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添砖加瓦。

2 郑州市经济林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2.1 经济林资源分布现状

郑州市辖域内的7个地区为市区、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中牟县,各区域经济林主要由各级林业局管理。根据文献及相关网站信息来看,各地区在经济林资源栽培和发展上各有进展。巩义市经济林种植面积较大,资源种类多,有特色林木品种,如南河渡石榴、花椒、南山核桃,但特色发展格局不明显。新郑市目前经济林种植形成了以“龙湖樱桃、孟庄枣、具茨山黄杏,遍布大棚草莓和小杂果”为林果特色的发展格局,主打枣和樱桃,种植面积大;但劳动力缺乏,经营存在问题。新密市经济林种植面积较大,历史悠久,知名产品有蜜香杏、金银花[15],同时核桃种植也较为常见;但发展类型单一,特色不明显。登封市经济林种植面积大,资源种类丰富,产品加工和经营有创新;但特色不明显,品种不够优良,其中栎树种植占主要优势[16]。荥阳市经济林特色发展清晰,林木品种优良,如河阴石榴、荥阳柿子美名远扬;但产品市场经营存在问题[17-18]。中牟县多连片种植经济林,集约化经营,种类特色明显,主要发展苹果、西瓜;但产品市场经营存在问题。市区多以樱桃、葡萄的观光旅游采摘为主,时令节气生意火爆;但资源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不一。

2.2 经济林资源融合开发现状

郑州市已初步形成“经济林+旅游”的融合发展业态,以各类农场、生态园区等为主,融合开发模式主要有3种。

1)亲子农场模式。

郑州市区的梦田农场,与大山亲子教育保持良好的互惠共赢关系,推出了特色亲子教育活动;登封市的雅新开心农场、荥阳市的那滋味农场,也都有相应的亲子教育形式。然而受众对象范围有限,多针对幼龄儿童。

2)创意文化旅游节模式。

如巩义市南河渡石榴节,荥阳市河阴石榴文化节,新郑市红枣文化节,中牟县西瓜节;但是季节特征明显,持续时间短暂,人流稠密。

3)采摘旅游依托型模式。

大部分农场、生态园区都属于采摘旅游依托形式,如郑州市惠济区十方缘生态园、优河湾生态园、君源有机农场,都是以鲜果采摘、生态休闲来吸引游客;缺点是旅游活动形式单一,旅游吸引力连续性差。

3 基于PESTEL分析郑州市经济林与研学旅行产业融合开发可行性

郑州市研学旅行工作在2016年正式拉开序幕。2018年9月,河南省研学旅游大会上,郑州市有嵩山少林风景区、郑州行知塾综合实践基地、郑州华强文化科技园、黄帝故里、中原福塔、黄河风景名胜区共6家单位入选河南省首批研学旅行基地并挂牌。其中,黄帝故里、嵩山少林风景区知名度高,行知塾综合实践基地、华强文化科技园研学旅行发展较为成熟,黄河风景名胜区和中原福塔目前旅游人数占比大。郑州市研学旅行主题多集中在历史人文遗迹、科技探索、基地综合实训等方面,针对于自然科普类主题的研学旅行偏少,且大多依靠植物园和公园,以短途为主。对于经济林的开发,都集中在采摘旅游、鲜干果售卖等方式上,形式单一,文化历史、科普教育等深层次的价值尚未被挖掘出来。

经济林与研学旅行融合开发可以把特色经济林作为对象,植物自然科普作为实施方式,研学旅行作为开发形式,构建新型研学旅行模式,开发系列具有经济林特色的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PESTEL 分析模型是一种针对研究对象进行宏观分析的有效工具,涵盖了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环境(environmental)和法律(legislative)六大因素。

3.1 政治因素

政治在经济的发展中起指导和制约的作用。研学旅行是国家大力支持且强力推进的新兴产业,国家从政治和经济层面进行宏观调控,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各省市相继转发,大力支持发改委工作。《意见》提出要促进经济林型林木和林下经济同上下游产业如旅游、教育、文化等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自然教育产业、森林康养等多元化发展,经济林与教育、旅游等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郑州市农委2018—2020年公布两批郑州市农业科普研学实践基地,以促进农林业的多维深度开发。近年来,河南各省市政府、人民团体等多方面持续进行文化输出,让大家的目光重新聚焦在中原腹地。机遇能够让郑州市经济林与研学旅行的融合产业,迎风直上,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3.2 经济因素

2014年《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19]的发布,促进了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部分经济林产品出现供需关系转变,影响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经济林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随着研学旅行的深入发展,能够为经济林的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新的开发模式。

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教育投资的必要条件之一。据《2019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郑州市居民(包括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 942元,较上年增长8.6%。同时,郑州市居民近年在教育支出方面占比逐渐增大,经济支持对于学生校外教育活动的顺利推进有强大的保障能力。

3.3 社会文化因素

教育需要扎根于土地和自然,自然生态文明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然而社会对于自然生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的学校教育处于“非自然化、离地化”状态,中小学生生态意识普遍存在缺失[21]。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能够为自然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旅行的方式,在过程中将自然生态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大部分家长逐渐转变教育思想,对于研学旅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支持孩子参与学校组织或者各种机构推出的研学旅行,重视教育且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还能够自由地带孩子去认知世界。

3.4 技术因素

1)信息科技技术。

郑州市网络信息技术覆盖率和深度较高,大部分经济林园区、基地等已经实现网络信号覆盖。智能手机的运用让经济林园区、基地等的旅游信息宣传更加便捷、迅速,还能够实时接收游客动态,确保游客人身安全。

2)科研技术和人才资源。

郑州市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如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等。先进的科研技术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能推进林木生理、生态等知识的基础研究和设施建设,有助于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产品的开发、推广。

3.5 环境因素

交通是活动发生的基础,完善的道路网不仅能够促进生活便利,还能拉动经济,传递信息。郑州市境内高速路网发达,郑少高速公路连接市区、新密市、登封市三地,机场高速、京港澳高速连接市区和新郑市,连霍高速连接市区、荥阳市、巩义市三地。除此之外,加上公路、乡镇道路等,使得郑州市范围内经济林园区、基地等之间的连通性高,且基地可达性好,可进入性强。完善的道路网使郑州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和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为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3.6 法律因素

法律为经济林研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2]和《河南省旅游条例》[23]能够提供法律保障,后者还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推动研学旅游的发展,各相关部门要依托现有资源进行研学游。《郑州市旅游管理条例》[24],是郑州市旅游行业的基本条例。2019年8月,郑州市公布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管理与服务规范》[25]和《研学基地(营地)等级评价规范》[26]。郑州市相关部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河南省、郑州市各部门对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都持积极态度。郑州市经济林资源丰富,各区域种植有特色经济林,支持发展农、林业观光休闲园区综合体,促进了“林业+旅游”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政治力量方面,国家、省市政府针对林业产业提出要多元融合发展、深层次开发的要求且已经付诸实践,经济林研学旅行融合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经济因素促进经济林转型升级,同时给与特色研学旅行强大的支持力和保障力;社会文化因素推动生态教育及意识的培养,提升研学旅行社会接受度;技术的发展为研学旅行提供科技、人才资源,保障其科学、安全、创新发展;交通网络环境的完善,保障研学基地可达性的同时,促进地区间研学融合产业经济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法律支持国家、各省市、相关部门逐步完善的规则制度,保障融合产业有序开展。在多方因素支持保障下,全新的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模式,在郑州市具有优越的开发条件,开发可行性高。

4 郑州市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开发模式

4.1 融合开发思路

经济林与研学旅行产业融合开发选择1~3种该区域特色经济林作为开发对象,如巩义市选择南河渡石榴、花椒,新郑市选择枣,新密市为金银花、核桃。将自然科普作为开发方式,研学旅行作为开发形式,提出一个新的研学旅行类型,开发经济林特色研学旅行体系。根据中小学生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计划,并结合基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层次开发,打造学段式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

4.2 融合开发原则

经济林与研学旅行的融合开发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生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27]。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是开放性的,亲身参与体验是最主要的方式,需要场地体验来学习感悟;创新性原则,既指研学旅行产品需要创新性,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生态性原则,研学旅行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低化,最大限度维持所在地小环境,避免土壤、水资源等污染;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一种通过以游促学的校外教育方式,教育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

4.3 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融合开发模式

根据已有的基地开发模式,结合实际开发情况,借鉴其他园区基地经验,提出郑州市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开发模式。

4.3.1按照土地经营模式划分

1)“公司承租+分包”模式。

郑州市单纯批发售卖产品的经济林资源面积大,位置分散,相同资源集中性不高,管理存在问题。采用这一模式,可解决经济林资源的种植管理问题,提高经济林的产量与质量,同时农户有租金收入和产品产值收入。

2)“公司+产业联盟”模式。

郑州市观光采摘类经济林归属分散,管理复杂;部分农户的经济林产品出现无处可销的状况。通过产业联盟的方式,将同一片区的经济林进行统一管理,既解决经济林归属分散问题,又能保障农户的收入。

4.3.2按照商业投资主体划分

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政府、研学机构或旅游企业、家长、参与学生等多个对象联合保障。当下,学校多选择旅游企业或者专业的研学机构作为联合开发对象,两者经过一定的发展已经有了成熟的线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学校专属研学旅行产品[28-30]。

1)学校+旅游企业+政府。

学校提供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的研学课程,同时保障学生的安全,还要承担与企业、政府、家长等沟通媒介的责任;旅游企业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衣食行游购娱研”的保障,提供研学基地,以及生活老师负责研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活问题;政府提供强有力的后方保障。

2)学校+专业研学机构+政府。

学校提供“衣食行游购娱研”的保障,同时作为多方沟通的媒介;学校根据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向研学机构提出课程设计要求,研学机构设计提供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课程供学校选择,由机构分配专业的研学导师;政府提供后方保障。

4.3.3按照活动组织形式划分。

根据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课程计划和不同学段差异性,针对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设计不同学段的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线路和课程,并且配备主题线路研学导师。

1)主题认知教育模式。

认知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变化,中小学时期是认知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主题认知教育模式适用于全阶段学生,基于风情采摘游的形式为各阶段、不同需求的中小学生提供科学的、合理的经济林研学线路,如叶、花、果实、种子形态辨识,树木种植等。根据学生年级和认知力的提升,研学课程由宏观外部形态的认知逐渐深入到微观层面。在研学过程中渗透自然教育思想,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2)文化体验活动模式。

体验是学习、领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基于经济林的文化体验活动模式同样适用于全阶段学生,根据学段特点提供各类不同深度的特色经济林文化体验研学线路,主要通过文化节、林木发展史、产品演变史、农事体验等方式让中小学生体验林木之美,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农林文化。

3)应用实践探索模式。

实践是书本和课堂知识重要的转化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于林产品加工的应用实践探索模式主要针对初、高中学生,通过对林产品的特性、功效、成分进行实验及分析,如鲜果维生素C含量、糖分含量测定,干果榨油技术等,再结合多样化加工技术手段,开发新型林产品,并预设提出其市场销售方式。此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研究性学习模式

基于林木知识课程化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研学旅行“课程化”被认为是其走向科学规范阶段和提高有效性的必然趋势[31]。此模式主要针对高中生,他们思想相对成熟,不满足于浅表知识的学习,需要更加有深度的研学课程。因此,此模式提供树木生理、生态相关知识学习研究,如树木组织培养、DNA提取、鲜干果品质分析、林内小气候环境分析,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实验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5 结论

通过对郑州市现有的经济林资源分布及资源融合开发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可知,郑州市经济林分布广泛,树种丰富度良好,各地区有特有树种,但存在资源同质化;同时,融合开发程度总体偏低,多以采摘旅游依托型模式为主。通过对郑州市研学旅行活动分析可知,郑州市开发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的可行性程度高,现有基础良好。本文根据郑州市实际开发情况,提出经济林与研学旅行的融合开发模式,主要分为土地经营模式、商业投资主体和活动组织形式三大类型,不同类型有其对应的开发模式。

经济林与研学旅行产业的融合开发丰富了市场上的研学旅行类型,推动了旅游、林业、教育三大领域融合发展,拉动了林业产业经济,为经济林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新思路。同时,经济林自然科普式研学旅行能够改善校园教育的“离地化”问题,推动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林郑州市研学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小蒜苗成长记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贠红松作品选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研学之旅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