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绍军
摘要:“检场人”是中国传统戏剧舞台的关键元素。随着传统戏剧舞台的改革创新,检场人逐渐消失,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应当理性的看待当前戏曲回归传统的局面。积极实现创新与传统的融合,才能为传统戏曲发展提供条件。
关键词:传统戏剧舞台;“检场人”
“检场人”是传统戏曲发展的标志性内容,也是传统戏曲最重要的元素。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传统戏剧经历了重大的变革,检场人的身份也逐渐在传统戏曲中淡出。随着现代戏曲传统发展受到重视,回归本源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检场人得以回归,也标志着传统戏曲创新与传统融合的发展前进。
一、“检场人”简述
随着历史的转变,人们对于检场人的含义逐渐模糊,沈从文曾经在《社戏》里写道“把黄表焚化后,由戏子扮的王灵官,把一只活公鸡头一口咬下,把带血鸡毛粘在台前台后,台上方放炮仗打闹台锣鼓。”在开场时,一个套着白色面具的判官,挥动着肮脏的缎巾,在台下有击打小锣的检场人,高和着某位老爷高升。随即,判官将缎巾展开,将里面的字幅显露出来。以上是传统戏剧舞台中的检场人常态形象。在《扬州画舫录》中,描述了“小锣司戏中桌椅床凳,也可称之为‘走场’。”可见,检场人有着多种称号,有“走场、值台、打杂师”等,所指的大部分是在1949年“旧剧改革”以前的工作人员,基本上的工作是桌椅摆放、扔手彩,以及扔垫子等等。每个戏班子基本上都存在检场人的身影,在部分规模较大的园子里,或者园子自身拥有自己的班社,都有自己的检场人。
检场人在戏剧开演前,需要在后台检查演员,如果演员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到场,或者还要赶往其他的场子,就要通知琴师以及演员们“马前”,也就是尽量节省时间,尽快演完,甚至可以提前结束演出。同时,在戏剧表演中,“踩台”也是非常重要的。全面的了解舞台的尺寸,对于台板的平整、台毯的软硬等,要全面的了解桌椅的分布位置。桌椅的摆放与撤回要及时,保证在人到前椅就到,避免影响剧情。如果椅子放早了,就会影响剧情的发展,而如果椅子放晚了,就会让演员坐空。
在开演后,检场人一般站在上下场门,避免出现“冒场”的行为,也就是阻止演员提前出场。在戏剧开演后,演员出现了忘词的问题,他们要想尽办法为演员做提醒。如果临场缺人“搭架子”,也需要他们的帮忙。同时,还有帮助演员更衣换装,以及演员在做出高难度动作时,做好防护措施等。检场人大部分需要具有一定的“绝活”,如扔手彩、撒火彩。其中包含了“过梁、吊云、月亮门”等撒法,其中的“过梁”所指的是把火彩由近及远的撒出去。而“吊云”指的是,把火彩由远到近的撒出去。“月亮门”指的是由左及右的撒。还有“托塔、满堂红”等等。在撒火彩时对于时间的要求是非常看重的,所以说这是一门“绝活”。
检场人在传统戏剧里的设立是有根据的,这和戏剧舞台的布置不能脱离关系,检场人的设立为演出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传统戏剧演出中,场地多是一面开放或者三面开放的舞台,由演员上下场进行演出,所以也就决定了检场人工作的重要性。而从事检场人工作,首先要对戏剧的剧情、表演以及技术、动作等方面具有全面的认识,才能保证演出的顺畅性。传统时期的检场人会当着观众的面进行,不穿戲服,也不画戏妆,观众们不会将他们与戏剧关联在一起,所以检场人不会受到观众的重视,自身也不会有任何的表现。
二、回归传统戏剧浅议
传统戏剧经历了多个时期,有萌芽期,也有兴盛期,而现代发展的颓势已经被世人所得知,如何安置戏剧艺术成为当下人们广为探讨的问题。是结合时代因素积极创新,还是归回传统模式追溯本源。这二者之间从本质上存在着冲突,这一问题在戏剧回归传统的历程中也逐渐曾一度产生了热议,主要的原因成为了戏曲的发展动力来源。结合我国的大部分传统戏剧来看,检场人在戏曲演出中的作用是极大的。如林兆华所导演的《宰相刘罗锅》中,剧中的演出回复了检场人的身份。而检场人的回归,可以作为戏剧回归传统的标志。在张军主演的作品《牡丹亭》职工,也恢复了检场人的身份,在戏剧开演前身着长衫,手中拿着卷轴,为观众们报着戏剧的名字。在演出结束时,扮演杜丽娘的演员退到幕后,检场人随即将后台的帘子掀开,便能看到柳梦梅的继续表演。在京剧化的《王子复仇记》中,遵守了写实与虚拟交融的美学原则,根据京剧的形式和规律来进行了重新的包装,不仅提倡了多面手的演员,还承认了演出的假定性,并回复了检场人的身份。
结合实际案例来看,很多曲目都在做着或多或少的回归传统尝试,而对于传统模式的恢复是当下戏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求新求变的社会创新背景下,这一逆势的作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戏曲在历史的发展中出现了异化的现象,单一的回归传统是否是帮助戏剧发展的关键途径,还有待考证。
传统的戏曲艺术发展不足已经成为当下戏曲发展的常态问题,虽然对戏曲的发展一直有着恢复传统和积极创新的两种呼声,但依旧决定不了传统戏剧的发展趋势,就像无法决定检场人的何去何从。结合案例可以得知,在戏曲艺术发展追求回归本源的同时,也融入了创新的元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模式,在创新的基础上融合了传统的因素,检场人的充分启用就是最好的标志。而创新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对于戏曲发展中的先辈们,人们应当予以尊重和敬意,而对于戏曲未来的发展,站在当前角度上来看,观众们已经适应了当下戏曲的表演形式。
结束语:
检场人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舞台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新中国成立后,检场人逐渐在观众们的视野中淡化。对于传统戏曲的发展来看,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戏曲发展的常态,但是这种尝试效果发展方向如何,还需要不断的考证。随着全球文化融合的影响,传统戏曲艺术应当坚持创新与融合,才能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方向路径。
参考文献:
[1]浦晗.论当代传统戏曲的新型舞台模式发展——以"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为例[J].2021(2015-6):17-21.
[2]刘兴利."检场人"刍议[J].2021(2012-2):83-86.
[3]孙惠柱.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与接受之反思[J].2021(2016-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