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岸在平原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2021-12-03 05:40赵奕飞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1期

赵奕飞

摘要:平原河道整治是保护生态护岸的重要方式。生态体系规范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岸水体系的衔接,完善水体生态功能体系应用。生态护岸是利用现代设计思路,将植物与工程措施相互结合,构建河道新的防护体系。根据平原河道现存的各类问题,结合平原河道的生态保护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重视以生态护岸经济理论价值为基础,制定基本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路线。在大自然生态环保理念中,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以整治平原河道为重点,加强生态护岸经济建设,提出符合生态护岸经济的平原河道整治方案。

关键词:生态护岸;平原河道;治理方案

引言

平原河道整治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以独到的生态护岸价值经济为基础,融合现代自然文明价值优势,重视经济建设发展的区域规划。综合平原河道整治的主要问题,从河道的堵塞问题、河道水质污染、河道环境硬化等问题入手,加强生态河道护岸综合经济价值水平的应用。本文将以浙江平原地区的环境为基础,参考分析提升平原河道治理的办法。

1 平原河道的基本情况

平原地区河道具有天然的自然优势,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最为常见的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平原地区河道是重要的功能基础设施区域,面对汛期的暴雨洪水,需要及时做好防洪管护。根据区域发展变化水平,分析河道水体的自然环境情况。特别需要重视水质、绿化、环境等生态发展建设。根据城乡区域的建设规范要求,分别制定符合城乡区域化生态建设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城乡人文产业建设发展水平,确保独特有效的应用作用方式的实现。

浙江省地区内的水网分布密集,浙江有四大平原地区,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温黄平原、温瑞平原。不同的区域位置,文化经营发展也有所不同。针对平原河道的应用,需要发现存在的各类问题,重视对河道存在的淤堵、功能状况、蓄水能力、护岸管理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生态河道的具体类型,制定合理的应用方式,同时结合发展使用需求,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

2 浙江地区平原河道存在的问题

2.1 浙江地区平原河道淤阻严重,整体蓄水能力不足

浙江地区的河道是重要的经济运输通道,地势平坦、河道分布密集、水域宽阔。在长期船行波或水位高低变化影像下,河岸坍塌,泥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淤堵严重,河道的总体蓄水能力降低。特别是小部分河汊支浜,因通航影响,泥沙在支浜口沉积,导致河网水系连通不足,出现淤堵、堵塞等问题。

2.2 浙江地区河道的水质偏差

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快,各个地区生产生活都需要利用河道水。政府出台各项水质治理方案,但是由于外部影响因素较多,比如降雨、农田灌溉退水、农村生活污水溢流等问题,造成水质提升难度大,改善不到位,阶段性反复等。河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水质改善不足,日常污染控制不到位,就会导致水质长期处于较差的情况。同时河网水体会受生活和工业使用的污染,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河道网管理不善,直接将污水直排至河道中,导致河道两岸出现严重的污染情况,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增加,氮、磷等物质累积,直接影响河道水质水平。另外,一些平原地区存在污水工程建设不当的情况,管道出现污垢堆积的情况长,一旦发生较大降雨,就会通过溢流口等流入河道,水质就会直接受到影响。

2.3 浙江地区违法建筑影响河道环境

一些违法建筑私自占用水资源,影响河道污水的治理和排污工作。部分区域的建筑垃圾清理不及时,处理不到位,河道周边存在拉网、倾倒垃圾的情况,直接阻塞污染河道,导致河道排水不畅,自净能力减弱。

2.4 浙江地区河道护岸治理水平不足

河道护岸采用人工硬化石砌的方式,对河岸进行加固。虽然是对河岸周围进行加固处理,提高了河道周围的安全水平,但是单一的硬化操作,却忽视了生态绿化的景观建设,缺乏自然美感,失去了平原河道的生态环保建设效果。

3 浙江地区生态河道护岸在平原河道整治中的综合应用

根据浙江地区四大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温黄平原、温瑞平原,采用符合平原生态护岸的办法。护岸是衔接水下与陆上之间的重要环节,重视生态植被的环境保护,就需要对河道进行生物多样化水平的调节,加强创造优质自然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水体基本净化水平,为生态河道护岸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综合治理基础。保证河道通畅,减少周围对河道的污染,重视河道周围的安全整治,设计符合河道生态环保建设的治理方案,提升河道的多元化安全应用价值,同时结合河道防洪的设计规范要求,使用人工建设方式,提升河岸周围结构建设水平。其中包含钢筋混凝土的使用、砖墙砌筑的结构设计操作,注意河道砌筑、墙体、挡水、砼灌等护岸操作方式的应用,充分考虑河道的整体生态平衡,治理规范方式,景观建设基本要求等,不断提出符合河道整治的多样化操作方案,重视利用自然河道的原有走势,保留自然朴实的效果。注意河道边坡增缓调节过程,切忌过分的调整弯折度。

3.1 护岸缓坡植被的操作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水流冲刷會导致河岸周围结构发生改变,人为干预构建水陆过渡带。通过调整坡度变化,制造干湿区域,结合不同的植被建设要求,构建错落有致的植被基础。依据季节色彩景观变化,感知四季的变化。护岸缓坡植被的操作,既提高了水生植被的生长舒适度,营造绿意环境,又为周围的生物栖息创造良好的栖息条件。

根据护岸操作规范要求,重视生态环境效果、美观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抗冲击性水平差的原因,控制面积变化大小,注意适当的调整河道范围的宽度和面积,保证河岸周围河道的稳定。

3.2 砼预制护岸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对河道护岸形式采用新型砼预制块砌筑,保证填土结构复合稳定的关键方式。可以施工砼体分层合理、定位准确、墙面平整有效,确保多孔洞空间合理。同时在砼块孔洞空间栽种藤本、草本植物,与河道挺水植物、水生植物,岸坡灌木、乔木有机结合起来,在层次、颜色、种类上进行搭配。

在护岸的修整和保护过程中,需要注意开挖的比例。根据周围建筑的实际影响水平,适当地调整中心位置和景观标准高度要求,结合现有的距离和范围进行护岸的建设。

3.3 叠石层护岸

经过多层的滨水河道的搭建,利用石料的不同形状、纹理特征,可以对临水进行叠砌的方式。注意层次的分明、错落。根据立面、平面的位置,保证曲线流畅,结合河道周围的情况,调整自然环境变化,确保协调有效。

叠石护岸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毛料石叠石砌筑操作,保证河道整体循环有效。注意保持水、气实际渗透的完整通透性。在生活空间内注意生长环境的变化,防止河岸周围的土体和石结构长期在河岸受冲刷,导致流失问题发生。

注意河岸的錯落搭接,注意景观状态的调整。根据叠石间隙,调整植被栖息的环境和范围,注意调整陆上、水下之间的关系,确保一致有效性。在大石料搭接过程中,根据实际采购的条件,调整河道护岸的修筑方式。

3.4 松木树桩护岸

采用松木树桩护岸搭接配合,调整滨水排档的实际结构。落实好开挖、长桩的比例,确定符合浅层阻挡和流畅的效果。注意松木桩的位置,合理控制木桩的间距。同时在木桩后侧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置景石,步道等,常水位置搭配水生植物,岸坡种植草本、灌木、乔木等。

在河道水口位置采用天然的树木、注意生态环保性,同时对木桩做好刷油等,提高木桩的耐腐蚀性、耐久性等。

3.5 仿木桩护岸

对于外立面可以采用桩体护岸的搭接方式,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处理,可以提升操作的耐久性。重视高低错落位置,曲线流畅度、水岸周围的氛围变化。使用混凝土搭接浇筑的仿木桩,是具有高强度、不腐蚀、不变形、安装简单有效等特点。桩顶端可以装饰挺水类植物,注意常水位内的大石的点缀和固定,在常水范围内使用乔木、灌木做好搭配。根据桩搭接设置的情况,注意美观断面的效果。采用预制砼的技术,可以提升整体质量水平的控制标准要求。

3.6 金属网格护栏

金属网格护栏的处理过程中,是采用机械编织预制的操作方式。现场使用金属钢丝连接,注意网格内的多孔操作,确保植物生息不受影响。金属网格护栏有高强度、抗腐蚀的作用。经过低碳钢包裹作用,可以编制不同的造型。依据其具有的抗变形强度能力,增强护栏整体的稳定性,不影响护栏实际效果问题发展,注意季节施工、工期的限定要求。注意金属网格内护栏的整体冲击效果的调整,一般适用于大体积量级的范围护岸保护,同时配合石料,提高地基基础稳定性。

3.7 其他生态护岸形式

采用新型柔性材料做边坡,注意利用固土做好渗水处理。根据表面种植的实际情况,采用生态护坡的方式,对周围进行生态层的堆叠处理。注意稳定护岸范围内的搭接,注意生长环境的变化,确保植被种植密实效果合理。

在护岸的开挖过程中,注意节约现使用的材料,注意美观效果,生态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浙江地区的平原河道在整治过程中,需要依据其生态环境的特点,开展符合周边生态建设水平的护岸方式,重视优化生态护岸管理规范要求,结合河道整治管理的办法,提出符合平原河道整治的应用方案,更好的满足生态护岸保护的标准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利金,巢万里,杨敬林.生态护岸在南茅运河河道整治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9,45(03):235-237.

[2]陈剑.浅淡生态护岸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19(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