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逾静
文采,又叫辞采。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力求“文质兼美”。文美,即文辞之美,也就是“有文采”;质美,指的是内容之美。中学生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呢?“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思想感情之美才是文采动人的根源;或者说,思想感情是根,文辞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对于文采,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
怎样做到语言有“文采”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化抽象为形象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①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有些想家了。
②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
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用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特写镜头,将抽象的情感落到了具体的实物上,使萦怀的思念以及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有了落脚点,让人不禁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之类的诗句,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再如一位同学在写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时,说“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这句话没有写出小提琴的演奏内容、旋律之美,也没有写出听众的沉醉之态,体现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显得枯燥无味,没有艺术美感。可改写为:“优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楼的窗口,穿过蒙蒙细雨,散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
二、化静态为动态
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动态之美是稍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比一般的美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的壮美。又如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佛本是静态的,就是生长着的苔在我们看到的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却用“微笑、看、听”“爬、跃、侵”两组动词,使佛和绿苔动态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山水名胜,多为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所以要善于让静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三、绘形绘声绘色
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舉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转引自秦牧《语林采英》)。这样一来,就生动形象了。
四、善用修辞手法
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比如以下数例:
①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
以“残红”代落花,鲜明生动;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达出惜春之情。
②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用对偶,有音韵之美;用拟人,不仅表现出环境的优美、幽静,而且渲染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浓郁的书卷气。
③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刘鹗《老残游记》)
用博喻刻画白妞的眼睛:“秋水”见其清澈纯净,“寒星”见其晶莹明亮,“宝珠”见其圆润有光泽,“水银”见其黑白分明、水灵生动。这双眼睛真是顾盼传情,美丽动人。
④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张潮《幽梦影》)
运用排比,列举一连串悦耳之“声”,令人浮想联翩,心旌摇曳。
⑤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以赏月喻“读书”,表达读书所获与阅历相关的道理,贴近生活,深入浅出。
⑥这个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去;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贫乏了,内容全被枣儿占去;树木是太枯瘦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贾平凹《延川城》)
运用对比手法,凸显延川少花少石、土地贫瘠、树木枯瘦和女人美丽、男人坚强、枣大羊肥的特点,用语新奇,让人过目不忘。
⑦石墨黑不溜秋,稀松平常,价格低廉;而金刚石光彩熠熠,坚硬无比,价值连城。两者相比,如同鱼鳅与蛟龙,宛若毛虫与彩蝶,好比麻雀与凤凰,犹如地上的癞蛤蟆与碧霄的白天鹅……(《悦纳压力》)
鲜明的对比,生动的比喻,不仅突出了石墨与金刚石之间的天壤之别,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注意句式变化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特殊的美感。请看优秀作文《我与风的亲密接触》片段: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你倾倒,为你轻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你的姿态吧;“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你的魅力吧;“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你的诱惑吧;“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你的豪壮吧。
你平淡,你多情,你潇洒,你豪放。
你在春天扬起温柔的情思,拂过冻醒的湖面,荡起丝丝涟漪。你挥洒爱的雨露,沁润着枯萎的树枝,滋养着田里的麦苗。伴着春光,你轻歌曼舞,向人们展示着你的魅力。春天的风,像一支清新脱俗的乐曲,携带着希望,唤起了沉睡的生命,也唤醒我惆怅的心。从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陶醉在春风里。
……
你在冬天像难驯的野马,在田地里奔跑着,把小草踩得一片狼藉,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吹走了繁华,吹走了虚伪,只留下赤裸的大山和大地。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考验着世间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风,你好强劲,打痛了我的脸,也打醒了我的心,让我学会冷静地思考人生,不再叛逆,不再轻狂。我走在凛冽的冬风里,感受着人生的严酷与沧桑。
我在风中行走,我与风亲密接触,感受风给我的唯美,感受风给我的启迪。
风,你是我一生最美丽的拥有。
这几段文字引用精当,巧用排比,妙用拟人,文思如江河流淌,演绎出风的唯美以及风给“我”的启迪。同时,长句与短句交错,整句与散句搭配,行文自由活泼,语言丰赡,感染力极强。
总之,要消除语言“有文采”高不可攀的思想,多读“有文采”的精美时文和语言有特色的佳作,确立适合自己实际的语言目标,掌握方法,认真训练。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使文章闪现出亮丽的色彩。
佳作展示
曙光的情调
常熟国际学校初二 董吴晓晓
凌晨,闹钟突然急促地响起来。我条件反射般弹起,伸手关掉闹钟,然后穿衣、叠被。
记不清多少个这样的早晨,我拖着疲惫的双腿,为新一天的到来急急忙忙做着准备。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屋子里格外寂静,没有隔壁房间里妈妈细碎的脚步声和爸爸的哈欠声。我回到床边又看了一眼闹钟——天哪,原来是闹钟设错了!
看了看已叠得整整齐齐的床铺,我突然不想再把它展开。索性等一等吧!于是我拉开窗帘,盘腿坐在窗台上。陪伴我的,是蛋壳一般薄薄的静,以及清晨的第一缕曙光。
那轮太阳缓缓地从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就像蜡烛光焰上的一抹橘红。我静静地注视着它,像注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心中忽然溢满了喜悦。多少年,我都没有因曙光而激动的经历了。我突发奇想,在普通人的一生里,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而更多的时候,那个时刻,我们都蜷缩在被窝里,拉着窗帘,蒙头大睡;或像之前无数次那样,对着天花板冷漠地打着呼噜——清晨的第一缕光永远照不到我们,照不到我们萎靡的身躯与灵魂。
這样想着,我不由惭愧起来——直到昨天,我仍是他们中的一员。所幸今天,一个偶然的失误,让我终于有了享受曙光,或者说感受曙光情调的机会。
阳光洒进来,一点一点将充满睡意的房间唤醒。透过晨曦,我仿佛听到什么东西在悸动,又好像触摸到了某种情调的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一天举行升旗仪式!
门,忽然打开了,“你怎么起来了?”妈妈走进来。“啪”的一声,她开了灯——强灯夺走了曙光那沉潜安静的情调,化作一道明灿森严的厉光,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暴露在眼前。
“起这么早,上午上课要打瞌睡的!”带着矇眬的睡意,她有些责备地说道。
我笑了,她大概从未体验过,那种在曙光的洗礼下,以明亮的精神开启全新一天的情调吧!
点 评
身处忙忙碌碌的快节奏时代,稀松平常的曙光似乎早已被我们忽视和遗忘。相较宽泛空洞的其他对象,作者拈来普通的“曙光”,借以展示一种沉潜安静的情调与生活中的奋发姿态。选材新颖别致,内容颇具启发性。通篇行文流畅,“陪伴我的,是蛋壳一般薄薄的静”“在普通人的一生里,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等句均可圈可点。有关日出场景的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都为全篇增添了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