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胜
在没有失明以前,苗杰的人生比身边人多一份励志、精彩和可能性。2009年,也是他38岁那年,眼睛意外受伤后再未恢复。
随着光明一块消失的还有他的工作、家庭和本可能更好的未来。
眼睛看不见后,心里便明亮了起来。他将心里的“目光”投到了他打小引以为傲的历史和国学中。他开始写“史学诗”,将他脑海中所有的历史知识写成仿七言绝句的古诗。之后,他碰到两个爱心人士,将他写的诗录成音频上传到喜马拉雅和蜻蜓FM等网络音频平臺。
12年,1000多首诗,500万的收听。这是苗杰向别人介绍自己时常提到的几个数字,但这并没有解决他最迫切的问题—体面地生活下去。
关于自己的故事,苗杰是从小时候讲起的。
他觉得自己是当时他们那个地方最小的商人,同时这个身份也成了证明自己从小就“很苦”的论据。在他3岁的时候,他跟着姑姑当小贩,夏天在街上卖冰糕,冬天卖红薯。7岁时,苗杰见残障的舅舅舅妈可怜,便利用寒暑假时间卖《郑州晚报》给他们赚钱。
为了让报纸卖得好,他想了个买报纸送冰糕的方法。
账,他算得清楚。当时冰糕卖3分钱一根,进货价是2分,报纸卖1毛,进货5分。买一份报纸送一个冰糕,虽然赚的利润只有3分,但销量上去后,获利也变得可观。但那个时候他还不懂,这种方式有个名称叫“薄利多销”。
在发现自己“小商人”潜质的同时,苗杰也感觉到自己对书本,尤其是对历史和典故类书本的热爱。
幼时识字不多,他对历史知识和典故的获取,主要靠听。1977年6岁生日那天,舅舅送了他一个礼物,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自那后,他就常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这些演义,以及四大名著等,他都听了个遍。上了中学后,识字增多,他开始翻《史记》《左传》等历史著作。
初一的时候,他跟几个同学在学校办了份校报,叫作《文彬报》。他做了三年的主编,负责编辑所有的内容。在这份校报上,他实践了自己的历史爱好,先后写了十大民族英雄、十大巾帼英雄、十大功臣和奸臣。这也是他现在写的“中国史学诗”的雏形。
初三的时候,积累的历史知识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豪。那年郑州市举办中学生智力竞赛,苗杰跟几个同学组成一组,他负责答题,其他人负责抢铃。一天的竞赛,一万道历史地理题中,他答对了8000多个,拔了全市头筹。赛后,恰逢央视已逝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到他们学校采访。作为学生代表,苗杰出现在了赵忠祥的话筒前。
这件事现在想起来他还是感到得意。
18岁那年,父亲因肝癌离世。弥留之际,曾是军人的父亲留下遗愿,要他也入军营历练。当时他考上了郑州大学的函授专科。想到函授上学跟入伍不冲突,苗杰随了父亲的遗愿,去空军部队成了一名伞兵。
入伍几年后,母亲心脏病加重。“自古尽忠不尽孝,尽孝就不尽忠,我已经没有父亲了,(不能没有母亲)就选择了回来。”苗杰说,从部队退伍后转业加入了公安协警,成为当地第一支经侦支队的成员。这份工作倒也精彩,常是以卧底的身份,挖掘犯罪的蛛丝马迹,颇有几分《无间道》的感觉。
整10年后,他又转入反贪局工作。这是常人眼里精彩和刺激的工作,眼见的都是遮蔽在多数人视线之外的世界。
2009年9月,一次意外中,苗杰刚做过青光眼手术的双眼又受到外力打击。还未复原的双眼遭击后,视力下降严重。没过几月,日子刚进入新年不久,眼睛就彻底看不见了。
此后,他失去了光明,同时失去了工作和正常的生活。失明前,他已跟妻子离婚,女儿跟着他生活。失明后,生活剧变。
那是他从未想象过的世界,一切被黑暗笼罩,所有以前异常简单的行为变得困难无比。
那是他从未想象过的世界,一切被黑暗笼罩,所有以前异常简单的行为变得困难无比。
平日里基本没法出门,路上的盲道走到一半就没了。有的盲道走着走着就碰到停着的自行车和矗立的路灯或电线杆。吃饭也成了问题,自己眼盲没法做饭,女儿较小不会做饭。
失明的两年内,苗杰和女儿绝大多数时候都在吃泡面,他说自己几乎把各种泡面吃了个遍。而且就算是吃泡面,也不是易事。自己看不见,就让女儿帮忙泡,但又因为怕开水烫到女儿,两人用淋浴间热水器里的水泡面。
虽然光明不在了,但苗杰依然保有着掌控自己生活的主动性。
适应了两年后,他学会了在黑暗中生活,日子又平常了起来。也是这个时候,他开始寻求生活其他的着力点。以往积累的历史和国学浮在了他的心间,他开始将他所记住的历史人物、事件,通过七言诗句的方式写出来,每首10句,每句7字。
赵构登基用岳飞,王师北伐迎二圣。
首战告捷爱华山,岳飞八百破十万。
功高救驾牛头山,岳云锤镇金蝉子。
金银铜铁八大锤,大获全胜朱仙阵。
东窗定计秦桧妻,十二金牌调回京。
民族英雄岳鹏举,精忠报国风波亭。
—《岳飞》,苗杰
他写左丘明、司马迁,也写岳飞、文天祥,写花木兰、穆桂英,也写秋瑾、洪宣娇。写了几百个人物,他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自古成大事者,必受各种疾苦;二是奸臣生前总是过得好,贤臣总是生前命运惨,死后被人传颂。苗杰觉得这两点也能放到自己的身上。
为了更有说服力,他还给记者着重举了左丘明的例子。他说左丘明作《国语》时也已双目失明,这点跟他自己很像。正是左丘明那种没被身体残障缚住思想的精神,烛照了他黑暗的生活。于是他不停地写,想把在失明前记下来的历史和典故全写出来。
开始的几年里,苗杰写的“诗”读者不多,大多数时候只是他自己。写诗的空档,他会被残联安排去一些学校、企业或单位做分享。讲他以前的工作,怎么做卧底,如何反贪等。分享的间隙里他会穿插自己写的“诗”,这时候,读者或更准确说是听众就不再是他一个人。
多数人为他以前的工作经历惊叹,但有人被他失明后燃起的希望打动。这人是苗杰现在的妻子。他们是在一次学校的分享会上相识,之后成了他孩子的家庭老师,慢慢走在了一起。
2018年,苗杰的“诗”通过网络扩散,听众多了起来。当时,在一场家庭教育的讲座中,他认识了一位老师—广东中山的杨悦。她听了苗杰的经历后,捐赠了他一千块钱,让他买个智能手机,把那些诗录成音频传到网络上去。
苗杰听了杨悦的建议,和妻子二人摸索着把录成音频的诗传到了网络音频平台上。但因为质量比较差,听的人并不是太多。后来杨悦自己帮他们录,这一录就是236首。这236首结成了一个“专辑”—中华成语国学诗,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主要的著名人物和传统道德。
在蜻蜓FM上,这个“专辑”的播放量达到了508万。
两年后,他又找到河南当地一个专门制作音频的传媒公司—拾麦传媒,希望对方能用公益的形式帮助传播自己的国学诗。
电话是补凌锋接到的。听完了讲述,补凌锋被苗杰的经历打动。“我跟我的团队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补凌锋告诉记者,虽然他觉得苗杰的“诗”文学性并不强,但他那种失明后还能坚持写“诗”的精神让他感动。而且,补凌锋觉得苗杰的诗在当下是有意义的。“它朗朗上口,有点三字经的感觉,用通俗的方式,把历史和国学融入其中,很适合幼儿和青少年学习。”
到现在,补凌锋帮苗杰录了100多首,不出意外的话会一直帮他录下去,以公益的形式。
苗杰不愿让补凌锋和其他爱心人士一直免费出力,他想给他们付钱。而钱从哪里来?这成了问题。先前,两个网络音频平台找过他,想把他的“诗”转成付费内容。他心动过,但之前自己承诺过,“诗”要以公益的形式传播5年。
现在他在想另一件事。计划中,他要开一家传授国学和历史的线下培训班,把自己的领悟和积累的知识教给更多的人。“残疾人我免费教,其他人就付费学习。”苗杰告诉记者,计划虽好,但遇到不少问题。
苗杰不愿让补凌锋和其他爱心人士一直免费出力,他想给他们付钱。而钱从哪里来?这成了问题。
首先是营业执照办不下来。在漫长的时间里,盲人所能从事的职业似乎只有按摩师一种,其他的尝试总是被看作不切实际。另外就是他没有教师资格证,没有资质进行教学,这也是营业执照办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郑州市残联也给他想办法,但一切还没有起色。郑州市残联教育部部长杨子照对苗杰办线下培训班的事也感到为难,他知道创业是好事,但对一个盲人来说,难度太大。他告诉南风窗记者,残联作为一个服务性事业团队,没法在资金等实际问题上给予切实的帮助,而是多帮他呼吁,多宣传,希望有爱心人士和企业提供帮助。杨子照告诉记者,苗杰是个很不容易的人。这种不容易不仅体现在他失明后还写诗传国学上,还体现在他自己是残疾人的情况下,他还通过讲国学、讲历史的方式帮助残疾人。
“講学”是苗杰现在谋生的重要方式,他去普通的企业和学校,一般都会收费。但去一些特殊学校,面对残障人群时他都是免费讲学。“在一些残疾人纪念日或特殊活动的时候,他也是主动申请免费讲学。”杨子照说。
苗杰自己也想过解决的方法。找一个健康人跟他合作,通过对方办理手续,自己付出智力。然而开班的经济成本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他想着这个社会如果看到他的故事,是不是可以伸出援手。
他还想其他的事。想拿自己的“诗”援助那些跟他一样后天失明的人,让他们也能通过录音频的方式谋生。为此,他联系过南京一所特殊教育职业学校,但对方说并没有符合条件的学生。
他还想扩展自己的创作。不光写“诗”,还要写故事、讲故事,把自己的经历、感悟和自己理解的国学、历史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他还在想很多的事。如果把这些期望都拆解开来,人们看到的除了他的坚韧和对国学、历史的热爱外,还有他对体面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