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程
尽管网络技术突破了距离限制,交通愈发快捷便利,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仍有越来越多的人拥入大都市。
城市已经证明了它的能力和上限。发展中国家,城市正急剧扩张,城市的机会为人们创造财富提供了最佳土壤。而发达国家的城市,经过工业化时代的喧嚣,现在变得更加富裕、健康和迷人。
但在经济学者爱德华看来,城市虽然获胜,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却常常失败。
曾是美国汽车制造业中心的底特律,大量居民迁出后,成为美国犯罪滋生的土壤;孟买的繁华堪比上海,但它的贫民窟成了德尔塔病毒的温床;身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如今也面临着青壮年人口流失的尴尬。
显然,如何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是每个城市管理者都要面对的持续性课题。
为推动全球城市治理和创新发展,2012年,广州市与世界城地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创设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以下简称“广州奖”),用以表彰城市和地区在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及技术领城的实践。在今年的评选中,中国重庆、黎巴嫩丹尼区、厄瓜多尔基多、奥地利维也纳、塞内加尔圣路易斯等5个城市获第五届广州奖,印度奥里萨邦则获得网络人气城市奖。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在面对城市发展挑战时采取的策略也不尽相同。这些方法,既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也有显著的差异。
自创设以来,广州奖走过了将近10年历程,每届均吸引50多个国家超过150个城市参评,至今已收录全球1300余个城市治理创新案例。
在全球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本届广州奖依然得到全球城市的广泛参与。大会共收到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175个城市的273个项目申报。
根据广州奖评委会联合主席俞可平介绍,评审委员选拔获奖城市项目的标准是创新程度、参与程度、影响力、重要性、可复制性、可学习性和包容性等7个方面。
最终获奖的5个城市项目涵盖了不同的创新主题、地理区域、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们不仅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展现了城市创新在改善居民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未来全球的城市创新,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俞可平说。
重庆是本次获奖城市中唯一的中国城市,它的入选理由在于其借鉴了“非典”期间累积的经验,探索了城市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创新应急方案,并成功在武汉和重庆应用。为疫情下全球医疗废弃物应急处置及提高城市安全应变能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具体来看,在医疗废奔物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重庆建立了“三级应急机制”守住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疫情暴发后,邻近城市武汉的日均医疗废奔物由45吨增至247吨,远远超出城市的日均处置能力。武汉仅有一家处置医疗废奔物的民营企业,因此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之后,生态环境部和武汉市共同邀请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为武汉提供解决方案。随后,中国节能选择了当时唯一家有能力提供此类服务的重庆智得热工工业有限公司为武汉市提供医疗废弃物处置应急方案。
重庆是国内和国际医疗废弃物处置成套设备制造的领先城市,拥有智得热工和一批配套工厂,形成强大的产业链。这一强大的产业链为该项目提供了重要资源。在重庆的援助下,武汉建造并运营新冠肺炎医疗废弃物应急处置中心,处置来自雷神山、 火神山方舱医院以及其他16个地区的医疗废弃物,为武汉居民构筑安全防线。
这种有效经验的探索和输出,被认为是重庆获得本次广州奖的重要砝码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城市处于封锁状态,虽然该创新设计未能邀请利益相关方参与,但许多志愿者、医务人员、贫困人口和妇女均参与了该创新的实施过程。这些创新重视老年人、妇女和贫困人口获得医疗废弃物处置服务的平等权利。
在经验推广上,中国多座城市准备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其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的处置能力,建设充足的环保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同时做好应急处置设施规划,提高当地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以防疫情大规模暴发。
这种有效经验的探索和输出,被认为是重庆获得本次广州奖的重要砝码之一。
由于评选是两年一届,本次重点毫无疑问地聚焦在了“疫情”这个关键词上。
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联合主席兼妇女委员员会主席、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张雅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地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也将改善城市治理、增强城市韧性、推进城市合作提升到空前重要的位置。
她也强调,作为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融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之路。
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副主任陈晓运认为,广州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不仅在城市层面做出了合理、有效的统筹规划,而且通过“广州街坊”、最小应急单元等探索夯实了基层体系。
此外,推进国际性、跨区域性的城市联动也是打造城市韧性的重点方向。“未来,城市也要积极探索常态化管理下应对疫情等突发情况的有效对策,从而减轻城市的脆弱性。”
获奖城市中,涉及新冠防控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城市—黎巴嫩丹尼区。
去年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造成数千人死伤,首都贝鲁特大片地区遭到严重破坏。爆炸事件和新冠疫情令黎巴嫩经济雪上加霜。一年间,黎巴嫩政治、经济、社会和卫生等多重危机的叠加,让民众的生活面临困境。
贝鲁特港口爆炸发生后的一年间,黎巴嫩政治局势出现动荡,这也导致黎巴嫩经济改革措施擱浅,国内经济危机日益严重,外汇枯竭,进而能源进口出现问题,燃料缺口的扩大不仅让国内车辆加油困难,也导致电力系统运转难以维系。
在爆炸一周年之际,黎巴嫩国内电力供应时间骤减50%左右,民众生活深受影响。尤其对一些依靠呼吸机生存的病人来说,电力的短缺给他们的生命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为了从根本上克服当下的社会挑战,丹尼区市政联盟提出了让公民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应急计划,让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公民全面加入计划中,还鼓励青年共同参与治理。
该项目运营依赖技术的运用,通过建立共享文件夹和聊天应用程序群组,促进小组内部委员会之间以及与人员之间的沟通。通过使用多媒体和新技术,结合传统方法,让各组织者迅速有效地获得信息。
“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公民的加入很好地改善了我们人手不足的问题。虽然项目的实施在每个阶段都有挑战性,但是丹尼区的团结让我们有能力去抵御未来任何可能发生的危机。”丹尼区市政联盟行政助理桑德拉·奥恩表示。
获得特别的网络人气城市奖的印度奥里萨,也是与疫情相关的项目。
在印度,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国封锁导致大量城市贫困人口突然陷入失业危机。为应对这种局面,奥里萨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厅发出了“城市工资就业倡议”。
该倡议旨在通过开展劳动密集型市政工程,最快速地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生计,尤其是外来劳工、妇女、跨性别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项目采取的是社区组织、参与式的、自下而上的方式,社区组织、妇女团体、贫民窟的居民协会被选为实施伙伴,以协助快速地跟踪项目的实施。”奥里萨邦市政首席秘书马蒂·瓦萨南表示。
除了新冠疫情,碳中和是全球面临的另一个大的课题,评选项目显然对此也有重要的考量。
在获奖的厄瓜多尔基多,2016年通过了《基多大都市生態效益条例》,鼓励在关键交通节点建设高密度的绿色建筑并提供经济适用房。
经过过去9年的干预,50多公顷的红树林得以恢复,相当于每年封存二氧化碳350吨。如今,红树林的增长率已达到每年7%,砍伐率下降了25%。
该条例采用了“土地价值捕获”的概念,以确保城市保有其在指定区域中通过增加密度和土地使用补贴产生的土地价值增量。该条例不仅遏制了城市扩张,而且增强了社区和开发商对兴建环保建筑的支持。根据该市的估算,通过出售开发权,该项目已产生约1070万美元的收入。
另一个获奖者,则是因为塞内加尔圣路易斯的跨市养护红树林项目。
由于气候和人为压力,塞内加尔圣路易斯的1000公顷红树林濒临灭绝。为了修复这片红树林,塞内加尔圣路易斯省议会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环境治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围绕红树林的结构化和具有韧性的经济活动,将横跨三个城市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与应对紧迫的城市气候挑战、改善当地人民生计的战略相结合。
经过过去9年的干预,50多公顷的红树林得以恢复,相当于每年封存二氧化碳350吨。如今,红树林的增长率已达到每年7%,砍伐率下降了25%。50多个组织近80000人参与了该项目,包括致力于支持当地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和社区组织的地方当局、学者和环境专家。
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有些往往难以用数据去量化。比如,与经济指标的提升相比,宜居性的提升显然更难衡量。
不同国家的城市管理者,由于追求政绩或数据,往往有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倾向。
另一方面,在老区的街道上,人们会散步、运动、嬉戏甚至开展音乐表演,鲜活的城市生活显现出街道设计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但在新区,巨大的塔楼和建筑群落摄人心魄,但他们彼此隔绝,失去活力。
这些治理,或许初衷是让市民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最终却变成了更难亲近的水泥森林—城市“我为了你好”式的“以人为本”,却恰恰失去了人的参与。
“以人为本”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停留在规划上的数字。让人真正参与到“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中,城市可能还需要有更全面的政策设计。
在未来,广州奖还会持之以恒地办下去,因为设立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世界范围内城市和地区之问知识、专业、技能及经验的交流,推广吸取的经验和智慧。
分享智慧,共同提升人类生活空间的治理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