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委宣传部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的共同富裕。文化文明既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有力保障。宁波将奋力扛起应有的文化担当,深入推进“港产城文”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
打造更具引领力凝聚力的精神文化高地
共同富裕首先是头脑和精神的富有,要坚持不懈地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一是深入实施铸魂工程。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抓好基层“绝大多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健全學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争创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思想共识、目标共识、路径共识。
二是深入实施走心工程。健全基层理论宣传宣讲工作体系,做大做强微型党课、文艺党课、“8090”青年宣讲等理论宣讲品牌和理论发声平台,争创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理论宣讲品牌。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融合传播工程,发挥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作用,讲好共同富裕宁波好政策、好经验、好故事,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理念。
三是深入实施溯源工程。加强“四史”学习宣传教育,挖掘、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守护红色根脉。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指示批示精神的研究,组织开展共同富裕重大课题专题研究,通过举办理论研讨、理论征文等,加快形成更多有深度、有厚度和有宁波辨识度的研究成果。
打造更具幸福感获得感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去年,宁波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宁波要在“六连冠”基础上,高标准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让文明成为共同富裕的最美底色。
一是构建常态长效创建机制。制定出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标准和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23年创成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县级以上文明城市实现“满堂红”。着力开展“创意点亮城市角落”、“五整顿两提升”、“席地而坐”示范区域创建等行动,推进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十大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覆盖区县(市)、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构建数字赋能联动机制。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成果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加快文明创建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坚持多跨协同,加快建设23个文明创建应用场景,搭建市、区县(市)、镇乡(街道)、村(社区)四级管理架构,多向联通、协调发力,建成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准确评估的闭环,推动文明创建系统重塑,有力提升创建效率。
三是构建文明风尚培树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国民教育全过程。推进信用宁波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失信问题治理,建立惩戒失信行为常态化机制,营造崇德守信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道德典型培树、礼遇、关爱和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进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努力打造“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城市新品牌。
打造更具普惠性高效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着力解决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发展不均衡、高品质文化供给不充分等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一是建设高标准公共文化普惠体系。按照“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标准,建设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菜单式”“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一卡两圈”,即推行文化保障卡制度和推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全覆盖,把老百姓特别是困难和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保障起来。推进乡村艺术普及工作,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偏远地区下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农村文化生活。
二是建设高品质文化艺术供给体系。加快河海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院南馆、新音乐厅等重大文化地标项目建设。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计划和文化精品工程,大力培育音乐会、歌舞剧、话剧、交响乐、艺术展等高品位文化艺术形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享受高雅艺术,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三是建设高水平文艺创作体系。完善文艺领军人物项目负责制度、重大选题公开招标制度、重点作品立体开发传播制度,构建全周期文艺精品服务生态。积极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工程,推出一批能够引领时代风尚、彰显城市精神、展现宁波魅力的精品,确保文艺精品创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打造更具特色化精品化的文旅融合工程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文旅高质量融合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一是以消费升级激发内生动力。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深化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节假日和夜间文旅消费,开发研学旅游、展演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一批市级文旅消费集聚区,推进出入境游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
二是以品质升级满足人民需求。优化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管理机制,推进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等旅游设施改造升级,加强旅游景区管理和品牌提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场所宜游化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
三是以产业升级助推共同富裕。大力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用好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解决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实施艺术振兴乡村计划、乡村旅游兴业富民计划,形成30个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50个乡村民宿集聚区,推动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杨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