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12-03 15:54何晓凤
乡村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供水饮水

何晓凤

(隆德县水务局黄家峡水管所,宁夏 隆德 756300)

饮水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发展农村供水是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的基本需求。向农村居民提供使用方便、水量充足、符合水质要求的生活用水,能极大地提升农村卫生保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农村居民生活的核心要素,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是全面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作。近年来,国家与社会极为重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我国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其运行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

1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

农村饮水工程可以为乡镇、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用水。我国地域辽阔,农村占地面积较大,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因此,对应的经济条件、水资源情况、自然条件也存在极大差异。

1.1 建设管理难度偏大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不仅能有效满足农民生活、生产方面的需求,而且能使农民安心使用卫生安全的水源。然而,农村居民居住地区相对分散,且大部分农民居住在偏远山区,用水量较少,加之农村饮水工程普遍建设于经济条件滞后的偏僻农村,因而对其建设和管理的难度较大。

1.2 工程建设管理较混乱

在建设与管理农村饮水工程的过程中,受益群体为农村居民,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如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财政部门和质监部门等,使得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协调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导致混乱现象时有发生[1]。

1.3 投资收益不成正比

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目的在于解决农村人畜饮水方面的困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与实际相结合解决生产用水问题。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各地区居住的农民数量从几十到几千不等,但一般用水量少,供水规模小。目前,我国饮水工程建设普遍成本高、投资大、受益少、规模小,而水资源短缺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承受能力不强,因而制约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良性运行。

1.4 安全隐患风险较高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排水体系,雨水径流无法得到有效排泄便直接流入水体。同时,降雨径流中一般夹杂着农民耕作使用的农药、化肥等有害有毒物质,这些毒害物质流入湖泊、水库、河流,对农村饮用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给当地村民和牲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2]。其次,一些农民对供水工程缺乏重视,为节约成本,通常使用未经净化处理的水源,进而引发各种疾病。最后,在建设与管理农村饮水工程方面,相关单位和部门并未对饮水工程进行有效运营维护与管理,存在输送不达标水质的现象,增加了农民饮用的风险,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 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1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农村饮水是否安全是农村群众生活是否健康的衡量标准。安全的饮水是我国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也是居民生活环境达到安全舒适标准的一种体现,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本保障。

2.2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由于受到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好做实,才能让农村居民感受到和城镇居民的待遇相同,才能真正地实现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

2.3 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农村饮水直接关系到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由于饮水问题造成群众恐慌,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宁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国家长治久安[3]。

3 我国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整体规划和局部设计之间的矛盾

大部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规划都是按照区域化和整体化的原则进行的,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地质地貌、人口分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造成整体规划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脱节。因此,小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计应将单个村庄、单个水源作为规划基础来进行。

3.2 分散式供水管理困难

目前,大部分农村居民都有安全饮水意识,但仍有一部群众保留了自行打井、挖窖并管理井水和窖水这一分散式供水的方式。由于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比较粗放,对生活垃圾缺少集中整理堆放并立即处理的意识,生活污水通常也随意排放,加之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防治病虫害,普遍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都可能导致井水和窖水受到严重污染,增加饮水安全风险。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户虽然有使用安全自来水的条件,但仍保持饮用井水和窖水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因为已经习惯使用井水和窖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另外,大部分农户对自来水收费标准难以接受,而井水和窖水不用缴纳水费。这些分散式供水方式的存在无形中为饮用水安全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3.3 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饮水工程建成运行后,部分地区实行集体管理,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未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实施的管理单位包括农村用水协会、村委会等,这些单位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与监督,不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水质方面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村委会管理方面,由于经常调整人员结构,加大了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难度。

3.4 水费征收不合理

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公益性扶贫工程,服务对象实际上是广大村民。鉴于多数村民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没有按照全部成本进行水价核定。在水费收取中未按照计量收费标准执行,而是根据牲畜、人头数量计算,收取费用与实际用水出入较大。部分水厂虽然核定维修费用,但管理资金的单位为村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挤用、占用现象,因此,会出现饮水工程养护与维护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

3.5 水质检测不及时

虽然部分饮水工程已正常运行多年,但其水质并未达到我国一级饮用水对应标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些农村饮水工程直供各家各户,水源未得到有效处理;大部分供水工程所配备的设施十分简陋,并且供水工程极少配有消毒设备;工程规划过程中并未结合水源地特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水质难以达到国家要求的卫生标准;管护费缺乏,饮水工程检测费用不足,导致管理部门无法采取有效的水质检测方法。

3.6 技术型人才缺乏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地区一般是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当地水利部门待遇及福利水平不高,无法吸引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加之项目本身资金投入有限,制约着技术管理人才的配备。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僻的村庄,如果建设相应的供水工程,那么所配备的管理人员基本均为村委会委派的村民,他们缺乏专业的管理养护意识与运营知识、不具备较高的养护检修水平,导致工程运行中出现的破管漏水、机电故障等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申报与维修,加大了管道、机电设备的受损程度,增加了后续维修所投入的费用,缩短了工程寿命,并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供水单位缺乏管理意识和人才意识,对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再教育与培训管理[4]。

3.7 信息化管理滞后

农村饮水工程最终的管理目标是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引入先进化的信息操作系统,使得工程运行可以依靠网络及终端设备展开相应的操作管理与监控,从而有效降低工程运行成本。然而,由于饮水工程管网和农村人口居住受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安装信息化操作系统的成本较高,而许多地区无法解决费用问题,导致饮水工程管理始终与时代发展脱节。为此,必须解决农村饮水工程信息化管理滞后的问题。

4 我国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最重要的是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地形、水文和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对不同的施工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农村人口的分布和生活习惯,配置适合当地人口数量和习惯的饮水安全工程,严格遵循长期和短期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后续的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为了避免大量重复的小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规划时应重点考虑和美丽村庄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战略规划紧密衔接,做好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相邻工程连通等工作,加快将小管网转变为大管网、将小联片转变为大联片、将单村转变为联村等,为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便利,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4.2 加强安全饮水宣传,引导全面普及自来水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于国家大力投资、地方投劳、已建成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及所包含的设施和管网进行充分利用,以已建工程为中心向周边进行管线延伸,辐射周边无供水区域。对于地处偏远且高差特别大确实无法覆盖的地区,可以在距离村庄较近的地方建立集中取水点,通过有偿的方式方便老百姓取水。其次,提高全体居民的安全用水意识。没有受到污染的纯天然井水和窖水对人体是有益的,为了保证井水和窖水安全不被污染,就要加强当地居民对饮用井窖水的保护意识和力度。生活垃圾不乱堆乱扔,设立垃圾点和垃圾箱,做到及时清理和转运;生活污水不随意排放,要先进行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利用;尽量使用低毒甚至无毒的化肥和农药,同时做好井窖水水源的保护工作,让全体群众使用水量和水质有保障、方便快捷的自来水。再次,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和微信平台等多种宣传方式,让群众了解饮用没有保障的井窖水会对身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同时要进行安全的自来水是一种商品的宣传,促使群众树立起节约用水、重视保护水资源、依法有偿用水的观念。最后,水价的制定要合理。在全面考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形式和成本回收、兼顾当地老百姓经济收入和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当地政府对农村水价的补贴,提高群众对所收缴水费的认可度,从而提高自来水的普及率[5]。

4.3 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首先,应根据目前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经验与实际情况,针对水价核实、供水工程管理、管理人员职责等方面合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其次,应建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各地方乡镇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经村民代表推选两三名有责任心、懂技术的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6];最后,应切实做好维修费管理、安全用水、节水等工作,确保饮水安全。

4.4 合理定价,科学收费

各地方相关部门应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需求与群众可接受范围之间寻求平衡点,根据不同水源和运行费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逐步完善按照计量与成本收费的制度。

4.5 健全水质检测体系

各地方水务局、卫生局等部门应密切配合,针对农村饮水工程构建合理、科学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在现行设施的基础上,应选择县级卫生防疫部门作为核心规划部门,构建完善的水质监测中心;依托大规模集中供水单位,分区域设置相应的水质监测点。针对一些分散式饮水工程,应通过分区域形式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与反馈;针对一些集中饮水工程,需加强对管网末梢水、出厂水、水源水的检测与监控。

4.6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农村饮水工程覆盖的供水范围广,供水工艺技术含量高,供水人口多。因此,必须根据饮水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管理队伍。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的初始阶段,应对管理人员在水处理药剂自动投入与手动投入、管道维护与抢修、监测系统运行、反冲洗运行、中央控制系统运行、水泵维护和启动等方面展开相应的技术培训,使其充分认识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个人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身日常饮水工程管理工作,为农村饮水工程正常运行尽职尽责。

4.7 创新管理,远程操作

相关部门应完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体系,实施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针对一些供水保证率低、入户率不高、规模小的项目,应进行大修改造,使大型供水工程串联并网,由此实现有效的水源互补。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饮水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远程化管理、规范化操作[7]。

5 结语

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可以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提升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对我国社会进步和农村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角度出发,探寻其运行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全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模式,有利于积极引导农村饮水工程朝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居民生活面貌及居住环境,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供水饮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简易饮水鸟
养羊饮水技巧多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