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严厉打击种业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农业农村部将在全面推进种业监管执法年的基础上,从2021年7月份开始,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这次行动将加快推进法规修订、标准制定、品种清理和案件查处等关键举措落实落地。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夯实粮食安全的种业根基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种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其生命力就在于原始创新,必须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驾护航。
“如果没有这种强有力的制度保护,种业创新就会落空,就会出现‘谁搞原始创新,谁就是冤大头’的恶性循环。”他表示,打好种业翻身仗,要持续推进资源保护、品种攻关、企业培育、基地建设等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为推动种业振兴提供基础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有力支撑粮食增产丰收。目前,水稻、玉米、小麦等主导品种中,70%以上是保护品种。同时,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迫切性越来越强。从2016年到2020年,全国法院审结涉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从66件增加到252件,其中侵权纠纷案件占比超过80%。
据悉,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包括4个方面,即开展全面“体检”,发现问题从严查处;强化案件查办,推动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紧密衔接;严格品种管理,解决同质化和仿种子问题;完善法律法规,探索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下一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对种子基地、企业和市场开展全面检查。严把基地关,严厉打击盗取亲本、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农业农村部正在探索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国家玉米制种基地违法制种行为进行监测。同时,严把企业关和市场关,严查生产种子质量、真实性,在用种高峰期加密市场检查频次。
同质化和仿种子问题,将被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一方面,农业农村部门将提高品种审定标准。聚焦分子检测位点差异、产量和抗性等重要指标,加快修订审定标准,大幅提高审定门槛。另一方面,开展已登记品种清理。
实质性派生品种是对原始品种进行简单修饰后育成的衍生品种,1991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提出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派生品种可以申请获得品种权,但在生产销售时要征得原始品种权人同意,并按合同约定给予商业回报,这对激励育种原始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全国人大已启动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内容修改工作,重点就是研究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延长保护链条,扩大保护范围,加大赔偿力度。农业农村部将配合有关方面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央视网.农业农村部启动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EB/OL].(2021-07-07)[2021-07-07].http://news.cctv.com/2021/07/07/ARTIGs2UxWslVf3I1S7ElSSg2107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