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俏红(甘肃:静宁县威戎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预习环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课后应用信息技术复习,促进学生知识点的巩固应用。
信息技术在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推进了自身的发展与普及。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也发挥了极大的优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其优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改变过去讲解灌输、教师示范的陈旧教学模式,要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与优化,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增强学习动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认知,激发学习欲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靠粉笔在黑板上书写、靠口头讲解传输知识,教学节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快速呈现所授内容,节省了教师板书时间。相较于传统教学,信息技术从多个层面表现出其优势与价值,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容量。如在学习PPT 制作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幻灯片,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向学生形象生动地呈现制作过程,再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学生置身于具体形象情境中,可以更密切地关注稍纵即逝的知识呈现,留下深刻印象。如学习动画制作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制作步骤,学生根据步骤进行模仿性操作,最终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动画;之后再通过自主操作,学生对于渗透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与内化,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传统讲解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而机械听讲,讲解与灌输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时间,学生只是在理论层面理解知识点,很难将理论上升为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在遇到相关题目时会感到无从下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教师不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很难有长足提高。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动相应教学资源,调节教学节奏。如在学习制作表格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网络微课引入课堂教学环节,给学生以知识的引导,节省了讲解灌输时间,教学的实效得以提高。
课堂预习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内化知识的学习方法,需要独立思考。反言之,学生预习效果的提高需要其自身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小学生自制力较弱,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当学生逐渐养成预习习惯且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制订预习计划,个性化地学习。因此,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初级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领。例如,在教学Word 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预习任务单,目的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预习,在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软件探讨交流,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在课堂上教学本节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进行整理,并作为教学的重点。这就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可以针对问题在课堂上展开探究性学习。这样,无论预习还是课堂教学环节,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贯穿始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效率的提升创造了优越条件。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增强学习动力。一是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的趣味性导入,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计算机可以为学生学习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自制能力较弱的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观的教学环境,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教学情境。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多来自对于事物本身的兴趣,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多来自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学生感兴趣的学科,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也涉及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情境下的知识呈现更具形象生动性。如在教学“网页制作”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观看丰富多彩的网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微课及相关网络平台进行网页制作的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总结网页制作的步骤,思考网络制作需要准备好哪些素材、需要经过哪些制作步骤等。这样,以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互动,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网页制作知识点,提升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突破教材知识领域不广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调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容量更大,解决传统讲解灌输模式下内容及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如在教学“建立超级链接”时,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调用网络视频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点拨与引导,学生边观看,边操作,操作完毕后,也就对知识点及学习重点有了很好的把握,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内化与应用。
课后复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与巩固。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强化对各层次学生的复习指导。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 群等将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当学生对当天学到的知识点,在作业环节还没有搞清楚的,可以用网络社交工具进行交流与互动,解决作业中的困惑。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将学生的线下与线上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习效率。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与巩固。如教学“网页制作”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微课回顾知识要点,观看微课制作相关网页,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要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教师要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使学生易于掌握与应用所授知识;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情境创设中的作用,促进学生互动合作;教师要发挥引导与点拨作用,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生操作实践,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内化环节,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