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吉菊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安徽 滁州 239000)
科技的进步往往会推进教学手段的进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方面所发挥的优势愈加明显。如对老师而言,多媒体课件可以提前进行准备,进而节省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对学生而言,可以拷贝、反复观看研究,扩充了自主学习的时间,更能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作用;从教学效果看,图文并茂、音像结合,更加生动直观,且能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找资料进行理解和阐述,有利于师生之间开展即时互动,进而提升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基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工作中的种种优势,加大其在教学领域的使用和推广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2]。然而,多媒体课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的使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过多的看重课件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其作为教学工具的本质。过多的文本美化、图片、音视频反而对学生获取有用信息造成干扰。对形式的追求过于强烈,反而降低了对课件存在目的的有效关注。大量的信息,尤其是无效信息的加入,造成了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疲劳,反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3]。因此,多媒体课件是否实用至关重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类生活的不断融合,人们对计算机中的媒体形式已经不再陌生。编写文字发布微博;拍摄照片发朋友圈;语音通话;上传小视频等等都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类似以上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与之建立逻辑联系实现人机对话的作用其实就是所谓的多媒体技术[4]。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们传统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产生根本的变革。它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更贴切知识碎片化和时间碎片化的理念。正是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计算机从办公生产以及科研实验的领域逐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利用科技信息手段来提升教学水平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而使得多媒体技术也更加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很多具体的优势:在电子显示屏上,它可以同时显示多种信息,实现图像、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自由切换,能够直观生动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展示。通过这种多媒体展示,激发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5]。具体来说,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多样性:由于是多种媒体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多媒体技术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各种形式,各种创意不断涌现也不断发展。
(2)集成性:多媒体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可以将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有效整合,使其具有很高的集成性。
(3)控制性:开发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有效控制和处理多媒体信息,并被使用者感知。简而言之,就是开发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其希望使用者感知到的东西送予其感知。
(4)互动性:多媒体技术的实现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实现人机交互,以此了解使用者的感受、需求等讯息,并以特定的方式对使用者的讯息加以反馈。
(5)实时性:由于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引入,使得多媒体技术更具实时性。通过前文提及的人机互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更多的实时操作,如在线直播等。
(1)演示型。这一分类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内容而设计的,一些重点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借助图形、表格或者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演示,从不同角度予以解释,甚至对问题发展的全过程予以说明。这类课件的画面清晰直观、图文说明清楚明白,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2)个别辅导型。这一课件开发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学,开展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自观看课件,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学习掌握新知识。由于这类课件取代老师现场教学的功能,让学生自主性开展学习,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可能设计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3)模拟实验型。学过物理和化学的学生都知道,一些实验在不同的环境和操作下其实验结果不尽相同,很难验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多媒体技术则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具有准确性和高度仿真的特点,将实验需要的各种环境值和参数利用计算机进行准确设定,并根据实验情况调整参数值,同时也节省了学生具体实验的时间。
(4)训练型。这种课件的目的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能力要求,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演示训练。其制作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知识点覆盖上相对全面,问题设置具有科学性,能比较客观地反应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也能考核学生的相关能力。
(5)游戏型。这种课件主要通过一些游戏的设置,在具体的游戏体验中收获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游戏是不一样的,更不同于网络游戏或电子游戏,要结合学科的知识为背景来开发和编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加深记忆。
(6)资料工具型。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应用,一些电子学习工具也逐渐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当中,如电子词典、计算器、电子存储器等等,其可以存储大量的视频图像、影像音频资料等工具,都可以称之为电子课件。这类课件内涵丰富、知识量大,但体积小、携带方便,能提供查询和基本的学习功能,其职能更贴近教学的辅助工具。
(7)网络开放学习型。这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课件。这一课件,打破了时空和地域限制,只要有网络有计算机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在线学习。
多媒体课件是建立于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实际应用。因此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相应的也就是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所在。
(1)形式多样:与传统媒体比较分析,幻灯片、电子课件等多媒体平台将以前单一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了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融合发展,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2)综合集成:综合集成不仅仅体现在图像、文字、音频等展现形式的融合,同时还包括媒体识别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的综合集成。
(3)有效控制: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活动和实际需要选择具体形式和相应手段,体现信息传递和呈现形式的艺术性特征,进而提升信息传递的价值和效果。
(4)资源交互:与传统信息呈现传递方式相比,资源融合、多样交互是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受众只能被动接受,无法有效反馈。而当前的多媒体技术,最主要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及时沟通与反馈,有利于参与者主动接受信息,主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学习活动。
(5)实时快捷:多媒体技术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其信息量大而且方便快捷,网络覆盖面广,通信技术日益发达,计算机运行速度和效率也大幅提高,在图形显示、信息处理、文字编辑、影音互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大大方便了受众使用。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但同时,在实际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过多地注重于课件的形式效果,而忽略了其作为教学工具的本质。很多的人过于在意课件是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功能,而忘记了课件只是工具这一本质。传播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过多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并不一定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反而可能会因为无效信息过多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2)过多集成无用信息也是当下多媒体课件使用中存在的一个问题。除了前文提到的过度集成无用的多媒体信息外,很多教师为更多地展示信息甚至将整个教案加入到课件中。如此大的信息量,造成学生根本无法有效接收课件传递的信息,所以即便其中信息是有效的也起不到正常传递的作用。
(3)过度的控制,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其实这与前面两条一样,都是对多媒体课件的特性使用过当造成的。学生才是整个教育的主体,教师也好,教材也好,教育工具也好,都是为了这个主体服务的。在课件的使用中,如果不关注学生对课件的反应,而一味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有效控制的特性,是无法把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的。
(4)缺乏有效的交互。每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未必相同,由此导致了理解和认知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不利用或者没有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而一味用它来控制信息的传递,也必然导致课件在使用中无法落地的问题。一款好的多媒体课件不应该仅仅充当一块黑板,而是应该充当一个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在其中互动的教学平台。
(5)一款课件是否实时快捷,并不单单体现在它是否有链接到网络的最新信息和资讯。有些时候,恰恰是因为链接了网络,造成课件对网络速度依赖过高,从而影响了课件的正常使用。经常制作新的更具时效性的课件其实同样也是多媒体课件实时快捷这一优势的体现。
通过前面的对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和其在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多数时候使用者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不恰当的。甚至在明明是其优势的领域,它的使用反而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反作用。
多媒体课件使用不恰当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多媒体课件理解的不足。甚至有些时候将其功能过于夸大。个别人将课件的制作当成体现自身能力的方式。于是,对华丽外观的过分追求,更多新奇多媒体元素的加入,看上去高端大气却并无实际意义的交互方式以及编写复杂甚至不亚于一款功能软件脚本代码,如此种种成了评判一款多媒体课件好坏的标准。但是,就像前文提到的,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教学是为其服务的手段,而课件只是帮助手段为主体服务的工具而已。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追求的并非是其多么的强大,而应该是以其实用性为主,考虑是否能满足正在进行的教育工作需求。
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是程序员,都能开发编写出功能强大、运行稳定、结构合理、界面友好的应用软件充当教学控件。而教学工作有其特殊性,它无法接受大型软件那样持久的开发周期。课件或多或少都有其时效性的。因此,此次课题的设计实现将以实用、易用、小巧、运行速度快、制作难度低以及开发周期短等作为制作原则。以求论证此原则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是否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各项需求。传统多媒体课件制作时,一般需要制作人员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实践摸索,或者求助与其他专业人士来帮忙制作,大家分工负责,群策群力完成。一般要经过脚本撰写、素材准备、资源整合和修改完善几个步骤。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也许在功能和精美程度上会很出色,但工程量太大,开发制作周期也过长,很容易造成赶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制作出的课件并不一定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完成的课件很可能只是一个类似花瓶的存在。
在制作准备阶段,尽量以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根据之前的可行性和需求分析结果,选择最简单高效的工具、模板以及多媒体素材。多媒体素材按照必要、可有可无和不必要三个方面划分,凡是不必要的就不去理会,只有可有可无和必要的才着手收集。课件制作阶段,利用上一阶段准备的工具和素材,按照第一阶段需求调查的功能要求和时间进行制作。除必要素材必须添加外,对可有可无甚至是不必要的素材,要尽量不加入到制作的课件中去。修改完善阶段,可以在课件投入教学使用前,对制作好的课件做测试,原理也同软件开发中的黑盒测试原理近似,主要测试需求分析中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混合式教学模式已逐步在教师教学中推广,多媒体课件作为混合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能否最大化地发挥,直接影响到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本文依据它的特点及在使用过程中已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以实用性为主,不宜过分渲染,不宜精雕细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