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黄州寒食诗帖》研究综述

2021-12-03 20:24李育慧
艺术品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原田寒食题跋

李育慧

一、题跋与流传情况的研究

《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帖》)作为苏轼的真迹从宋代留存至今,其经历可谓颠沛流离,在国内外多处停留。又因其后附多位名家的题跋,而且题跋中多多少少都涉及其流传情况,故而较早地引起学者的关注。关于《寒食帖》流传情况的研究,有日本学者近藤一成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与宋代士大夫》中对最早收藏《寒食帖》的张公裕及其家族作了考证,并对黄庭坚与张縯的题跋过程及时间进行了详细地辨析。由鹤田武良撰文,蔡涛翻译的《原田悟郎先生访谈》中,原田悟郎谈到《寒食帖》由他带回日本,从郭葆昌亲戚处买到,“辛辛苦苦”地“贴身”带回到日本;也讲到《寒食帖》经历了三次火灾的事情。衣若芬的《原田悟朗口述苏轼〈寒食帖〉东售日本之疑谬——文图学视角的理解》一文从文图学视角分析了原田悟郎的口述内容,并对原田悟郎口述《寒食帖》东售日本的经过提出怀疑,认为其口述可能存在夸大、捏造事实的成分。唐林的《从〈黄州寒食帖〉题跋印章考察其庋藏递传历史》、陈阶晋的《〈寒食帖〉漂流记》以及王琳祥的《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沉浮记》等文,皆通过题跋、印鉴与相关资料的整合,以时间顺序对《寒食帖》的流传过程展开叙述。对《寒食帖》经手人与途径大多一致,仅有方辉主编的《国宝档案》以及吴克敬的《书法的故事》认为《寒食帖》在日本曾由西川宁收藏过。

黄庭坚在《寒食帖》上的题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黄庭坚题跋的研究较多。黄庭坚题跋内容便有多处异议,第一是“李西台”所指为“李邕”还是“李建中”学界便存在不同看法,张清治、洪惟助认为是“李邕”;熊文、衣若芬认为是“李建中”。第二,“于无佛处称尊”一句也存异议,傅申、蒋勋、江兆申、李郁周等认为黄庭坚推崇苏轼,石守谦却理解为黄有与苏对抗的心理1。关于张縯题跋的研究,江兆申先生认为书于淳熙七年左右,但无深入探讨;近藤一成认为张縯题跋时间很可能是淳熙九年以后所作。

二、《黄州寒食诗帖》书写时间的研究

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寒食帖》书写时间问题仍存在异议。

首先,学界关于《寒食帖》是否是草稿展开研究,多认为现存真迹不是草稿。曹宝麟认为《寒食帖》是苏轼的草稿,并将“天下三大行书”均归为“稿草”。衣若芬的《东坡书艺》中,从诗名《寒食雨两首》以及《寒食帖》作品中的修改痕迹推测其具有“罕见的稿本性质”。蒋勋在《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中也将《寒食帖》归为“诗稿墨迹”。姚鹏魁在《苏轼〈寒食帖〉辨析》一文通过分析苏轼作书习惯并与历来稿性作品进行对比,最后以黄庭坚题跋佐证《寒食帖》是苏轼的书作。张恨无的《草稿誊正稿修改稿定稿——书法作品形成过程之我见》中谈到“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也非草稿,而应是修改之后的誊清稿或定稿。”

其次,学界对《寒食帖》的书写时间是否为元丰五年也各执己见。孙楚春与黄寿耀将《寒食帖》时间归于元丰五年,均没有对其书写时间深入考究。蒋勋在《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中也认为“大约1082年”苏轼写的《寒食帖》。衣若芬认为苏轼是在黄州时写的《寒食帖》。裴景福在《壮陶阁书画录》中分析苏轼书写习惯,从苏轼落款“右黄州寒食二首”七字,怀疑是“追忆语”,所以推断“必非黄州时书”。近藤一成根据张公裕去世时间为元丰六年,对《寒食帖》如何流传其手中以及书写时间提出质疑。张刘洋认为《寒食帖》作于元丰二十年,也无深入研究。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表示,苏轼书《寒食帖》时“或可能少晚”,但对具体时间并无深入。张天弓《浩然听笔之所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赏析》一文提到重庆另一版本《黄州寒食诗帖颍州本》,从《颍州本》特征推断应是临作,所以推测苏轼《寒食帖》应作于元丰五年三月至元祐六年十月之间,并更倾向元祐年间。

纵观学界对《寒食帖》书写时间的研究,仍处于推测阶段,并且仍有很多不了解《寒食帖》的学者对其时间的采用不正确,对资料的延续形成误导,故而对其的鉴定迫在眉睫。

三、《黄州寒食诗帖》及苏轼书法在后世的接受情况的研究

彭文良在《苏轼作品在生前的传播形式及其特点》中,将苏轼生前书法作品的传播形式归纳为结集、刻石、抄录、传唱四种,认为其生前的传播苏轼本人也有意推广。

李文秋《论苏轼书法在清代乾隆朝的传承与尊崇》一文论证了乾隆时期崇尚苏轼书法这一现象。

张维红的硕士论文《明代书坛对苏轼书法的接受研究》中,对苏轼书法在明初期与中期的际遇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原因进行研究。

耿鑫的《日本镰仓、室町时代对苏轼书法接受的若干问题研究》肯定了苏轼在日本书法界的地位,并探讨了苏轼对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的书法影响。

张怡硕士论文《苏轼书法在宋代的传播与接受》中,分阶段对苏轼书法的传播形式与接受情况进行阐述,并对其原因有所探讨。

四、有关《黄州寒食诗帖》综合研究

吴域的《〈黄州寒食诗帖〉的一点启示》一文对《寒食帖》诗词内容与书法艺术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并通过《寒食帖》诠释书法艺术中题材、形式、情感的有机融合,才能创造出一件佳作。此文是近年来较早系统研究《寒食帖》的论文,打开了学界对《寒食帖》关注的视野。

曹宝麟在《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中,主要阐释了苏轼对宋代“尚意”书风的意义,并且对《寒食帖》进行了赏析,简要分析了黄庭坚对《寒食帖》的题跋内容。

孙楚春、孙佳、陈傈等人也对《寒食帖》背景、风格等进行综合探讨。很多学者还对《寒食帖》技法方面进行了研究。

李炯峰的硕士学位论文《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章法分析》一文对《寒食帖》的章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刘瑞鹏、张国宏、宗晨、朱艳萍、李长钰等人也做过此方面的分析。

五、结论

以上是二十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对苏轼《寒食帖》相关的研究成果,仍有不足之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帮助,同时也显露出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补充辨证,是《寒食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

注释

1 石守谦《无佛处称尊——谈黄庭坚跋寒食帖的心理》,《故宫文物月刊》1990年第85期,第18-29页。

猜你喜欢
原田寒食题跋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追捕没有尽头
李 明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温暖人心的旅程
日本:高中生享受专用火车站
ТРИ ШЕДЕВР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