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莲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镇明德幼儿园
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它不仅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还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作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知道自主游戏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
要想有效提高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我们还须在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例如,中大班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有的孩子就选择两人一起玩,这样他们搭的东西又快又好。这样幼儿就会在自主游戏中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合作沟通,充分认识到合作力量大,培养其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体现了团队精神。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靠自己平时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支持,教师的适时引导也十分重要。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慢慢形成的,老师应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引导,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首先,幼儿在游戏时,老师不能做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要将自己当成幼儿的一分子,在为幼儿分配游戏角色的时候,要将老师本人也分配进去,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感。其次,老师不能与幼儿争夺主角,要甘于给他们当配角。
在游戏之前,老师先说好游戏的规则及注意事项,如在玩“袋鼠跳”游戏中,每个孩子站在自己的袋子里往前跳,开始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但玩几分钟后孩子们就没兴趣了,老师这时适时引导:“我们想想还有没有别的玩法。”这时大家都在开动脑筋,有的孩子提出三个人一起用口袋抬着玩,两个人推着玩,还有的说让口袋飞起来玩,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如在“小小商店”游戏中,鼓励不爱说话的孩子当营业员,培养孩子的说话沟通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的互换角色,对孩子们的个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必须了解班级里孩子的年龄性格特征,在游戏中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分配角色,这样就能变消极为积极,极大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当幼儿自主游戏的习惯和兴趣得到初步培养后,老师就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介入,放手让他们自主游戏,教师在必要时方可介入。
当孩子们不能继续进行自主游戏时,此时教师的介入、引导、提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大班幼儿在玩区角游戏“娃娃家”时,有个孩子就来告诉老师说宝宝生病了,妈妈去玩了,没去照看生病的宝宝。这时老师到娃娃家里问问,宝宝生病了,妈妈要把小宝宝带去看医生,使孩子们的游戏可以继续玩下去,重启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当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教师可用游戏口吻自然地制止幼儿的干扰行为并提出活动的建议。例如:小班晨间活动跳圈、滚轮胎,有的孩子不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玩游戏,老师这时应指导孩子在游戏时应学会遵守游戏的规则,游戏活动时要和大家分享合作,这样我们的游戏才更加的有意义。
这时老师帮助幼儿分析原因,增加游戏难度,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例如,大班幼儿在利用编织袋玩“袋鼠跳”时,每人准备一个编织袋,玩一会就没兴趣了。这时老师及时介入并提问:“我们大家一起玩好不好?看谁跳得好。”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有的两个人拉着玩,有的三个人抬着玩,兴趣很快便被带动起来,并且增加了游戏的难度。
在每次游戏结束后,老师要问问:“你们觉得这次游戏玩得如何?开心吗?为什么?”让孩子们分享在游戏中的快乐,对于一些在游戏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幼儿,老师要及时给幼儿鼓励,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其他的幼儿给予肯定。
总之,自主游戏有利于孩子们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们个性、社会性以及自主能力的发展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