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路径探析

2021-12-03 19:04赵崇铁
关键词:决策师生领导

赵崇铁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深刻表明了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一、坚持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深化,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得出的宝贵经验,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2]。换言之,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

(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这从法律层面界定了我国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四为服务”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党的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彰显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属性,深刻揭示了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然具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最本质特征。概言之,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与坚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性质是内在一致、有机统一的。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多次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阐明了高校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高校立德树人,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树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是毋庸置疑的。古今中外,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是服务于本国发展需要的,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7]。中国的高校也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培养一代又一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更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党委、行政、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等主体的职能各不相同,处理好党的建设、事业发展、学术科研和民主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的关键所在。在这过程中,必须明确党的政治建设职能在各种职能结构中处于顶层的位置。只有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使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推进高校党的领导、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的有机统一,健全完善高校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实施瓶颈

当前,党的全面领导在高校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党的领导显著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改善,全面从严治党有力推进。但在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生态格局下,仍面临着诸如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够到位,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平衡,党建责任压力传导存在层层递减等制约和短板,亟待进一步深化解决。

(一)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够到位

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核心内容是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高校党委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与总书记的要求相比,一些高校党委在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和保落实等职责上仍有差距,存在党的领导力不够强、部分领域有弱项等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党的建设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就曾深刻指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问题认识不清、底气不足、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和体现到各方面各环节,存在不敢领导、不会领导,只讲业务、不讲政治等现象,党的领导被弱化,甚至落虚落空了[7]。中央和地方党委巡视组的反馈情况也表明,被巡视高校还存在党委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了高校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还不够到位,在一定范围内还停留于理论层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一些高校党委对落实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认识不清,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政治站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差距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工作中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核心机制,且这种机制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中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数高校执行情况良好,但不同院校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有的高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职责不够明确、范围不够清晰、程序不够规范。有的高校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主责主业关系处理不好,把“围绕中心抓党建”误解为中心工作“一俊遮百丑”,对业务工作思考多、谋划多,而党建工作则是可有可无,能做多少是多少,存在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有的高校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分工认定不清,把“党要管党”误解为“党只管党”,片面认为党委只能抓党建,不能“插手”业务,削弱了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8]。有的高校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机制运行不够顺畅,党委领导“讨论决定”,校长负责“组织拟订和实施”,即高校党委作决策,校长负责贯彻实施;由于决策和实施的主要责任人不同,一些高校出现了党委决定难以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三)党建责任压力传导存在层层递减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种评价体系往往更重视招生规模、人才称号、课题、论文数量、获奖成果和实验室规模等指标,对教师个人的评价也偏重于科研成果。受此影响,不少高校形成了过分追求“有显示度”的学术业绩,而忽视党的建设的惯性。不少高校党建工作力度越往下声音越小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党支部组织生活不规范,覆盖面不宽,支部内专任教师只把注意力放在发论文、拿课题和评奖上,而对参加党的活动不感兴趣,党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院系党建机制和工作体制不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和党组织会议的决策内容和程序不够规范;一些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政治责任缺失,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成人和高职院校的二级院系存在党建工作力量不足,专职党务干部偏少,兼职干部精力不足,兴趣不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建设滞后,造成组织体系内纵向链接不力、责任传导不畅,党的话语权存在一定缺位,出现党在高校的领导力和组织力逐级弱化。

三、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路径

习近平强调,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9]。高校有不同特点,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要面向高校特定实际,主动把握和研究党的领导方式、路径,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一)突出政治功能,坚持党管高校办学方向

新时代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提高政治领导力。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高校党委的核心功能是政治领导功能,关键能力是把握全校政治方向的政治领导能力。高校党委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紧抓实,将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贯穿到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强“四个自信”,履行“四个服务”,为加快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

2.提高思想引领力。高校作为高知群体和青年学子荟萃之地,历来是各种文化思潮率先争夺的场所,尤为容易产生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碰撞,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站稳守好这个前沿阵地,高校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切实增强教职工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切实抓好“三进”工作,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3.提高群众组织力。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是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关键之举[10]。习近平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1]。高校党委要紧紧依靠师生,宣传动员师生,广泛凝聚师生,把师生团结组织起来,形成落实党的各项工作部署合力。

4.提高社会号召力。高校党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新时代群众工作能力,坚持群众路线。学校出台的制度要广泛征求师生意见,认真向师生学习,从师生中汲取智慧。要切实把师生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做师生的贴心人。要深深根植于群众之中,和广大师生打成一片,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团结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党委的领导力,从而履行好党委的职责。

(二)围绕决策运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科学决策,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在高校建立起一个决策科学、运行高效、保障监督有力的工作格局。

1.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决策可行。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根本途径,是确保决策落地实施的前提。其特点是通过民主集中制,进行集体决策,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减少或防止出现决策偏误。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以科学决策为主线,通过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明确“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明确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实行党政一把手末位表态、重大事项票决、纪要记录会签审核和决议事项督查通报等制度,优化决策程序,确保学校各项决策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确保各项决策民主、科学、可行。

2.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确保决策执行。班子成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决策,并按照分工安排严格履行职责,是保证决策有效实施的基本要求。而能否切实落实集体决策与个人分工,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至关重要。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情况和集体决策执行情况。高校班子团结,配合默契,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完成集体决策事项所分担的任务,学校领导体制运转便较为有效;如果出现党政不合的情况,这种领导体制就会成为学校工作的掣肘,使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无所适从,进而影响到高校的各项工作。只有每个进入党委的人具有优良的个体素质与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真正树立起党委的权威,才有利于真正实现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12]。

3.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实现决策监督。高校党委要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谈心谈话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通过沟通协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教职工监督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到位的情况作出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必要时对班子进行调整”的规定[13]。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贯彻执行这一制度情况的检查,可将其作为巡视工作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巡视和考核结果作为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筑牢基层堡垒,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高校能不能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党的组织体系是否健全,党的建设是否抓得到位,师生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高校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1.突出理论武装。一要夯实思想根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院(系)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构架“十大育人”的载体平台,增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和教风学风建设。三要凝聚师生力量。注意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进共识,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引领师生听党话、跟党走。

2.坚持基层导向。一要健全组织体系。全面构建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14]。在学校机关层面,优化党的办公室、组织、宣传、统战、机关党委等党务部门职责配置;在党支部层面以有利于开展组织生活,有利于发挥支部和党员作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设置,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的领导工作格局。二要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和党组织会议制度,不断规范院系党建工作,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院系党组织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压紧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使基层党组织切实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三要弘扬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在高校树立起大抓基层、严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共教育部党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严格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和民主评议等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3.强化党建引领。一是注重党建引领大局。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围绕内涵建设,把方向管大局,定好学校发展总基调,推动事业明确方向、正确发力、科学发展;定政策抓改革,科学决策,确保各项工作不走偏、不走样;保落实促成效,常态开展督查督办,保证校党政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注重党建引领教学科研。推动高校教师党支部向教学科研一线延伸,把党支部设在学科专业、科研队伍、重点实验室、科研试验场之中,推进学术带头人与党建带头人有效融合,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同频共振。三是注重党建引领师生成长。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着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力量。实施大学生党建引领工程,推进大学生党建进班级、进社团、进公寓,强化青年学生政治培养。

猜你喜欢
决策师生领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麻辣师生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