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广 叶志华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部署。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胜利,乡村振兴成为新的阶段目标,昭示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出现历史性转移。高校青年学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人才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结合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情,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基层调研实践,投身一线创业就业,用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多方面创新创业机会和利好政策。通过大学生带头进乡村,带动基层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发展变革,同时呈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数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深入中华民族骨髓,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寻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适配度高的发展契合点,方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脱贫攻坚胜利到乡村振兴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是我国农村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针对乡村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矛盾结症,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之做出战略布局,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有序解决乡村发展若干问题,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为化解“三农”问题提供思路补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7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高校落实职能,进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反哺农村基层、关注留守儿童和老人状况、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在带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贡献力量[1]。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师生团队开展的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基于‘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策略下的岭南茶文化传播研究——以潮州市浮滨镇为例”,即以乡村茶产业发展、茶文化推广、茶收益增值为样本展开研究,调动生源地大学生反哺家乡热情,针对性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进而为当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稳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六保六稳”的重要工作。高校亦期待通过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发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精准施教,实现职业规划前置,缓解就业压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广阔的就业、创业机遇。例如,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毕业返乡创业;通过乡村教师计划、驻村驻点扶贫等来引导大学生奔赴一线发展,拓宽大学生就业路径,进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2]。
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转型期,高校学生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群体,掌握着各门类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在乡村产业升级发展中可助力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方方面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其对精神文化、生态文明及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农耕文化体验游览”“乡村一日游”“产业+”“红色乡村之旅”等新型旅游模式逐渐兴起。要想抓住人们对“田园式文旅”的体验契机,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生态体验等融合成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必然需要策划、包装、设计、推广及农产品科学养殖(种植)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大学生则是最佳的人才储备资源,其学习创新能力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比传统的农民群众高,势必有助于解决乡村从业人员生产力结构问题,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3]。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城乡发展的结构矛盾、农业产业的布局失衡等均需要将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商业模式(如电商网销、直播带货)等运用到乡村振兴发展中,在守好农耕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本项课题研究中,学生团队以潮州市浮滨镇茶叶产业发展和岭南文化传承作为新的产业文化进行营销推广,拉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提升了茶叶产量,提高了产品销量等,取得了实质效果。足见,大学生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助力产业发展增效,提升乡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同时帮扶农民群众接触新事物,提升其综合素质,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新方式。
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其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追求、对健康无污染环境的向往、对远离城市喧嚣的渴求等,促成了乡村度假、体验市场,以之为契机,打造如本项课题提到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孵化“农家乐”“果园采摘”“旅游观光”和“特色民宿”“农家绿色产品”等多形式创意文化旅游产品[4]。这些创意均需青年学生通过生活观察,结合专业知识和时代潮流加以创造培育,在赴乡村就业创业时进行调研孵化,既获得丰富的经济回报,又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因城市生活资源紧缺,许多生活必需品,如瓜果蔬菜和肉禽蛋类等,饱受农药、催熟剂等化学药品危害。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可以以此为点进行创业,通过承包蔬菜大棚、果园农庄、养殖基地等,借助政策扶持,引进先进技术,以“绿色”“健康”“无公害”为产品开发生产理念,加强品牌规划,并利用学科知识,为乡村致富、带动乡村产业升级发展做出贡献[5]。针对乡村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受到乡村交通环境和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农民对农产品的加工、产后储藏、保鲜、商品化处理能力不足,农产品在相应季节集中上市,增加了市场风险,一旦出现滞销现象,就会导致价格下跌、产品卖难,既影响农民增收,又造成很大的浪费。大学生可以借助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独特见解和宽阔的视野开展直播带货、电子商务等,释放农产品销售压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乡村农产品供应链,结合乡村特色农产品来打造品牌,让更多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实现农产品产业升级,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离不开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联动。以往乡村发展滞后多因销路不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例如,本项课题调研时发现传统农村物流业发展不足,快递不能精准投放(只能配送至乡镇固定物流点),导致农村居民购物不便及产品销售不便。因此,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一是可以着力破解资源出入难的问题,创办物流业,加快电商经济发展,为乡村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捷径;二是可以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利用国内通用的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开拓业务,对农产品和文化创业产品进行创意销售,带动广大农民致富;三是可以借助“互联网+农业”商业运营模式,推进新型扁平化C2B供应链订单农业模式等,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如借助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打造“网红乡村”“网红产品”等均是适合青年学生特点、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农村父母都希望孩子走出农村,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留在城市生活打拼。农村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就业,多不会被家长认同;而原本成长在城市的学生毕业后前往乡村创业就业同样得不到支持,家长会认为经过大学锤炼的高材生毕业到农村是“学无所获”“抬不起头”。因此,为助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首先需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高校要在大学生在校培养期间,激发其赴乡村就业创业的激情,将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精神讲透彻,构建起大学生毕业后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情感认同和心理支持[6];也可通过大学期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等,激发学生走进农村、体悟艰辛、激发梦想的情怀,通过社会实践提炼育人成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并鼓励学生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展现出彩人生。政府必须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政策在全社会的宣讲宣传,使家长和社会各界清晰认知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和利好优势,进而使大学生获得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支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我国不断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创新创业在全社会得到普及推广,创业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元素,但当前创业教育多是针对社会群体(往往是青年,多为高校毕业生)提升创业成功率的目标性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基层创业就业的针对性帮扶培训较少。因此,应通过政府部门联动,动员创业培训机构与高校、乡村等多方联合,组建帮扶团队,增强大学生赴乡村创业就业的规划教育培训,更加精准高效地指导大学生在乡村成功创业。当前,多数高校成立了创业学院,增加了创新创业的实训和理论课程,侧重将基层创业(特别是乡村创业)的成功案例介绍给学生,通过真实案例坚定在乡村发展的信心[7]。但仅依靠高校还不够,政府部门也应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实证模拟和决策咨询,如大学生在企业初创中遭遇风险和困难时应予以其帮扶和决策咨询,鼓励大学生更好地在乡村发展中拓宽视野、增强竞争力。同时,应就大学生支援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创业给予政策倾斜和专项资金申报扶持,形成多方合力打造大学生乡村创业就业的决策帮扶团队,激发大学生到基层发展的动力和热情。
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其创业能力。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少,且涉及乡村创业板块,学生对乡村振兴政策的认知度不高;除农林牧渔相关专业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目标以城市新型小微企业为主,培养大学生返乡创业、赴乡村开拓市场的意识不够。因此,高校应顺应国家政策发展导向,设置系统的乡村振兴创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掌握乡村振兴的先机,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同时,高校可建立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团队,根据学生生源地信息,一是科学评估分析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的可行性;二是对有意愿前往乡村发展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帮扶,提供周边资源,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三是整合资源建立针对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交流协作组织,使毕业生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在乡村发展的各领域取得实质成效[8]。
实现人才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形成多方面资源汇聚的良性循环,是解决好乡村振兴发展问题的关键。应立足高校学生就业现状,结合国家战略发展形势,形成高校、社会、学生、乡村联动的传导机制,通过大学期间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调研和公益服务活动,树立学生报效国家、服务基层的意识,在毕业前以创新创业课程等系统讲授乡村创业就业的政策、案例、技能、风险防控办法,鼓励学有所成的大学生为国家基层发展贡献力量。广大乡村也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为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赴乡就业发展搭建平台,进而以“双向传导”机制共促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