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钧强,张燕青,董 莉
(1.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1;2.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 凤翔 721400)
陕西省宝鸡市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0万hm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8.67万hm2左右,总产达到80万t以上,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57%左右,在当地粮食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种粮比较效益普遍性偏低,农业副业化、小农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之农业生产投入成本逐渐提高,尤其是农民盲目施用水、肥、药等现象严重,小麦产量、品质参差不齐,成为限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还会导致耕地土壤板结,农田污染严重,最终危及人身健康。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集成与推广优质小麦节本增效技术,建设节约型农业,实现小麦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玉米收获后,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秸秆,抛撒于地面,再进行深耕或深松25~30 cm,加深土壤耕作层, 打破犁底层, 增加麦田对降水的蓄积,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和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平均2~3 a进行深耕或深松一次效果较好。同时在作物生育期间适时划锄镇压、覆盖,消除明暗坷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根据土壤墒情和降水情况,制定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在小麦生育期内,灵活选择浇好1~3次关键水,每次灌水375~600 m3·hm-2,全生育期灌水总量控制在1 200~1 800 m3·hm-2,从而大幅度提高灌水的生产效率。历年生产实践表明,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不浇越冬水、返青水,只浇拔节、灌浆水,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基本灌水模式。
有机肥作为底肥,在播种前结合深耕或深松将有机肥全部作为基肥深施入土壤,每667 m2施用有机肥3 000 kg,或优质腐熟圈肥1 000 kg,充分配合施用无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培育壮苗、提高产量、提升品质。
水浇地采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秸秆粉碎长度低于10 cm,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被均匀洒在田地之中,此时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最好是边收边耕埋;旱地应采用小麦高茬秸秆还田技术,留茬高度为30~50 cm左右,能有效补充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田污染,提升生态效益。
根据不同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制定配方施肥方案,应用小麦专用配方肥,水浇地选用47%养分(氮∶磷∶钾为27∶12∶8)配方肥,底肥667 m2施60 kg;旱地选用45%养分(氮∶磷∶钾为28∶12∶5)配方肥,底肥667 m2施50 kg。同时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拔节后期结合灌水或降雨667 m2追施氮肥10 kg,能大幅度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小麦播种前,每667 m2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3~4 kg,或选择药硅(毒死蜱+吡虫啉)颗粒1.8 kg,随肥或种子施入,防治地下害虫和蚜虫,降低病虫基数。对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麦田,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灌根防治,确保小麦苗齐、苗匀。
3~4叶期,针对麦田阔叶杂草,采用28%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7.5 g对水40 kg进行喷雾防治;针对麦田禾本科杂草,可在冬前选用3%甲基二磺隆(世玛)乳油25~30 mL或15%麦极可湿性粉剂30~40 g,对水30~45 kg进行喷雾防治;化除作业时,气温要求5~10℃为宜,防止重喷漏喷,避免产生药害,影响小麦品质。
采用自走式四轮喷杆喷雾机,选用25%戊唑醇悬浮剂15 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尿素500~1 000 +磷酸二氢钾150 g对水喷雾,在小麦灌浆前期进行“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两次,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麦蜘蛛、蚜虫,增强叶面养分供应,提高籽粒结实性和小麦千粒重,为小麦产量增加、品质提升保驾护航。
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可以使农民获得高产出、高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必将会导致地力水平下降、农业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耕地产出效益也会逐年降低,只有绿色环保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依靠科技进步,从细微处着手,立足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角度,促进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小麦冬前化除技术、深耕播种新机械、科学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及飞防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灌水减量增效、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确保农业增产增效,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