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学术研讨会议综述

2021-12-03 14:27:28邵思民
八桂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侨乡华侨华人

邵思民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2021年10月16日,第五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玉林师范学院召开。研讨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玉林师范学院和广西民族大学主办;广西华侨历史学会、玉林市侨务办公室、玉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协办;广西侨务理论研究基地和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了本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学术研讨会分开幕式、专家主旨演讲、专题讨论和闭幕式四个环节。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陈洁、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林振龙、玉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唐仁郭、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铭彬分别为开幕式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一省教授主持。

在专家主旨发言环节,云南大学段立生教授作了题为《日本古籍〈华夷变态〉与明清华侨史》的演讲,他认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大变动时期,日本古籍《华夷变态》正是编撰于这段由“华”变“夷”的历史时期,并真实地反映了这段时期中国的政局变化,研究《华夷变态》对了解明末清初时期日本的华侨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华中师范大学李其荣教授进行了《国际移民的重要贡献〈2020世界移民报告〉解析》的汇报,他指出,当前国际移民是一个突出的国际和国家政策问题,研究国际移民则主要是促进对移民问题的理解,移民是创业创新的动力,并且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江苏师范大学张秋生教授发表了题为《江苏华侨华人发展史中的华商述评》的演讲,他指出,21世纪以来,江苏新华商对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提升江苏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江苏创新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链形成、推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海南师范大学唐若玲教授分享了题为《“你爷爷为什么去南洋?”》的文章,她阐述,先民当年下南洋的原因主要是求得生存,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文昌、琼海和万宁成为海南下南洋最多的三个市县;玉林师范学院石维友教授作了题为《华侨华人智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的汇报,他认为,华侨华人智库建设人才队伍要专业化,经费来源要多元化,同时,广开献智和献策的渠道,产出高质量成果,处理好智库的依赖性与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研讨会的专题讨论环节主要围绕“海外华商与中国经济发展”“侨务与侨乡”“华人社会与文化”“国际移民与文化”4个主题开展讨论。

专题讨论一:“海外华商与中国经济发展”

该专题由桂林旅游学院张坚教授主持,江苏师范大学张秋生教授作点评。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发表了题为《海商时代印尼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初探》的演讲,他指出,海商时代始于先秦,至秦汉时期得以发展,唐宋以后进入繁荣阶段,在海商时代从事海外贸易的海商已将印尼与中国连接起来,印尼与中国的贸易也逐渐得到发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顾军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海外华商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演讲,他认为,一些海外华商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在海外立足和发展,甚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们仍然怀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回报祖国;云南师范大学余媛媛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斯里兰卡华商的形成、互动与趋势》的演讲,她表示,斯里兰卡是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由于地缘优势,华侨华人在斯里兰卡形成了独特的华商群体;广西民族大学的两位博士生郑雨来和陈俊源分别作了题为《21世纪以来菲律宾华商现状探析》和《柬埔寨华商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的汇报;此外,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五位硕士研究生罗赞、李莫娴、邵思民、黄琼和苏木兰分别作了题为《多元政策视域下当代老挝华商发展初探》、《泰国华商方言群经济浅析》、《试析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跨国经营模式》、《试论广西华侨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与资源的利用》和《泉州饮食中的南洋元素——以鲤城区为例》的汇报;来自贵港市高级中学的张镇昌、广西艺术学院的硕士生郑开妍分别做了题为《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新路径思考——基于侨港镇旅游发展的探析》、《东兴汇路侨批文化研究探论》的汇报。

回顾各位学者就“海外华商与中国经济发展”专题的讨论,本专题的点评人张坚教授认为,整体上各位分享文章的作者们在学术史回顾方面做得十分扎实,但是创新性还有待加强。他建议,可以深入探究华侨华人研究选题范围、选题时间和空间上的界定。张教授还表示,华侨华人的历史研究必须要具备综合多学科的视野,以人类学命运共同体的眼光看待华侨华人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如此才能体现华侨华人学术研究的新颖性、整体性和世界性。

专题讨论二:“侨务与侨乡”

该专题由云南大学段立生教授主持,海南师范大学唐若玲教授作点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刘芳彬副教授分享了题为《百年党史视域下的侨务政策和侨务工作》的文章,她认为,中国是一个侨务大国,侨务政策和侨务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学术热点;来自玉林师范学院徐文永讲师分享了题为《“三企入桂”背景下浙商(侨商)参与广西侨乡发展研究》的文章,他指出,浙商发挥在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广西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优势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姗副研究员发表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归侨群体的“五个认同”研究——以广西侨港镇为例》的演讲,她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丰富的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与有机统一;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张钊编辑发表了题为《潮汕侨批中所见的民国年间暹罗华侨对子女教育的态度》的演讲,他指出,除了汇款回乡外,在外谋生的华侨往往也会十分重视家乡子弟的教育问题。家中子弟的入学情况、功课成绩、文字能力乃至家庭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训练都成为他们在书信中不断提及的话题;温州大学方明教授发表了题为《基督教中国化的人类学思考——以浙南侨乡龙现村为例》的演讲;温州大学李勇教授发表了题为《侨乡族谱海洋移民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以南安〈琉瑭戴氏族谱〉为例》的演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建林编辑分享了题为《侨乡文化的创意呈现——以〈千年古韵 画说容州:线条下的八桂侨乡文化〉为例》的文章。

唐若玲教授就本专题的讨论表达了感想,她认为,“侨乡和侨务是华侨华人研究绕不开的两个重要主题。侨乡是联系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纽带,也是经济建设重要的推动器。学者们的分享既关注到侨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联系,也探讨了侨乡与宗教、族谱、移民和艺术等主题的关系,让人大开眼界。沿着这样的研究思路,未来华侨华人研究中的侨乡、侨务主题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

专题讨论三:“华人社会与文化”

该专题由玉林师范学院石维有教授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黄英湖研究员作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宋燕鹏编审发表了题为《神缘集聚、地缘认同与社群统合——1957年马来亚独立前马六甲广东社群的形成与演变》的演讲,他阐述,马六甲广东会馆是依赖中国原乡行政区划等级而形成的马来西亚的“层累的行政区划等级制”地缘社团,分析了大马各地区华人社群的组合模式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跟随各地区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华人移民的内在发生机理去形塑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庞卫东教授发表了题为《从混乱到有序:爱尔兰华人社会探析》的演讲,他解释,自20世纪末爱尔兰对中国开放留学签证以来,华人开始大规模进入爱尔兰,各种类型的华人社团也随之出现。同时,以个人网络为基础和以社团为纽带的社会网络逐步形成;暨南大学潘玥副研究员分享了题为《20世纪末来华印尼华人青少年的远距离民族主义》的文章,她以印尼的“黑色五月暴动”为例,阐述当时的部分华人将子女送往中国大陆“避难”,随后在印尼局势相对平稳后返回印尼定居,他们对“印尼华人”认同稳固,在大陆期间产生了特殊的远距离民族主义,让他们依然感受到母国的重要性;北京中华文化学院刘静讲师分享了题为《社会空间视角下海外散居华人的共同体构建——以美国S县华人为例》的文章,她以美国S县散居华人为例,阐述了社会空间维度中的海外散居华人共同体,从而为散居的华人同胞构建共同体的理论框架;玉林师范学院李未醉教授分享了题为《三州府华人会党的内斗和殖民当局的措施——以〈三州府文件修集选编〉为中心》的文章,他指出,三州府华人秘密会党在华人社区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英国殖民当局在治理三州府的过程中对华人秘密会党先后采取利用、限制和取缔的政策,并蓄意利用华人社会的内部矛盾,使用“以华制华”“分而治之”的伎俩,企图达到维护殖民者利益的目的,华人会党的内斗给华人社会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广西社会科学院任旭彬副研究员分享了题为《“刘三姐文化在东南亚传播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课题简介》的文章,他阐述,东南亚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文化地区,在政治方面认同和效忠入籍国,在文化方面仍然认同与坚持来自中国的民族文化与传统,这对民族国家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温州大学王祎副教授在题为《2020年俄罗斯侨情概览》的汇报中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俄罗斯经济总体下滑,但农业和零售业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疫情期间,两国政府和人民相互扶持,守望相助,在移民管理领域,俄罗斯加强了双边人员往来的监管;温州大学徐辉副教授在题为《疫情与海外华侨华人研究:以温州及温籍华侨华人为例》的演讲中,指出温州及温籍华侨华人在抗疫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侨团侨领则起了关键的带领作用;华中师范大学詹娜副教授分享了题为《公共卫生危机下法国华侨华人的应对》的文章,她认为,公共卫生危机爆发以来,法国经济发展受挫,法方媒体歪曲和抹黑中国的报道屡见不鲜,种族歧视和排外行为泛滥,尤其是针对华裔的歧视,在危机面前,法华侨华人不做“哑裔”,力图降低法国社会对中国以及华侨华人的负面印象,开展慈善捐赠,分享抗疫经验,塑造正面的中国形象;北部湾大学薛可副教授作了题为《马来西亚华人鬼节仪式中的儒教文化探讨》的汇报;河池学院莫上崇助教作了题为《越南胡志明市华人舞龙舞狮近现代发展探析》的汇报。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黄英湖研究员点评指出:“华侨文化和华人文化是东南亚中华移民文化的两种不同形态,是‘落叶归根’侨居心态和‘落地生根’定居心态的文化表现;华人文化认同是作为主体的华人对华人族群共同文化的认可、肯定与接受;东南亚华人文化认同是由个体、社群和族群等主体文化认同构成的多层系统,具有多重多样的认同结构,是传承性和变异性相统一的动态过程,也是差异性和共同性相统一的文化过程。”

专题讨论四:“国际移民与文化”

该专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宋燕鹏编审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李其荣教授作点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鲍立刚教授在题为《中国人迁移印尼的历史变迁与贡献》的汇报中指出,中国历朝历代的国人在迁移印尼谋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为印尼国家建设和反抗西方殖民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华侨华人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在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传媒大学陈煜讲师发表了题为《匈牙利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探析》的演讲,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17+1合作”的不断加深与推进,两国交往、合作日益频繁和紧密,高层交流和在政治方面的互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匈关系进入最佳时期;南京大学杨菁华博士作了题为《多元流动与交流共生:阳朔国际移民的目的地基础设施能动性实践》的汇报,她探讨了两个问题:阳朔国际移民整体概貌如何?他们在当地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适应动态过程?她表示,移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展现自身的能动性,从而进行当地的基础设施重建;嘉应学院周云水研究员在题为《海外华人的“后事”与原乡的传统赓续——吉隆坡广东义山档案资料搜集整理研究》的汇报中指出,海外华人对“后事”的安排,充分展示了原乡传统的赓续,并以吉隆坡广东义山档案资料为研究,指出海外粤籍华人借由义山管理组织形成祭祀的传统,以及凝聚社会认同、重建伦理纲常与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整合族群力量和维持华人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力量;广西艺术学院黄艺平教授发表了题为《澳档个案研究:致力于航空救国的中国留学生谢晋爵》的演讲,她以一份澳档资料为例,揭示中国留学生在澳洲完成飞行课程后,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为祖国效力的过程;广西大学林昆勇副教授分享题为了《华人与海洋:东南亚和平海洋空间与和谐海洋社会的构建》的文章,他认为,依托于海洋的媒介链接,是发挥华侨华人社群的力量和构建东南亚海域华人人文网络的有力保障,更是环北部湾地区的华侨华人应承担的文明使命;北部湾大学林澜副教授作了题为《副文本视角下东南亚中国古代小说的译介研究》的汇报;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丁美丽作了题为《跨国主义视域下近代江苏海外移民探察》的汇报。

华中师范大学李其荣教授点评指出:“国际移民是一个突出的国际和国家政策问题。移民对输入国和目的国是否有贡献,这是学术界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这些文章深入阐述了复杂的新兴移民问题,对移民的贡献做了深入分析,对此认为,移民为世界提供了动力源泉,移民在经济领域的贡献以及移民为来源国和目的国提供了劳动力,尤其是解决了目的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移民汇款对来源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外侨民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方式,是移民创业创新的凝聚动力。”

本次学术研讨会闭幕式环节由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王柏中教授主持,暨南大学高伟浓教授致闭幕词。王柏中教授指出,本届会议对于推动海外华人和中国侨乡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侨乡文化有助于提升广西在文化建设中的特色度、自信度、参与度等现实意义。高伟浓教授认为,各位学者的研究为广西侨乡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展现了国内外华人与侨乡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共识。高教授就未来华侨华人文化研究提出两个方向和认识:一是在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华侨华人研究既要重“学术性研究”也要重“智库性研究”;二是既要重传统历史学学科的研究,更要重视综合性学科的研究。

此次第五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华侨华人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展示了海外华侨华人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华侨华人文化研究的发展,为侨乡文化的发扬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和空间,更有助于加强对广西籍华侨华人和侨乡文化的探讨与研究,对广西侨乡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侨乡华侨华人
何为“华人”?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58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东方企业家(2022年6期)2022-06-20 08:57:35
我的华侨老师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华人时刊(2020年19期)2021-01-14 01:16:56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
“走基层·侨乡行”中央媒体江苏行圆满结束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03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2009年4期)2009-05-22 09: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