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主持人: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 李建成
·主持人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太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综合课程,应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也进一步强调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高度重视以真实世界中具有个人和社会意义的概念、主题、问题、方法来整合课程资源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问题及社会形成整体性认识。
由此可见,“课程整合”一直是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课程整合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很有意义,且从理论上讲也十分可行;但从实践层面看,无论是学校还是区域想推行将“多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的难度都很大。近年来,江苏省一些学校积极开展“学科+”课程的校本探索,试图通过“学科+”课程建设实践推进课程整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学科+”课程不是简单的学科合并,而是基于学习的需要,以某一门学科为逻辑起点,追求学科内、跨学科、超学科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学科+”课程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合并,而是基于问题解决,以某一主题或项目为逻辑起点,有主次、有重点地将解决问题的多种教育资源进行融合。
从当下一些学校的校本实践来看,“学科+”课程改革的探索主要通过“课程基地”“综合实践”及“学科融合”等路径展开。“课程基地”是以探究某一主题或项目为目的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是以解决某一问题为目的的“学科+”课程,“学科融合”是以建构某一知识为目的的“学科+”课程。未来,研究者和实践者要继续深入研究课程整合的路径,优化整合课程的教学方式,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本期专题围绕“学科+”课程的校本实践,邀请业内长期关注、从事、研究课程改革实践的专家、学者,就课程整合的路径之一,即“学科+”课程建设与实践的现状和趋势发表观点,期待能为当下及未来的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