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红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诊治经验

2021-12-03 10:20吕莹杨国红
医药与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反酸反流病机

吕莹,杨国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肝胆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是指胃或者十二指肠内的物质倒流,进入食道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以反流、烧心为典型症状[1]。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为5.77%[2]。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所用名称,中医无此疾病,与其临床表现相似的症状,在中医学中属于“反胃”“吐酸”“吞酸”“食管瘅”范畴。2007年,与北京举办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3]会议中,“吐酸”“食管瘅”成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名称。胃食管反流病一般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错杂缠绕引起,病因、病机复杂。杨国红教授根据患者不同程度的症状、脉象、舌象,运用消化积食、健脾祛湿、温中散寒、滋阴疏肝的治疗原则对其进行辩证论治,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的目的。现对其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进行总结。

1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及病机

胃食管反流病一般由多种病因导致,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在临床上单独的病因导致的病例较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单纯病因,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全面考虑辩证论治才是治疗的关键。关于本病的病因,中医认为是由于感受外邪、情志不遂、饮食不规律、气血不畅等所致[4]。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胃虚弱、肝胆失于疏泄,最终胃气上逆[5]。既往研究中,中医学家对其病因病机都有各自的观点,如刘慧娟、周毅教授[6]认为本病是脾胃虚弱、思虑过度、饮食不规律导致胃气上逆、脾胃失调。孙佳琳等教授[7]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胃气上逆引起,认为肝郁脾虚则是引起胃气上逆的主要病机,认为“胃以降为顺”。杨国红教授基于长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实践,认为本病与肝、胆、脾、胃都有一定的关系,饮食积滞,脾胃失衡;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胃失和降;中阳不足,湿邪困阻,湿阻于胃,病位在主要在胃部和食管,具体见个体差异,根据实际分析病因病机,总结出了常用的治疗原则,即消化积食、健脾祛湿、温中散寒、滋阴疏肝。

2 治疗原则

2.1 消化积食

饮食积滞,脾胃失调,升降失常,若单纯实证者,必先化其积滞之邪,多采用丁香、保和、曲术、越鞠等中药药丸进行促进消化、消化积食;若因虚至积者,需以健脾为主,以消化为辅助,将槟榔、山楂、萝卜、神曲、麦芽等药材加入二陈汤或六君子汤中;若食积化热,也可加入黄芩、栀子、黄连等药材。

2.2 健脾祛湿

由于肝气郁滞日久疏泄失常, 影响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就会出现湿症的临床表现, 湿阻于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引发胃食管反流病[8]。湿邪致病逐渐受到医学家的重视,恣食肥甘、饥饱无常或长期摄入酒精均会引发湿邪, 主要体现为恶心胸闷、纳呆倦怠,舌苔厚腻,脉象滑。健脾祛湿适用于体内湿痰,脾虚或有体内虚寒者,如虞天民云[9]:“吐酸者,吐出酸水如醋,夹痰居多......自成酸矣......则痰与水并出......治用二陈汤,加栀子、姜炒、黄连、苍术、白术,少加吴萸......。凡治酸必少用吴萸者......。”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如白术、苍术,祛湿化痰,吴茱萸能够温中散寒,加入少量黄连、栀子。其他药方,如平胃散、健胃汤、茯苓汤、补中益气汤等皆可加减使用。

2.3 温中散寒

中阳不足或湿邪困阻,饮食水谷不消,积滞成疾,温阳化湿之法自在其列[10]。如薛生白云[11]:“吞酸,多属脾虚木旺...... 清气化痰之药,多致便泻食少而危,此证当用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炮姜、木香;若脾肾俱虚者,宜用六君子汤,加补骨脂、肉蔻。中气虚弱者,宜用理中汤,加吴茱萸;其有郁火...... 宜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木香,送左金丸;中气虚寒者,宜用附子理中汤。”胃食管反流病多因劳累过度、辛甘肥腻、脾胃失调、日久湿邪内伤,中气不足。脾气不升则寒从内生,脾病多为虚证,亦为“寒化”之基础:胃气不降则热从内起,胃病多为实证,常为“热化”之基础。当喜燥恶湿之脾与喜润恶燥之胃,两者同病,则为寒热错杂之证[12]。

2.4 滋阴疏肝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复杂,病程易反复,许多患者容易情绪激动,究其原因为肝失疏泄日久,气郁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清·魏之绣以一贯煎主治吐酸、胁痛、吞酸等肝病,验之临床效甚佳。加减使用左金丸合逍遥散,可治疗肝火旺盛、胃中湿热。左金丸见于《丹溪心法》卷一·火六[13]“左金丸,治肝火。一名回令丸”,具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以治疗呕吐、口苦、吞酸、胸脘痞闷、胁肋胀痛、无食欲等肝火犯胃证。

3 典型病案举例

李某某,女,31 岁,2019年8月21日入院初次就诊,主诉反酸、烧心,并伴随胃部不适,病程约半年,于当地医院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服药后症状减轻,但此后病情易反复,时好时坏,时轻时重。于2019年8月23日进行胃镜检查,根据结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LA·A 级,胃窦炎,给予西药(铝碳酸镁)治疗1 个月,效果不甚显著,门诊以“胃食管反流病”收入本科。入院症状:反酸、早晨口中干苦,胃部不适明显,灼热感强烈,食欲减退,大便稍干燥,每日一次,小便正常,舌质稍紫暗,舌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吐酸—肝郁脾虚,瘀热互结证。诊治方法应以疏肝健脾、药方采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根据症状 加减治疗。药方:柴胡6 g、甘草6 g、建曲20 g、枳壳15 g、半枝莲20 g、炒白术15 g、生姜10 g、白及5 g、 赤芍25 g、莱菔子25 g、海螵蛸15 g、茯苓15 g、黄芪20 g。7 剂,水煎取药200 mL,每日2 次,饭后半小时服用。

2019年9月26日,第二次就诊:反酸、烧心等症状有所改善,胃痛明显,舌苔薄白,舌呈紫暗色,脉弦细。原药方已见成效,根据现存症状稍作调整,继续服用:原配方赤芍减量为15 g,莱菔子减量为15 g,另加薤白20 g、延胡索15 g、瓦楞子25 g、瓜蒌皮15 g。7 剂,水煎取药200 mL,每日2 次,饭后半小时服用。

2019年10月19日,第三次就诊:患者反酸、烧心等症状消失,偶有胃痛,常有口干现象,且常喝热水,大小便正常,舌苔薄黄,舌呈淡紫色,脉像滑润。药方不变,因患者反酸、烧心消失,口干明显。加石斛15 g,瓦楞子改为20 g,白及减为3 g,继服6 剂,并对患者进行随访,2 个月后,自述反酸已痊愈。

患者为肝脾虚若、瘀热互结证,诊治以疏理肝气、调理健脾、抑酸养胃为主,以取四逆散中的柴胡、甘草等调理肝脏、脾胃,因患者伴有血瘀,赤芍能够有效活血化瘀;茯苓与黄芪具有补血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黄芩、半枝莲则能够清热去湿,姜能驱寒,搭配寒温并用;海螵蛸中含有碳酸钙,能够起到中和胃酸的疗效;白及保护胃黏膜的功效明显;莱菔子消除胀气。复诊时杨国红教授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对原药方进行适量加减,改善不适症状,效果显著。

4 总 结

胃食管反流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不断有更新的认识,但其发病根源依旧错综复杂。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大多以药物抑制胃酸的产生,部分患者联合促胃动力、保护黏膜、抗抑郁等药物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接受西药治疗后有明显的好转,但停药后,病情反复,时好时坏,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维持长期治疗甚至加大用药剂量,会造成药物依赖、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考虑病因不仅仅局限于胃部而是对全身进行诊断,辅以脉象、舌象;其次,副作用小,减少对西药的依赖性,从根源上改善症状,以健脾祛湿、滋阴疏肝等方式治疗,可逐渐改善病症,增强免疫力,提高患者生活水平。但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见效较慢,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中医调理可以专药专治,针对患者特有的症状及其严重的程度,灵活改变中药剂量,在每次治疗中,须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对其进行辩证论治,灵活用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复发。

猜你喜欢
反酸反流病机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胃食管反流易误诊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一吃红薯、面条就反酸,怎么办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