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云南省农村电商发展问题探索

2021-12-03 12:53赵春山
云南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农村

赵春山

(云南省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云南昆明 650224)

“十三五”以来,全省广大农村与全国一样,随着交通运输条件大幅度改善和网络覆盖面增加,互联网的普及在国家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支持下,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逐渐在追赶发展,云南农村电商发展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全省乡村振兴、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省农村电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物流等基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高原特色农产品深受欢迎。随着“互联网+”深化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村网民数量和农村网购市场增长迅速,农村电商迈入快速发展期,正在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激活农村创新潜力、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发展农村电商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2020年,云南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283.77亿元,同比增长38.34%,在农村网络零售额的占比为48.71%,呈现良好态势。2020年商务部将13个县列入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达105个县,已建成覆盖96个县、993个乡(镇)、6433个村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县级物流集散中心覆盖113个县(市、区)。“十三五”期间,“快递下乡”工程稳步推进,邮政企业网点乡(镇)覆盖率100%,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99.7%,全省邮政快递网点达到11 457个。

二、突出问题和不足

云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规模、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

(一)总量上有差距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年来增长近20倍,增速全国第一,但在总量上与发达省(市、自治区)差距明显。如2019年云南农产品网络销售总量仅为山东的8%、湖北的15%。

(二)购和销上突出表现在上行不足

2020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582.52亿元,但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283.77亿元,在农村网络零售额的占比为48.71%,说明上行与下行不对称问题。云南农村消费多,出去少,相当于“贸易逆差”。

(三)农村电商知识缺乏和专业人才不足

电商是互联网与商业活动结合后的产物,涉及的是现代化的科技知识,农村最缺乏的就是技术和知识,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还需要加强农村电商普及和技能培训。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发展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我国农村电商人才缺口将达到217万人,2025年人才缺口将增至350万人。农产品电商虽快速发展,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8.2%。全国非网民规模为4.96亿人,其中农村人口占到59.8%。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年龄因素。一方面,受农业从业人口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老年农民比例较大等不利因素影响,本地电商人才挖掘与培养难以满足农产品电商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产品电商收益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引进人才水土不服,流失率高,难以持久。

(四)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和无标准

目前农村电商参与主体多数是利用第三方平台或自媒体,个人或者个体户较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2020年11月20日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发现2020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2个方面,主要集中在主播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等方面。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造假、伪劣、假冒、假认证等现象发生,产品无标准、包装无标识在一定范围凸显,不诚信等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存在,需要在监管方面引起重视和加强。

三、发展机遇和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作用,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2020年12月商务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全省出台了《云南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上行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支持促进农村电商发展。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高规格表彰10大“绿色食品牌”,出台“一县一业”支持政策,支持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2020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深度开发、打造精品、锻造长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进一步提升世界一流“三张牌”的品牌效应。瞄准“中国最优、世界一流”目标,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锲而不舍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力争茶叶、花卉、水果、蔬菜、肉牛等实现“五年翻番”目标,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近3年来,全省持续深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8大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产量和效益明显提升。鲜切花、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中药材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一位;蔗糖、茶叶单位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全省“三品一标”有效认证产品5590个、登记企业1951家,实现大幅增长。文山三七、普洱茶、滇红茶、云南小粒咖啡、宣威火腿、元谋果蔬、昭通苹果、蒙自石榴、宾川葡萄等一大批区域公共品牌和云茶、云花、云菜、云果、云药产品品牌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云系”“滇牌”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昆明海关信息,2020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出口农产品323.8万t、出口额3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8.9%,出口额多年位居西部省份第一。云南省地处低纬度地区、高原多样气候、优越的生态环境,赋予高原特色农产品与生俱来的发展优势,云南省成为“南菜北运”“西菜东输”的重要基地,也逐渐成为中国蔬菜出口的重要“菜篮子”,知名的高原特色水果之乡,全球3大新兴花卉产区之一和全球第二大鲜切花交易中心;云南省已成为知名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为云南省电商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农村电商这个重要载体和平台,将在新的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断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为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农村电商要做起来必须要求有技术的人才回归农村,或者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团队对农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服务。商务、人社、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要将培训发展农村电商人员作为培训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开展农村电商培训机构给予支持。随着电商发展不断从城市渗透到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会参与到电商运营当中,积极营造吸引农民,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的环境,在社保、税收、资金上给予支持,切实解决谁来做的问题。地方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需要政府将电商人才培育上升到战略层面,通过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填补电商人才缺口。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见雏形,但仍需在服务功能、服务内容、运营机制方面下功夫,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等硬件及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度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

(二)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提振信心

针对假冒伪劣产品等信用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解决,提升消费者信心。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既要扶持鼓励,还要加强监督管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农产品产品安全质量方面,对相应监管办法进行细化和宣传,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加大考核,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商务、农业农村、公安等主管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强沟通协调如加大抽检范围和品类、定期公布黑名单、加大行政衔接后的处罚力度;建立如本省旅游部门监管一样快速举报及处理机制;充分发挥质监、食药、农业、工商等部门现有的检测条件,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服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树立信誉,提高云南农产品公信力,解决信用和信心问题、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加大品牌打造和宣传,加强与国内知名平台的深度合作。

宣传上,不能一味追求县长、乡长带货直播效应,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招商引进大平台,加强合作,以“有为政府”推动构建“有效市场”;围绕企业发展痛点,完善和优化土地、资金、审批等制度,构建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将农村电商发展与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平台深度融合对接。以综合电商平台的代表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例,2019年,阿里巴巴提出“亩产一千美金计划”,计划通过互联网把亩产值做到1000美元,并将在全国建设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京东则推出“扶贫跑步鸡”“AI养猪”、水培蔬菜基地等项目,致力于农业产供销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2020年9月阿里还专门成立云南公司,为本省农村电商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合作的基础上,整合市场资源,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建立农村电商产业联盟,按“政府部门监管+企业联盟共同议事+专业公司运营”模式,吸引各方参与,开展行业自律,发挥联盟市场主体力量。加大制度供给和机制创新,完善小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与电商服务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在品牌打造和宣传上,结合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中对省政府表彰的“绿色食品牌”企业和产品,开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的县(区)产品作为重点,“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重点打造。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布局网店“1+N”模式,即一个旗舰店带动一批矩阵店,遏制线上恶性竞争,抱团经营,共同成长,逐步实现所有有流量的地方都会有云南高原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农村电商。

(四)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和品牌认证工作,实现农业赋能

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建设“绿色食品牌”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标准化为现代农业赋能。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产品无标准、包装无标识等问题普遍存在,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市场化倒逼标准化。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支持和鼓励县域建立农产品公共品牌,支持电商主体建立企业品牌,生产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实现品牌化发展;在包装标识、标准制订和发布上给予辅导和优先审批,加强对农产品注册商标的保护。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以质量信誉为基础,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在开展的农村就业创业等培训中,除电商知识外,标准化特别是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识、认证认可、宣传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法规、知识应该加强。要结合全省实际制定相应电子商务标准,包括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物流标准、诚信标准、消费者权益方面标准等系列标准。同时要持续鼓励和支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登记,特别是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支持,发挥特色品牌影响力,扩大“绿色食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影响力,实现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标准化运营、信息化推动、电商良性可持续发展,具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品质。

(五)挖潜力,拓展电商产品开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省农村电商上行与下行不对称问题,除农产品外,要加大特色产品开发支持。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8)》中显示,2017年全国3202个淘宝村,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成为云南省唯一上榜的“淘宝村”。新华村成为淘宝村的经验,是新华村的文化底蕴支撑了发展,“小锤敲过一千年”的新华村,所有产品中都蕴含着民族工匠的开拓精神。启示需要拓展农村电商产品范围,云南省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农耕文明、美丽的生态环境都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方向,加大对民族工艺品、非遗产品、民族食品、特色乡村旅游等电商产品开发的政策支持,纳入电商示范项目,挖掘成长潜力,实现一二三产业产品都能成为电商产品;通过上网销售,实现三产融合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为农村电商发展创云南特色新模式,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新跨越。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新农村 新一辈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