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杰邢纪春 陈玉凤
(1.蛟河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吉林 蛟河 132500;2.蛟河市天岗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蛟河 132500)
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农业发展中农业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的提高,同时代替人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缩短农业种植时长。当今农业机械化技术正逐步渗透进日常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业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农业机械化不仅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对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起到促进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经多年发展,履行好“三大功能”,发挥好“四大作用”,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新时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新发展理念,我国应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刻落实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农业新技术应用的推广,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规模化种植为战略目标,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龙头企业,持续发展我国特色农业。另外,秉持我国自身农业优势,全面开展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工作,实现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与自动性,可根据已有的程序与编码进行技术生产与农业技术推广[1]。同时,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因此,其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范围较广且应用频率较高。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化技术可灵活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领域,可以在不受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约束的基础上,展开技术化的农业生产,只需对设定好的机械化设施进行调整即可,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农业机械化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自动智能化与手动2种方式[2]。自动智能化主要由简单的动力设备与机械组成,将农村简单的收割机、播种机与各类新型机器进行组装,从而开展更为灵活、高效的农业活动。这一新型技术方式还运用了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其他智能化技术协同开展农业活动,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业生产领域埋下根基[3]。手动技术则运用传统方式开展农业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型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但可以促进农村生产活动有效开展。
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因此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使得东部农业机械化技术相对于中部和西部发展较为迅猛,对于生产技术与标准的要求就更高。然而,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业技术生产水平与机械化标准较低,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带来较大阻碍。由此看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导致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面临区域失衡问题。
首先,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机器质量不佳,无法正常、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加之农村地区经济匮乏,导致新型机器无法在短周期内进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机械化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应用。同时,由于农民对于农业生产化的侧重水平不尽相同,导致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机械化新技术。此外,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缺乏辅助性设备支撑,利用效率较低,为机械化新技术进入农村地区带来较大阻碍。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机产品质量较差,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使得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效果较差。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农村中的农机设备与设施也各不相同[5]。从各地不同的农作物种植来看,如果农机装备与设施不完善,则将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农村经济发展迟迟得不到改善。这时,农村地区对于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要求与需求也就相应降低,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此外,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刚刚脱贫,加之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与现代化节约模式不匹配,这对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产生了消极影响。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应用率较低。一方面,农业生产所需的农业机械多数为大型机械设施设备,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当地农民购买及维护农业机械设备设施的经济能力不足。加之大型农业机械回报周期长,日常保养及维护费用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内部农用机械专业技能培训未深入基层,造成农民失去学习农用机械、接触农用机械的机会。因此,农村缺乏农业机械设施技术指导,农民不学习相关知识及技能,加之文化素养的缺乏,阻滞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设施使用率较低、机械损耗率增高、农业机械设施使用寿命缩减的恶性循环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始终不敌西方农业发达国家。
第一,农民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使用前以人工生产为主要种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较单一、传统且落后。加之部分农村家庭土地划分面积受限,土地面积的划分以独立家庭人口数为主要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农业生产效率,限制了农业劳动力发展,给我国农业进步及发展造成了阻力。第二,农民以靠天吃饭的种植理念作为农业生产种植方式。在此种禁锢思想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第三,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处于较低水平,综合环境下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缺乏认识,学习农业技术也同样受制于素养水平,因而导致机械化技术设备的普及及推广受阻,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现阶段的农业机械普及状况存在缺乏注重农业机械适用性的问题。全国范围内农业生产均涉及农业机械化技术。因此,农业机械设备在推广普及时应充分考虑作物种植面积、种植土壤结构、当地天气变化等情况,因地制宜满足农业地区的生产要求。另外,考虑到农民的操作能力,推广宣传农业机械时应着重推广操作简单、便于维修的农业机械设备设施。例如,在向普通地区推广农业机械时,可引进玉米收获机、播种机、联合整地机等;针对中草药种植农业园区进行农业机械普及时,应引进中草药材机械、烘干机、割草机等中草药种植专用农机设备。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存在一定阻碍,这就要求政府应认识到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加农业生产量,进而提高农民基础收入。地方政府应为机械化新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如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得农民认识到在农村运用机械化新技术的重要性[6]。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新技术、新机器进入农村,为建立长效的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机制奠定基础。此外,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整个机械化新技术与农村地区的监管力度,避免因农具质量差或农民不会使用新技术影响农业生产总量。政府监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使用新技术的效率,为农村增收创益奠定基础力量。政府还应发挥中介作用,使得农机生产社与农民之间达成合作,将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双方相互合作的互利模式,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促使农村地区转变发展模式。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需花费大量时间与资源[7]。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较为迅速,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运用上还存在信息化技术运用不足、农业生产质量无法提高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以计算机为基础,借助图像识别与智能信息技术识别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还可以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国外,许多农村地区开始使用信息化的定位技术,使得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有所增加。我国也应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
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是其中重要一环,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起到重要作用[8]。为此,相关推广部门应加强推广人员对机械化新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在农村地区推广这一新技术的重要性,并不断进行学习与调研,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进入农村地区奠定人才基础。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与水平,把相关新技术知识与基础业务知识整理成文件,定期为相关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此外,相关推广人员应在培训结束之后巩固相关知识,为进入农村地区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奠定人力基础。将整个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过程系统化,并在整个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为新技术推广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在推广过程中,相关培训人员应设置奖惩机制,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为农业高质量生产奠定基础。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之间的农业生产存在联系不紧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此,相关农业部门应加大经济投入与科研投入力度,使得中东西部的农业生产与发展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同时,相关生产人员应学习机械化新技术发展较好的地区,将当地的农业生产与其他地区加以结合,适当配置农业生产资源,为最大化发挥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贡献力量。此外,地方政府应最大限度地吸引投资,消除地区间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经济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加速地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当然,加强区域间的农业生产合作离不开当地生产人员。因此,相关村支书或下乡大学生应主动积极地为当地农民进行培训,可以上门培训,也可以组织户外的免费宣讲活动,以提高当地村民的综合素养,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进入农村地区提供基础力量。当地村民可以自学机械化新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保证在使用相关技术时可以自己处理。由此看来,地方政府、相关农业部门与当地村民应齐心合力,加强区域间的生产合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及运用,将直接影响当地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为解决部分农民缺乏充足资金购进农产品,机械、设备设施时资金不足的问题,当地政府需加大农业设备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全新普及推广模式实施。第一,政府部门应设立农业机械设备设施专项补贴资金,促进农村居民对农业机械的购进,深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第二,当地政府应与基层组织合作,以农机发展为农业主要工作,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化生产转型发展。第三,以机械化生产转型成功的农户或园区为榜样,积极设立农业机械化转型试点,向尚未完成转型的农户和园区传授成功经验,鼓励更多农业园区进行机械化生产转型。
当地政府需优先建立较为完善的推广工作体系,各基层应配合政府将推广体系落实于各地区政府部门当中。加强宣传教育,确保各部门人员通力配合,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另外,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农业机械设备设施补贴政策,将机械化技术转型作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推广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宣传农业机械化转型理念,有效实施农业机械化技术运用,才能保证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稳步提升。政府在给予农民更多的政策扶持之外,还要关注农民对于机械技术知识的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