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2021-12-03 10:53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文亨镇中心幼儿园吴东萍
家长 2021年35期
关键词:蜗牛科学材料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文亨镇中心幼儿园 吴东萍

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只有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和动手动脑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一、丰富材料,满足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科学活动的最好刺激是幼儿对科学材料的兴趣。五颜六色、形状各异、触手感觉各不相同的材料本身就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为了保持幼儿的学习热情,并始终保有快乐的情绪,教师要根据他们的需要精心选择准备材料。材料的选择应是幼儿常见的、熟悉的,不为幼儿所注意,但又能引起其兴趣的易操作的材料。教师选择的材料,应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提供有助于幼儿探索的材料,如在《沉浮》活动中,笔者给幼儿提供水、铁块、积木、橡皮泥、石头、塑料片等材料,首先让幼儿猜想: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上来?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得出结论,让实验证明他们的假设,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当然,教师还要经常更换材料,让幼儿在材料的不断变化中,时时处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中,不断发现其中的奥秘,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如此,教师也就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极大地满足了好奇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学习。

二、让幼儿学会观察,从中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观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科学活动中,观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教会幼儿观察,同时培养他们科学观察的好习惯。由于幼儿的年龄小,他们对事物大都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却又缺少耐心,容易转移注意力,难以仔细、认真观察。为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前要为他们选取并设定好明确的观察目标,以此减少幼儿注意力的分散,并引导幼儿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为了引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教师可适时地提出一些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如“它的形状看起来像什么?”“会有怎样的用处呢?”等。如此也就能引导幼儿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积极思考和想象。

在观察过程中,幼儿自然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要引导与大家一起交流,从而激发大家不断地思考和表达。随着幼儿观察活动的不断进行,教师要引导他们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从最简单的外形大小、颜色,到具体的数量逐渐增加记录的项目。而有了记录,幼儿在观察结束之后就能总结性地进行表述,使大家在集中交流时更有话说、说得更加准确和有条理。在这一交流表述的过程中,幼儿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自然促使他们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猜测,引发新的观察,也就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得以科学地维持,并引导着他们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

三、合理安排科学活动的内容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活动,但他们的天性使然,热爱科学和科学活动。为了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科学活动,并且从这些自然的科学现象中得到基础的认知,教师要为他们设置和安排合理的活动内容。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要给他们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认知。如教师可以开展认识“水”的系列活动,带领幼儿从“看水”“摸水”到“听水”“喝水”,认识到水的颜色(没有颜色)、水的形状(没有形状)、水的声音(会发出不同声音)、水的味道(没有味道),对水有了初步但又较为全面的认识,让他们感觉到水的无限“神奇”,从而也促使他们想要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形成更浓厚的科学探索欲望。

四、适当引导,实际操作,提升探究能力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即强调教师要帮幼儿亲历探究过程,避免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有一天晨间活动时,笔者发现有一群小脑袋凑在一起,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过去一瞧,泥地上有一只蜗牛在缓缓蠕动着。一个小朋友好奇地提起了它,想仔细瞧瞧,谁知它很快地缩进壳里,小朋友说:“奇怪!蜗牛怎么能跑到小田螺的壳里呢?”孩子们耐心地等了许久,蜗牛耐不住寂,试探着小脑袋。一小朋友说:“大家快看。蜗牛头上尖尖的是什么?”有人说:“是眼睛?”有人说:“不是!是触角!”小朋友就“触角”和“眼睛”争执起来,互不相让。笔者过去劝服了他们,让他们猜一猜、想一想,建议他们把蜗牛带回教室,仔细看一看,蜗牛背上的壳到底是小蜗牛自己的还是田螺的,头上尖尖的是触角还是眼睛?作为教师,应该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在偶发科学活动中激励幼儿大胆猜想和假设,与同伴互相质疑、讨论,保证幼儿能将探索到的信息和结果传递给别人,最后在操作活动中验证,交流分享,回顾分析。同时教师既不替代幼儿的思考,又能善于在关键时刻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使探索层层递进,使他们的认知结构达到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五、重视幼儿积极参与的意识,让幼儿成为科学活动的研究者

科学知识的获取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勤动手、善动脑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设科学活动时,要重视幼儿自身参与意识的培养,要让他们自主、自愿地参与进来。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善于引导。例如,教师让一个幼儿将手中的鸡蛋扔到地上,问大家“鸡蛋会碎吗?”由此,引发幼儿都积极地试一试把鸡蛋扔到地上到底会不会碎,怎样扔它才不容易破碎。这时,幼儿的扔法,他们会选择往什么地方扔都是自己主动思考后而进行的。幼儿还会自主选择教室里的材料,如海绵、稻草等,以确保自己的鸡蛋即便多次被扔都不会破碎。而就是从这一次次的“率性自然”的“扔”中,幼儿自主获取了众多科学知识。

六、科学组织,灵活运用,积累直接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的运用。教师可以为幼儿科学活动创设自然角、科学角以及室外饲养角,这样可以产生多种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在幼儿游戏、散步、自由活动等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所以,晨间活动无特殊情况都应安排在户外进行。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观察自然角和种植园地,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或种植饲养的动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更新内容,以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在自然角活动时,他们常常会发现玉米、黄豆发芽了、小葱长高了等现象。户外活动环节更需要让幼儿自由选择户外活动区玩耍,他们会在草地上观察蚱蜢、蚂蚁、青蛙,在沙池里用沙子堆山坡等。幼儿在活动中操作,在尝试中发现,爱科学的情趣油然而生,频频发现新现象,操作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七、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树立科学的意识,合理利用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能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帮助幼儿提升认知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成长。

猜你喜欢
蜗牛科学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蜗牛说
小蜗牛
材料
蜗牛(共3则)
摇摇鹅
科学拔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