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大先生”:守初心 铸师魂 担使命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1-12-03 10:26柴曙瑛
江苏教育 2021年83期
关键词:博爱情怀初心

柴曙瑛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优质学校,一直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学校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四有”好老师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目标,聚焦家国心、人文情,让其深植于心、深植于魂、深植于行,让教师争做守初心、铸师魂、担使命的博爱“大先生”。

一、守初心:固本培元强自身

初心,是一个人的本性之源。作为教师,在出发时就要坚定教育的初心,把儿童放在场中央,让儿童在仁爱中成长。教师在坚守儿童立场中要注重提升自我修养。唯有守初心,强根基,才能稳健走上争做博爱“大先生”之路。

1.坚守儿童立场,怀揣仁爱之心。

儿童立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教师应坚守儿童立场,才能够真正看得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学校的校训是“博学、仁爱”,怀揣仁爱之心也成为学校教师的基本标识。因此,学校提倡教师用儿童立场来做顶层设计,用仁爱之心来呵护学生成长。学校每年毕业季的排球赛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六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在1个月内举行了531场比赛,每一个奋力拼搏的瞬间、每一次集体力量的凝聚都给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和教师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美好印记。教育是国之大计,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要尊重生命,顺性而为,为学生幸福拔节成长而不懈努力。

2.以“三好”“三规范”为行为准则。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出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学校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将“三好”“三规范”作为教师的立身之本。在“学高为师”上,教师要做到“三好”,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一是人品德行好,教师要正直善良,这样才能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二是专业素养好,教师要不断锤炼基本功,肯吃苦,对个人成长有规划,在成事中不断成人。三是教学方法好,教师要有办法管理好学生,讲究教育艺术,做一个充满魅力的老师。在“身正为范”上,教师要做到“三规范”才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一要规范语言,教师要用温暖的话语来影响学生。二要规范行为,教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索要和收受礼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三要规范仪表,教师要有良好的仪表与举止。学生的未来充满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教师在修炼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做到内外兼修。

二、铸师魂:红色基因铸内核

师魂,就是教师生长的核心内驱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红色基因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教师要不断增强政治信仰,厚植家国情怀,启智润心,不断丰富博爱“大先生”的红色内核。

1.党建引领强信仰。

学校党支部把打造“博爱‘大先生’”作为党建品牌活动来推进,凸显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性和重要性。党支部用党建力量坚定党员信念,以“三会一课”和党日活动为主阵地,采用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活动形式,保证支部活动月月有、党员学习日日新。党建力量更会影响一群人的成长,党支部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危机中遇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民法典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有关最新政策、文件精神的讲座,给予全体教师思政养分,增强党性修养。党支部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座谈会,倾听心声、纾困解惑。学校通过组织资深党员谈经验、党员干部说思想、优秀教师讲故事的方式,为全体教师赋能。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中,学校党员、团员教师更是冲在前面,用实际行动做好这项惠民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博爱‘大先生’”党建项目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

2.家国情怀润品行。

“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社会的情感表现,是根植于中国人血脉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2021年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项目“厚植儿童家国情怀的博学敦仁实践”中,“博爱‘大先生’”就是育品点灯人。“家国情怀”也是学校铸造师魂的重要内核。

学校抓住各种契机,让教师在培育中浸润家国情怀。学校结合党史学习,开展主题为“献礼建党百年,播撒博爱情怀”的系列活动。根据党史的重大节点事件,党员、团员教师带头制作微课、音频,通过线上打卡、线下交流等方式,掀起全员学习党史的热潮。学校邀请专家来校给教师讲述“常州三杰”的故事,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学校推出博爱“星课堂”品牌项目,展示博爱师生风采。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怡康校区周书记带领学生走进青果巷,寻访史良故居,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史良精神。党员、团员教师在阅读写作、科技模型等“星课堂”展示中赓续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学校是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是常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小学。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开设了中华文化云课堂,开展陶艺、书画、剪纸、中国神话等各类课程,满足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需求,开启了海外华文教育新潮流。特别是在2021年暑假,学校发布了“追星”行动指南,更让教师和学生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走访慰问‘光荣在党50年’党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东京奥运会”等热点时事,在浸润式体验中共育家国情怀,让“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的信念深深根植在教师心中。

三、担使命:知行合一见担当

使命,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担当。当一群有初心、有师魂的教师聚在一起,他们发挥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知行合一,能彰显博爱“大先生”“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独特成长风景。

1.团队成长见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行政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所有教师的榜样标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行政团队所承担的事务更繁重,但是整个团队团结一心,这是采用项目合作制提质增效的一种体现。项目合作制逐渐成为学校主要的工作方式,由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参与,教师相互补位,跨界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能吃苦、肯奉献、抱团成长成为行政团队的特质。

学校更着重打造拥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成长的生态圈。如学校在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习社区: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建构”成果梳理工作中,通过全校动员建立项目小组,吸纳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师,让想做事的教师有事做,让会做事的教师做好事。项目小组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同心协力,用半年的时间高效完成项目书稿并出版书籍,同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各学科教研组也在创新抱团成长方式,通过制定3年发展规划,将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以课题为引领,精准定位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积极共荣的教科研团队。同时,学校还通过跨校区与跨集团联盟教研、跨视野话题共享、跨年龄组团研究来提升团队的校本教研能力。学校多个学科教研组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研组”“工人先锋号”,学校也被评为江苏省第二批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

2.生命自觉见成长。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个人的生命自觉才是真正的成长。集团化办学输出优秀师资后,学校本部出现中坚力量断层、学科发展不均衡等现象,大家群策群力,努力破解难题。

针对这些发展瓶颈问题,学校进一步完善“造血机制”,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开展教师发展需求问卷调查等方式,制定校本“研修菜单”,内容涉及师风师德、校园安全、课改前沿、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必修或选修培训,提升培训效能。同时,学校定期开展读书沙龙研讨,让阅读成为教师教育行走的一种习惯。

学校开展“一周一研”的练兵教研活动30多年,每周邀请学科教研员为教师进行专业的点评,定期邀请教育名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分享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让教师开阔眼界、预见未来。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市级跟岗学习、名师工作室等高层次学术平台,利用更大的平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学校教师获评常州市“五级梯队”优秀教师的数量逐年递增,教师在省、市、区优质课评比和基本功比赛中收获满满。

在教育的坚守中,学校教师秉持育人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以工匠精神淬炼自我,育人、育品、育未来,这也成为博爱“大先生”成长的习惯和特有的气质。

猜你喜欢
博爱情怀初心
坚守初心三十载 静待花开终有时——常州市博爱小学华文教育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永远的初心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论“不忘初心”
善解孤独所以博爱
博爱之歌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善解孤独所以博爱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