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李贵敏 殷海霞 孙 青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和专业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将医学检验专业变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改革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应用型、技能型和实践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这也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与研究生而言,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自控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加之高校本科生、研究生连年扩招和各高校不断增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有增无减,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我校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专业发展及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与工作岗位无缝衔接,而且弱化了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就业率明显提升。
通过对我校2018—2020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846名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河北省某市32家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发现,毕业生就业呈以下特点。
一是专接本、专升本人数逐年增加。在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许多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学习,专接本、专升本人数逐年增加。俗话说“学历是敲门砖”,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不管能力多么出众,首先是学历得满足要求。现如今,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的毕业生多如牛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这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部分高职毕业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提升就业竞争力,在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二是毕业生就业渠道多元化。传统观念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对接的应该是各级各类医院和卫生院的检验科、中心血站、疾控中心等工作岗位。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目前在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生化检验、免疫检验、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等工作的人员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招聘门槛也相对提高,加之高职毕业生学历、专业技能等条件所限,要想入职官方医疗卫生机构比较困难。但随着体外诊断(IVD)行业的发展,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试剂公司、医学检验医疗设备公司等不断涌现,这些公司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
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确定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操作、能做事、能创新、善沟通,有高度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专业特点和性质,在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确定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了解与之相关学科的基本常识,能够胜任医学检验岗位工作,具有正确的三观、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符合医药卫生事业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基础扎实、技能熟练、道德高尚、能力出众、素质全面的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
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反馈,可以发现原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在原有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增加临床实验室管理知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知识与临床工作和检验医学有关的前沿知识等,并明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各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先后顺序,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引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细胞形态学、寄生虫形态学、检验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流式技术等,体现课程体系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实践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各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的检验检疫工作,为了更好对接岗位工作,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管理。一是我校医学技术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任课教师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时间,深入行业一线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在明确不同岗位群具体任务及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紧扣行业发展需求,按照岗位要求选取、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项目,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改为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项目,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细化实验操作过程,对每一步实验操作进行赋值,便于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倒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二是改革实践教学授课模式,传统实践教学是带教教师先讲授内容并示教,然后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改革后的实践教学,教师在课前一周将真实的一线操作视频及操作规范文字说明发送给学生预习;课上随机选取一组学生示教,其余学生观摩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讲评,强调重难点知识和注意事项。整个实验过程强调无菌操作、规范操作、生物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临床基础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等。三是开展医院+社区+企业的见习、实习形式。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学习任务后,首先在临床各科室进行为期5个月的专业岗位见习,然后再深入IVD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地考察、岗位见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专业一线实况,明白各个岗位的职责及能力要求,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最后再返校系统学习专业学科理论课。由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加上岗位一线的工作经历,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学科理论课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形成性评价包含考勤、笔记、课堂表现、病例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见习出科考核、形态学阶段考核等,终结性评价包含期末理论和实验考核。在此过程中需要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试题库,试题涵盖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执业资格考试模拟真题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按照1:1的比例确定学生最终考试成绩。通过考评模式的改革,避免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状况,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型思维方式。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教师的能力素质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专业学科,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不断学习,了解掌握医学检验技术领域的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微课、慕课、教学课件、PBL、案例、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形式组织教学,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首先在学生见习期间,要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派遣任课教师深入医院、社区、IVD企业进行一线顶岗学习,并及时与校内教师交流学习心得,便于教学内容的及时选取与更新;外出教师返校后要组织集体备课,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而保证优质的教学效果。其次邀请业内专家、教授到学校进行培训,创设医疗卫生机构和IVD企业的真实场景,讲授前沿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后把好教师入口关,从专业、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不断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运作机制,符合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要求。笔者在分析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具体策略,即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综合考评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以期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