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探究

2021-12-03 05:00:27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谢少颜
亚太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生活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 谢少颜

习作教学的目的从不只是应付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使其通过对文章写作手法及表现方式的吸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人文素养。但是在我国农村小学之中,部分教师依然存在老化的教学思想,培育目标过于倾向应付教学任务及考试,并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继而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发展。针对小学生而言,其心智不够成熟,难以理解语文教学中的隐晦内容,而生活化教学法便是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引领其去体验和理解一些难懂的语言含义。对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此强化学生习作学习效果,转变其作为内容笼统且不流畅的现象,继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培育。

一、传统与生活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一)传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通常是教授基础的写作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抑或让学生依据题目展开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作为主要形式,并未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只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与总结,授课模式偏于笼统化,很少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泛,缺乏良好的情感及内涵。正因如此,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难以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且无法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这样便制约了习作教学的效果,且难以实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更难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生活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法,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与相应的生活现象融合在一起。此模式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致,激发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情感。可以说,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更加贴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进一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此之下,开展写作时,便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书写出真实的内心想法,促使作文内容更具情感及内涵,更能打动人心,进而实现对其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一)以校园生活为基点,增强生活化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是其除了家庭之外主要成长的地方。为此,校园生活便是对其强化写作体验的着手点,从而帮助其累积更多的生活素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美好事物,诸如具有趣味的校园一角、操场上带来的欢乐等,以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写作素材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整理一些校园生活中的素材,并对其展开创作,继而进一步加强对其写作灵感的培养。

例如,在涉及关于“草原”课题的写作时,不是所有学生都亲眼见过草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想象。故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校园的草地,并结合教材内容,使其掌握该习作课题的关键词,收集相应的优美词汇,促使学生结合草地素材,加之教学内容,通过加工和整理使其转化为自己习作的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校园生活的引导,促使学生明晰习作的出发点,帮助他们寻找写作的灵感,从而强化他们的生活化体验,丰富其内心的感受,进而逐步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总的来说,合理挖掘校园中的生活现象,继而引领学生具有更好的体验感及代入感,才能促使其写出来的文章逐渐变得丰富,进而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加强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

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由于其客观条件的有限性,相对于城镇学生的视野方面较窄,很少有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加之教学设施方面的落差,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对此,教师应当积极融入生活化教学,以此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教师可以积极营造相应的生活情境,为其创设出更具生动且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小学作业教学中的功能。

例如,在进行关于“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让你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件事?”这个时候同学们便会展开积极的思考与回想,这便为其奠定下了有形的教学情境,便能很好地引领其进入学习中。基于此,让学生分享自己难忘的事情,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描述上词语运用的建议,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累积写作素材及词汇。然后,再在如此具有画面感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该课题的习作,从而引导其学会将生活的小事内化为习作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凸显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效果

为了帮助农村小学生获取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要突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功效,可以在其过程中融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继而丰富语文习作教学。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这种教学形式,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及掌握习作知识,从而强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关于描写“植物”习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确定写作题目,并让他们去搜集相关写作资料及对真实情况的调查,以此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要写的主题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其展示相关的图片与视频,从而带领学生看到更加丰富的植物素材,帮助学生分析相关植物的特点与用途,通过这些真实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该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且能够为农村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写作的状态,深刻把握描写植物的写作方式及方向,继而提升其作文学习效果。

(四)通过生活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首先,基于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师应当紧抓其环境特点,强化实践教学功能,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悉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诸如大自然的声音、身边小动物的特点等,继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将生活中的素材带到课堂上,以供学生观赏,如用多媒体播放公鸡鸣叫声、人们在田地里劳作时的状态等,并让学生展开对这些生活现象的探讨与交流。通过这些生活素材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继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适宜的引导和启发,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生活是产生艺术的源泉,借此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的实践性活动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探索能力,不容易发现身边的写作素材,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使其善于发现生活及身边事物存在的意义。例如,关于写作“动物”相关课题的作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有养小动物的经历,并指引其思考现象,其和小动物相处的某些趣事,抑或是通过怎样的经历才有了这名家庭成员。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这样不仅能发挥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学环境与城镇相比存在较多的限制性,为此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知识与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校园生活出发,善于发现校园中的美好事物;同时教师也要构建更具生活化的校园氛围,继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拓展写作思维。此外,教师也可把握农村生活环境的优势,积极创设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此引领学生能够透过生活实际而获取写作灵感,并给予其交流和探讨的机会,扭转刻板式授课模式,继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