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帅豪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大多出现在中老年群体。脑卒中进展性脑卒中简称PS,属于脑卒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是病情发作6 小时到1 周内经过有效治疗依旧为进展性加重的脑梗死[1]。据调查可知,有19%-42%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都属于进展性脑梗死,此疾病若不进行有效控制,亦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持续性损伤,致残、致死的概率增加。该疾病的产生与肥胖、吸烟、作息混乱等情况有关,预后恢复不理想,致残率、死亡率极高[2]。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繁多,其主要针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恢复情况,促进其生活质量水平上升。丁苯酞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具有良好的抗惊厥、抗哮喘等作用,被广泛运用于急性脑卒中疾病的治疗[3]。鉴于此,本文就我院特定时间接受诊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把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我院就诊的54 例进展性脑卒中病人进行研究,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 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39-83 岁,均值为(59.21±6.74)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4:13;年龄41-86 岁,均值为(59.76±6.89)岁。全部病人一般年龄、基本病情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入选标准:①经检查后,确认是进展性脑卒中患者;②患者及家属愿意加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③交流无障碍,认知清晰;④无药物过敏情况;⑤无重大疾病。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②认知异常,无法正常交流;③合并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④患有精神疾病;⑤心动过缓;⑥药物过敏;⑦严重肝肾等功能障碍;⑧妊娠期妇女。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病人选择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71021,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0mg),口服药,一天100mg,一天1 次;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37022746,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0.25g),静脉滴注0.25~0.5g,每日一次,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或肌肉注射每日0.1-0.3g,分1-2 次注射。
1.2.2 实验组
实验组病人在对照上,选择丁苯酞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100ml),静脉滴注的形式,运用丁苯酞25mg+氯化钠0.9g 融合后缓慢滴注。一天1 次,连续治疗3 周。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相应的药量调整。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状况、不良反应、NIHSS、Barthel 评分情况。①治疗状况,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②不良反应,其包含皮疹、胸闷、呼吸道感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上涨。③NIHSS、Barthel 评分情况,运用NIHSS 量表和Barthel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NIHSS分数越高,说明功能障碍情况越严重。Barthel 分数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越好。
将数据纳入SPSS221.0 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实验组共27 人,显效为20 例,有效为5 例,无效为2例;对照组共27 人,显效为14 例,有效为7 例,无效为6 例。由数据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7.78%,实验组病人的治疗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有较大的差异(P<0.05)。(χ2=8.690;P=0.003)
实验组中皮疹1 例,胸闷0 例,呼吸道感染1 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上涨2 例;对照组中皮疹2 例,胸闷1 例,呼吸道感染3 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上涨3 例。由数据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4.81%、33.33%,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有较大的差异(P<0.05)。(χ2=9.383;P=0.002)
实验组共27 人,NIHSS 为(9.65±5.42) 分,Barthel 为(34.23±26.35)分;对照组共27 人,NIHSS 为(13.27±6.13)分,Barthel 为(52.37±24.72)分。由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NIHSS、Barthel 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t=2.299、2.609;P=0.025、0.012)
目前,人们的消费能力与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促使患上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逐渐上升。作息混乱、饮食不节制、抽烟等不良行为都会诱使人们患上进展性脑卒中[4]。该疾病的出现是由众多机制共同作用下形成,动脉狭窄、血压失衡、血块等情况都会增加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概率[5-6]。该疾病时长发作在脑卒中发病后的3 小时到7 天内,致残、致死概率极高。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虽然患者的死亡情况有所下降但致残概率依旧未得到有效改变[7]。据调查可知,我国的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频率为21.0%-41.0%,国外的发生频率为13.6%-32.3%,一旦出现进展性脑卒中现象,患者的存活率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水平也有所降低。
实验组病人的治疗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的NIHSS、Barthel 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是我国新研发专门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人工合成药,是一种基础的肽药物[8]。丁苯酞在医学上被称为正丁基苯酞,化学名是3-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俗称芹菜甲素,是芹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9]。此药能够有效斩断进展性脑卒中损伤的众多生理病理学联系,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及促进其神经损伤,用药安全性更佳[10]。同时,此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水肿、脑微循环等情况,促使患者的脑部梗塞面积变小,改善其脑供血不足的现象,对中枢神经起到保护作用,利于中枢神经的恢复[11]。在同一狭窄动脉供血期,易增加脑卒中疾病发生的概率,其原因为:①重度狭窄阻碍局部血液的正常流通。②动脉狭窄病变所生成的斑块(不稳定性)增多,引起栓塞(远端处)的产生[12]。针对该情况,对患者进行丁苯酞注射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理想。在脑部的微循环中,丁苯酞能够减少对血-脑脊液间的损伤,确保能量代谢正常。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便于血液流量的上升,增强对血栓的控制,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丁苯酞注射液,用药安全性更高,能够延缓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其神经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