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阿琼
(福建省宁化县林业局绿化工作站,福建 宁化 365400)
花卉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作为“朝阳产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宁化县苗木花卉业始于70年代后期,经过40多年的努力,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发展壮大宁化县花卉业,进一步加快产业化进程,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宁化县花卉业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提出推进其产业化进程的若干对策。
宁化县目前共有绿化苗木花卉企业12家、花店8家,苗木花卉从业人员310人、技术人员51人。现有种植面积1339.7hm2,其中鲜切花生产主要基地34hm2、盆栽基100.7hm2、观赏苗木基地1131.7hm2、药用植物基地73.3hm2,一二三产年总产值10.41亿元。全县苗木花卉主要栽培设施有:温室6000m2、大(中、小)棚3万m2、简易遮荫棚6万m2。主要生产品种有5大类,年产1330万株,其中鲜切花年产510万株、盆花和水培花卉年产80万株、观赏苗木年产200万株、药用品种年产500万株。
宁化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有的东南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全县年平均气温15~18.1℃,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4.5~27.2℃,年降水量1700~1900mm,年蒸发量1384mm,远少于年降水量,年降雨天数130~150d。全县以红壤土类分布最广,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十分适宜苗木花卉生长发育,发展苗木花卉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宁化县的花卉种植,早在明清时代,且品种繁多。解放后,民间也有种植、盆栽各种花卉以美化环境。县林业苗圃于1965年培育少量桂花、花茶、桅子、木槿等花苗,到七十年代后期大力发展花卉业,在增加花卉品种方面,一是开发乡土树种,二是引进新品种,使花卉苗木品种数量猛增,至今品种有100多个,特别是棱角山矾和乔木海棠引进多达30余种,集中连片面积1000余亩,建立了海棠种质资源库,收集各类海棠30余种。宁化县还有100多种野生花卉资源亟待开发利用。由于有花卉品种优势,为宁化的花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种苗基础。
宁化县花卉业发展以来,培育出一批花卉种植能手,以及园林设计施工和花卉营销人才,为宁化的花卉业走向市场提供了保障。宁化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多,劳动力也多,特别是富余劳动力更多,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相对廉价,为花卉这劳动密集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1]。
现阶段宁化县花卉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严格意义上仍然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零星花卉专业户,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2],导致生产的花卉规模小、产量低、销售状况不佳。
宁化县花卉品种杂乱,且花卉品种普通,缺乏名贵花木。人才战略是实现科技兴花和推动花卉产业化发展的直接动力,宁化县花卉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直接制约了科技投入,花卉科研工作无法聘请到高级专业人才,导致花卉产业科技力量薄弱、造成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开展深度开发,无法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
宁化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滞后,信息网络化程度低,花卉市场信息不通畅,花卉行业管理组织未建全,行业管理处于松散粗放状态,企业缺乏专家指导,花卉市场畅销产品不明,盲目生产现象普遍,市场畅销的产品生产能力不足。
因地制宜地出台花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担保与贴息、销售与流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确定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对花卉产业园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合理调剂土地,建设花卉产业集群。制定更加灵活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吸收外商投资,带动地方整合资金集中投入花卉产业,形成新一轮创业热潮。制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落户的优惠政策,给予引进人才在住房、薪资、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待遇,要让人才在宁化这片厚土上发光发热,让他们愿意来、呆得住,尽全力为宁化县发展花卉产业作出贡献。各级政府积极协调花卉生产中的各种事宜,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提供种苗、生产、销售、技术等信息服务,积极帮助花卉企业寻求市场,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花卉业要得到稳步发展,关键是牢牢把握科技进步这一环节,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3],走科技兴花之路。一要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农科所等科研院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花卉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要加快科技队伍的培养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每年定期聘请专家授课。三是引进推广花卉设施及配套技术,增加温室设施,推广自动滴灌、喷灌、二氧化碳气体施肥等新技术,促进产业设施和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四是突出“名、特、优、”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思路,提高创新能力,培育花卉新品种,促进花卉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花卉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特别是乡土野生花卉品种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强花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行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一是结合乡村振兴和乡村绿化,通过外引内连,引进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以湖村镇、城南镇、安乐镇花卉产业示范园建设为中心,培植集示范、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花卉产业带。二建设“企业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参与花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全县花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整合现有花卉生产企业,建立花卉生产联合体,通过吸收闲散资金,以资金、劳动力、技术入股的方式对原有老旧花卉企业进行换血造血,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其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市场培育决定着花卉产业的走向。在花卉市场建设上,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一方面在产地市场和流通设施建设进程中,尽快培育一个功能齐全、品种多样、管理完善能吸引全市、全省、全国乃至海外花商的繁荣的花卉边贸市场。另一方面依托农业产品信息网,建立花卉信息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快的功能,及时将花卉信息发布至网络平台,实现外引内联,加速发展步伐。
“种粮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种花”“一亩花十亩粮”的说法在民间盛传,特别在宁化县目前种烤烟,因地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农民收入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因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花卉种植面积,一方面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可壮大花卉产业。
随着花卉业的发展壮大,为规范行业行为,应成立县花卉管理协会。花协应本着“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的宗旨,一要发挥花协具有跨部门、行业的横向联系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地广泛宣传花卉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扩大协会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二要发挥协会会员分布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开展技术咨询,学术研讨和科普等活动,积极为宁化花卉业服务;三要发挥花协网络广、信息多的优势,加强信息交流服务,指导宁化花卉业的生产、销售;四要积极协调,争取有关部门增加对花卉的科技投入,努力提高花卉的科技含量;五要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加强产业管理,努力开拓生产和营销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花卉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通过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花卉产业将成为宁化县的新经济增长点,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