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建,杨 毅,王海宇,李卓玺,刘建华,蒋 鹏,孙玉霞
(1.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2.四川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内江 641000)
甘蔗是光合能力强的C4作物,是人类迄今栽培生物产量最高的大田作物,也是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糖蔗、果蔗、能源甘蔗、酿酒甘蔗、饮料甘蔗等。甘蔗是四川传统经济作物,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四川曾是我国产糖大省,主产区内江是全国闻名的“甜城”。1936年建立的四川内江甘蔗试验场(现名内江市农科院)是我国大陆地区建立最早的甘蔗研究机构。四川有两大片区适宜植蔗,一片为中亚热带季风区,为主产区,种植有果蔗、糖蔗、酿酒蔗;另一片区是西南河谷南亚热带区,种植有果蔗、糖蔗。近年来由于种植效益高且稳定,四川甘蔗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甘蔗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一是气候、土壤适宜;二是植蔗有较高的比较效益优势,农民有种植甘蔗的传统和积极性;三是有独特的国内甘蔗科技领先优势,育成了适合四川种植的果蔗、酿酒蔗、糖料蔗良种,果蔗和酿酒甘蔗科研居国内领先水平;四是川渝地区是我国果蔗和红糖的主要消费地区,四川甘蔗产品销路有保障;五是农村闲置土地增多,发展甘蔗生产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只要引导、扶持、服务措施到位,四川甘蔗产业前景广阔。
在四川众多大田作物中,果蔗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作物。它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果品,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广阔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产业提升空间。其次果蔗消费市场独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许多农产品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的冲击,果蔗则是例外。由于在消费基础、消费群体、消费观念和习惯等方面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甚至发达国家所没有的,所以果蔗市场受国外进口影响不大。
一是特别适合酿酒的地理优势。四川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产区,被联合国科教文及粮农组织专家誉为“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二是发展绿色甘蔗原料的的气候优势。四川大部分蔗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与广西、云南等南亚热带地区比较冬季气温更低,有少量霜冻,甘蔗病虫不易越冬,农药施用少。而南亚热带地区甘蔗农药和激素的控制很难达到绿色标准。
我国年产糖1000万t,消费1500万t,1/3靠进口补充,水果甘蔗面积也达到26.67万hm2。近年来我国酒类消费力逐渐增强,源于消费升级和高净值人群扩大,中高端白酒发展迅速,2020年中高端白酒市场规模已突破1800亿元。作为国内果蔗和红糖最大的消费区和白酒金三角核心产区,四川甘蔗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极具发展潜力。甘蔗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叶片宽大,冬天上部叶片常青,成片种植具有小森林的功能,发展甘蔗产业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效益,可作为四川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四川甘蔗产业尚处于在产业化的初级阶段,蔗农多数还停留在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每户蔗农种植面积也较少,栽培技术难规范,很少形成较大规模的连片种植或出现种植面积较大的种植专业户,没能形成较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以鲜销为主,贮藏保鲜技术缺乏、贩销队伍小而散、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主要是水、路配套设施偏少。甘蔗产量高,多在5000kg/667m2以上,运输量大,农村现在村级道路基本打通,但入社进地头的路和便民道比较缺乏。甘蔗栽培需要一定灌溉条件,多数农村堰塘、蓄水池少,不能自流灌溉。
甘蔗种植在很多地区没有被纳入农业保险,蔗农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加之缺乏市场信息指导,缺少加工企业收购,植蔗抗风险能力不强。
由于农业科技创新资金和推广经费投入不足,现代化的甘蔗科技成果研发较困难,技术推广也难以正常开展。科研、推广与生产结合得不够紧密,对蔗农培训力度和服务不够。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大,有效利用率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3.1.1 现代农业理念 建设现代甘蔗产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过程。四川要走一条高端特色现代甘蔗产业发展之路,其根本途径是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3.1.2 全产业链理念 四川甘蔗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缺乏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做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围绕全产业链来谋划、布局,涉及对市场的判断、技术的支撑、改革的优势、新的市场主体的进入。形成一条从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到销售市场的完整的产业链。从甘蔗育种、生态种植、技术集成、精深加工、循环利用、品牌管理、文化建设、市场营销等环节形成上下游协同、共振。
3.1.3 科技支撑理念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甘蔗的科技创新主要是品种、技术、制度、模式、加工技术的创新,确保产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1.4 坚持发展理念 四川发展甘蔗产业具有自然资源、科技、品牌、人文、区位等优势,但一个产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定过程,甚至有些挫折,要求我们要持续集力,常抓不懈,从政策、市场、机制和技术上进行研究,进行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
以“蔗园优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绿色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机械化、服务专业化”为重点,以“良田、良种、良法”为核心,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围绕产前(基地、品种、农资等)、产中(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等)和产后(采收管理、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推进产业链、科技链、资金链、价值链和政策链的有效衔接,实现四川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甘蔗科研单位要确保甘蔗产业的科技核心竞争力,创新集成机械化耕种、生态防控、立体栽培、种养结合、精深加工等现代甘蔗生产技术,促进产业科学发展。
3.3.1 扶持龙头企业 大力扶持产业链长、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并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建立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化模式和经营模式。
3.3.2 开发甘蔗特色旅游商品 采取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运用四川甘蔗产业精深加工研发成果,搞好成果转化,进一步研发蔗汁饮料、蔗酒、蜜饯及功能性红糖产品。
3.3.3 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 推广“龙头企业+专家+农户+基地+标准+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组装集成上游原材料至下游加工生产链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品种、种子、栽培、植保、加工、销售一体化。
3.4.1 发展甘蔗旅游产业 把甘蔗生态种植和观光旅游、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文旅基地,打造万亩“蔗海”,为休闲观光、影视拍摄、画家写生、婚纱摄影提供好的场所。
3.4.2 开发甘蔗文化 深度挖掘四川糖业文化底蕴,讲好四川人文历史故事,不断提升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发甘蔗菜系、甜文化伴手礼、手工艺品。结合“声、光、电”等科技,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秀。
3.4.3 促进农文旅融合 打造集生产、科研、科普、展示、休闲、观光、文化为一体的甘蔗文旅综合体,以种蔗、识蔗、赏蔗、采蔗、品蔗、加工为依托的一二三产业互动的综合型休闲蔗业,以产业促蔗乡,蔗乡带产业发展的产村相融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