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精神科病房冲动行为干预使用率的思考

2021-12-03 03:44
智慧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使用率精神病

(长春市第六医院 精神科三疗区,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冲动行为是一种较急、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伴随着非常明显的情绪激动、言语冲突或者躯体攻击行为,同时,病患出现冲动行为时自控能力极差。精神病人,尤其是重性精神病人(比如,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双相障碍等病患),往往会存在自我认识不清,对自己的言行控制能力差的问题,同时还对他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包括重症病人在内的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可能会表现出较差的服药依从性,导致伤人或者自杀等冲动行为的发生,严重威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针对这种冲动行为,医护人员会采取冲动行为干预措施,比如药物镇静或者行动约束等措施,来干预精神病人的暴力、毁物、自伤、伤人以及自杀等突发的冲动行为,以此达到保护患者安全目的,进而有效保证患者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同时也可以维护治疗效果。但是,有学者指出在冲动干预护理中存在许多护理缺陷问题[1-3]。比如,邓红欣和杨桂芬对24 例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发现在冲动干预护理过程中确实存在实施护理措施不当、护理流程做法不到位以及护士的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同时,冲动干预作为精神病人冲动行为出现后的一种紧急补救措施,只是对问题的被动应对,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精神病人的实际病情。相对的,只有通过主动的护理措施来减少精神病人的冲动行为,才能够有效改善精神病人的精神问题,进而降低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降低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因此,下文主要从意义和措施两方面对降低精神科病房冲动行为干预使用率进行分析。

1 意义

吴小和和李小琼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冲动行为干预护理中存在:①护士采取保护措施过当,对约束不良后果不了解;②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缺乏;③护士与家属沟通缺乏;④护士责任心不强,监护措施不到位;⑤心理护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这些冲动干预护理缺陷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和患者受伤、引起家属不满情绪、患者还可能再次伤人、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出现不配合治疗、拒食等行为。因此,降低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受伤率,缓解家属的消极情绪,也不会强化患者的消极行为。同时,冲动行为干预是精神病患者出现冲动行为后不得已采取的措施,这种措施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况没有较好的积极作用,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消极反馈,比如再次伤人或者不配合治疗、绝食等等。可以说冲动行为干预并不是解决精神病人冲动行为的最佳选择。对于精神病患者而言,最大限度的从源头上减少其冲动行为的出现次数才能够对其疾病进行本质上的治疗,才能够产生长远的积极作用。可以说降低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对与患者而言具有极大的必要性。此外,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建立完善的冲动行为防控机制、降低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也有助于医院长期的、越来越好的发展。综上所述,提高精神病人冲动行为的防范措施,降低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对于精神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医疗机构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行之有效地降低医院医疗事故发生地概率,改善患者的病情,以及提高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2 措施

目前在临床上,医生们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精神病患者。但是,有许多重性精神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之前,仍然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冲动意图以及冲动行为,对患者身体和疾病康复都有着负面影响。严重的冲动行为还有可能伤及医护人员和家属的人身安全,并且也会影响患者家属对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同时,不恰当的冲动行为干预也会加剧这种负面影响的作用。这就要求医院和医护人员要降低精神病房中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因此,我们只有从源头上,主动的降低精神病人冲动行为的出现,才有可能通过真正改善患者的病情进而降低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具体来说,医院可以通过制定精神病患者冲动风险评估机制、重视预见性护理措施以及多部门协同合作三个方面来实现主动干预。

2.1 制定精神病患者冲动风险评估机制

要降低精神科病房冲动行为干预使用率,首先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冲动行为防范措施,以此来防止精神病患者产生冲动意图,降低其发展成为冲动行为的可能性,进而降低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追踪方法学是一种全面追踪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获得的诊疗、护理以及服务敬礼的方法,非常注重对过程的管理。刘廷芳等学者主张将追踪方法学和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等管理工具联合起来应用在医疗实践中,能够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因此,金玉莲、方春霞和杨亚芳在其研究中主要应用这种联合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冲动风险进行评估,以此来防止冲动行为的发生发展,切实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4]。由此可见,FMEA等管理工具能有效对精神病患者冲动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对其冲动行为进行防范。因此,在未来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制定恰当的追踪手段和分析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冲动风险进行持续性评估,提高发现问题病患的成功率。

2.2 重视预见性护理措施

要降低精神科病房冲动行为干预使用率就要重视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首先,医护人员应当针对患者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疾病症状对其进行个性化应对,尽量避免患者出现冲动意图和冲动行为。比如,对于幻觉和妄想较为丰富的患者应当避免触及其病理体验;对于处于躁狂状态的患者则应当禁止其参加竞争性活动;对于有操纵行为的患者不与其争论、说理,但也不要轻易迁就,工作人员应保持态度一致;对于有怀疑行为或活动过多的患者,医护人员则应当不关注他们的怀疑或过分活动的而表现。其次,医护人员要正确引导新入院的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对环境的生疏和排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恰当处理新入院患者的不适反应,对不适反应较轻者给予解释说明,消除恐慌;对较重者应及时处置,尽早解除其痛苦,比如,鼓励便秘患者多活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电休克治疗患者给予暂时保护,不宜过早离床活动[5]。其三,医护人员一旦预测到患者有暴力冲动行为的先兆,应当高度警惕,尽快安排患者到安静场所接受进一步治疗,允许患者在限定范围内进行活动,适当满足患者的一些要求,对其过激性语言不辩论、不说理,也不过分迁就。同时,因为有冲动意图的患者具有极强的防御性,因此,医护人员切记不要轻易接触患者的身体,避免造成危险的局面。此外,要让可能成为患者攻击对象的人员进行回避,减少危险的蔓延。最后,医护人员还应当鼓励患者,在其有可能出现暴力行为但无法自控时,主动寻求帮助,并指导其以适当方式发泄,如跑步、撕纸等。

2.3 多部门协同合作

除了要评估风险、有针对性地应对风险外,多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够将降低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防控机制作用最大化。首先,冲动行为防控机制需要护理部门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尽快为医院建立较为完整的冲动患者管理体系。具体来说,要建立完善的冲动患者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分工、责任到人。同时,要建立适当的奖惩监督制度,加大奖励力度,对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定期表彰,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个人绩效以及科室绩效挂钩等等。其次,冲动行为防控机制还需要医院后勤部门的不断支持。包括从思想上重视对患者异常情况的关注、从行动上做到每日巡检,为患者解决日常问题,为科室改善基础设施环境等等。同时,还应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为患者、护士和科室提供良好的支撑性环境[7-8]。

此外,完整的冲动行为防控机制的建立还少不了护士长的积极作用。护士长承担的责任重大,因此护士长毋庸置疑是冲动行为防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应当以身作则,及时区分症状稳定和有待观察的患者,将他们安排到相应的病区。同时,护士长还应当具备合理分配护士的能力,根据其个性特征和业务能力进行统筹分配,比如,对于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应当选择善于沟通、容忍能力强、富有爱心的护士对其进行护理。

2.4 增加工作娱乐活动

由于精神科患者具有其特殊性,相关的医疗机构对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方式,使患者产生被“监禁”的心理体验。同时,由于医院提供给患者的活动范围相对小,样式也较为单调,很容易使患者产生烦躁、易怒等消极情绪,加上与家人长期分离,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使大多数患者拒绝住院治疗产生出走、冲动意图甚至冲动行为[9]。因此,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也显得非常重要,可以适当的增加多样化的工娱活动,增设心理咨询科室,尽可能地使患者在入院期间感到有趣、安全、舒适,消极情绪也有地方发泄,有助于患者情绪疏通和疾病康复。

3 结论

提高精神病人冲动行为的防范措施,降低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对于精神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医疗机构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完善的冲动行为防控机制有效防止精神病患者产生冲动意图,降低其发展成为冲动行为的可能性,进而降低冲动行为干预的使用率,降低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使用率精神病
指认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都有精神病
遇到精神异常的人被绑架,别慌张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