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思路

2021-12-03 02:18张海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4期
关键词:十四五产业园现代农业

张海霞

(西宁市农业综合执法监督局,青海 西宁 810000)

近年来,西宁市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发展要素聚集、先进技术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1.1 园区规模不断扩大

园区总面积达到7.4×104hm2,核心区面积2×104hm2,核心区涉及27个乡镇351个村。主导产业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马牙蚕豆、饲草、养殖等,园区类型以种值养殖为主,主要农作物2×104hm2,养殖面积8.4×104hm2,建成各类设施温室7 744座,牲畜暖棚509座。粮油产量11.87×104t,果蔬产量25.88×104t,肉类产量1.59×104t。园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9.74×108元,加工业产值达到2.92×108元。

1.2 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在蔬菜产业方面,大通老爷山、湟中西纳川、城中果蔬产业园大力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产值达到11.75×108元,建设蔬菜基地43个,培育“老爷山”“圣域”公共品牌。在马铃薯产业方面,湟中云谷川马铃薯产业园依托脱毒繁育中心,建设马铃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0.6×104hm2,产值达到3×108元,产量达到4.92×104t,其中粉条、粗淀粉为主的初加工产品年总产量达2 862.5 t。在马牙蚕豆和中药材产业方面,湟源特色种植产业园建设马牙蚕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0.1×104hm2,中药材生产基地653.4 hm2。在饲草产业方面,湟源县循环农业产业园是以县域为单位、种养加结合的循环产业园,核心区大华镇被评为饲草产业强镇和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先导区。园区产值达6.44×108元,肉产量7 500 t,饲草面积0.9×104hm2。在养殖业方面,湟中县小南川健康养殖产业园以牛、羊、猪养殖为主,产值达到4.72×108元,建成各类养殖基地24个,产业园存栏各类牲畜10.4×104头。

1.3 产业融合不断加快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农业新型业态发展等多模式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入融合,依托主导产业举办油菜花节、农民丰收节、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发展产业园内休闲农业观光点14个、乡村旅游村13个,三县均为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不断完善农产品产加销各环节建设,配套保鲜库和配送中心,建设储藏窖180个(保鲜库容量5×104t)、蔬菜等直营店52个、产地市场11个,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强产销对接。

1.4 现代要素不断集聚

强化园区科技支撑,重点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实施质量安全、畜禽健康养殖、水肥一体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大科技工程,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打造农业科技引进研发推广的孵化平台。目前,省级园区引进推广新品种38个,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43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涉农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内入驻龙头企业达到60个,其中省级以上企业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7家。加强农产品产地认证,园区内“三品一标”认证比重达到50%。加快土地流转,扩大适度经营规模,园区内适度规模经营占比70%。

1.5 绿色发展率先引领

2018年,在大通县老爷山蔬菜产业园、湟中县西纳川蔬菜产业园实施中央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蔬菜产业促进项目,建设蔬菜绿色生产基地0.21×104hm2。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19年湟源县循环农业产业园作为全省唯一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以整县推进的方式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1.27×104hm2,其中马牙蚕豆和中藏药材将全部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绿色防控技术,2019年湟源县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持续推进“清洁田园”行动,园区内的畜禽污染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残膜回收率、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6 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园区联农带农机制主要有3种,一是以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民从事第一产业,建立产销联结机制,比如青海三江一力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带动10个专业合作社进行饲草种植和牛羊养殖规模化生产;二是通过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加工增值,分享第二、第三产业增值受益,比如青海恩泽有机肥采取“产业化联合体”方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合作社15个、企业2个;三是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代收、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比如大通县通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6.67 hm2种植燕麦、青稞,季节性用工达800人次。园区内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以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比例达到60%,园区带动农民11×104余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04元,带动作用明显。

1.7 园区扶持政策优惠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西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西宁市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及《大通县老爷山果蔬产业园建设规划》等7个产业园规划。加大园区投资,园区内总投资规模达31 281×104元,其中省级投资18 423×104元,市级投资3 150×104元,企业投资9 210×104元,园区自筹497×104元。加强金融服务,通过实施“金穗服务惠万家”工程、与省农担公司合作等,开展农业信贷担保,有效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2018年—2020年累计发放贷款21.07×108元、贴息5 112×104元。

虽然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融合深度仍待提高。园区仍以种养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还不够,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体系建设还需强化,园区综合承载功能和产品附加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还需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推广服务还需加大,园区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集成、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投融渠道还需拓宽。融资担保抵押物范围还需扩大,鼓励担保机构将园区土地经营权、设施温室、畜棚等作为抵押物,进一步解决资金问题。四是用地政策还需倾斜。园区建设用地需求较大,还需要在政策和措施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2 “十四五”发展思路

2.1 总体思路

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构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效益机制为任务,以培育壮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推进产业融合为重点,立足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

2.2 总体目标

依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标杆,释放农区农业经济发展新动力,搭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双创”新平台,推动农区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迈进。到2025年,巩固提升省级农牧业产业园7个,积极培育特色精品产业园,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类产业园功能和布局更加完善,管理体制更加先进,建设模式更加合理,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明显。同时积极推进市县级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形成覆盖全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梯级产业园体系。

2.3 建设布局

一是建设重点产业园7个。巩固提升现有的7个省级产业园,主要布局城中区1个、湟中县3个、大通县1个、湟源县2个。二是建设特色精品产业园。主要布局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城北区,重点建设大通畜禽养殖产业园、湟源县树莓产业园、湟中县燕麦产业园、湟中中藏药材产业园等特色精品园。

猜你喜欢
十四五产业园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