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立杰,王凤梅
1.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规划院,乌鲁木齐 830000 2.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博州 833400
阿恰勒村现有林果143.3hm2。核桃85.87hm2,单产1500kg/hm2,核桃总产预计129t,市场收购价10~12元/kg,年产值154.56万元;红枣28.67hm2,平均单产枣2250kg/hm2,红枣总产64.5t,市场收购价2元/kg,红枣产值12.9万元;杏14.7hm2,平均单产杏干750kg/hm2,总产杏干11t,市场收购价12~15元/kg,年产值16.5万元。经对周边的站敏乡、布拉克苏乡、塔什米力克镇等乡镇的部分村实地调研,林果业生产销售情况基本相同。
总体看,阿恰勒村林果业初具规模,对农民增收有一定拉动作用,但林果生产仍处在“低投入、低产出、低回报”的低水平,效益相对较低。
1.2.1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县域内缺乏大型林果加工龙头企业,林果生产还处于乡镇安排种植,农户分散经营,自我生产、自我销售、自我承担市场风险的模式,缺乏统一的品种、修剪、水肥、病虫害防治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不一,产品档次较低。
1.2.2 果树管理水平低
农户国语水平低,对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难度大。缺乏品质优良的高档品种,产品质量不均匀,商品性差,效益不高;农民对果树修剪技术掌握率低,修剪不到位,优质果产量低;水肥管理不到位,多数果树为果—粮、果—棉间作,与粮食、棉花一起灌水施肥,满足不了果树需肥规律,造成产品不饱满、产量低;病虫害统防统治落实不到位,防治效果较差,虫害果、残次果比例高,造成加大损失。缺乏统一的林果产品加工包装标准,简单将林果收获、晾晒,混装混卖,通货低价销售。
发挥南疆光热资源优势,积极与国内大型果品生产厂家、销售市场对接,以市场为导向,以主产县为单位,推进林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林果业发展规划,优化南北疆林果品种优势产区区域布局,推进林果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每个县确定2~3个主导品种,建立苗木良繁基地,推进建园式发展模式,从品种布局、果树修剪、水肥管理、病虫统防统治,实行精选、分级、加工、包装、销售及品牌建设,建立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快提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生产基地,加快提升农民林果生产收入,将林果业打造成巩固脱贫成果、带动农民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2.2.1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聘请自治区乃至全国高水平科研部门到林果主产县实地考察,帮助林果业发展把脉,研究谋划林果业发展规划,优化林果业生产品种布局,以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要林果生产基地为目标,打造林果产品优势强县,布局规模化优势林果生产基地,以县市为单位形成林果优势特色产品规模优势。
2.2.2 积极开拓市场
发挥援疆机制优势,组织县乡领导到广东、深圳、上海、北京、乌鲁木齐、各地州中心城市等地考察,了解林果产品市场需求,在对市场需求及周边生产基地分析研究基础上,确定本县市重点发展的林果产品品种,改变林果产品趋同现状,与周边地区、县市形成产品互补优势,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产品优势,抢占市场高地。
2.2.3 建立优质苗木基地
以自治区科研部门为依托,引进培育优质林果品种,建立苗木生产基地,为县域种植基地供应优质苗木,统一推广优质品种嫁接,改良现有林果品种。
2.2.4 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
聘请高层次科研部门为依托,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帮助研究制定各种林果产品生产标准化种植、水肥管理、病虫统防统治、产品加工标准;在同一县、乡或同一片区统一推广一个主导品种,强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脱贫村现有林果技术服务队技术服务水平,推广统一嫁接品种及种植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切实提升产品品质及产量。
2.2.5 提升产品加工水平
各主产县研究出台扶持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大中型林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给与最惠待遇,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来办厂兴业,以企业的要求和技术标准为林果生产技术标准,与生产厂家签订种植收购订单,发展订单种植,带动林果业大发展。
2.2.6 打造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由主产县政府牵头,积极申请国家级优质林果原产地证明商标和优质农产品品牌,以林果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积极申请林果生产商标及品牌,努力将林果打造成如“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若羌灰枣”等全国知名的生产基地和品牌,带动林果产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