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2021-12-03 00:59黄桂钦王小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病例总书记

黄桂钦,王小平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1.马克思主义学院;2.药学系)

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远,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以来,中医药全程、全面参与了疫情的防控及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中医药价值也日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论述,助力中医药文化更好更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保驾护航。

一、中医抗疫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一)健康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诉求

1.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诉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马克思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和谐和充分的发展,而健康是一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健康不仅是一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是全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当前世界仍然存在着多种损害健康的因素,它们相互交错。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激发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潜能并具有可持续性。

2.健康是全人类社会的重要关切。健康是幸福的起点,也是成长的前提;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是人类社会发展福祉的永续追求[3]。当前,人类健康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健康与寿命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1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93%暴露在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规定的境颗粒物浓度,其中5岁以下儿童有6.3亿人,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人。

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身心健康环境。自1948年成立世界卫生日以来,每年都围绕人类健康问题,从环境、食物、血液传染等方面开展卫生保健宣传,增加居民健康意识。2019年世界卫生日的宣传主题为“全民健康覆盖”,目的是营造一个人人都能够通过运动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氛围。《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呼吁全人类通过开展身体活动迈出健康步伐。第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的活动主题为“防病强身民心所向·健康和谐命运相连”,旨在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人类世界。第25届万寿论坛暨首届沃德论坛首次以“共建人类健康共同体”为主题,来自2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传统医药的发展对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二)疫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共同天敌

1.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与疫病的抗争史。人类发展史既是一部社会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应对和化解各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人类历史上经历的3次大鼠疫,16世纪北美暴发的“天花”,1918—1919年西班牙的大流感,2003年暴发的非典,以及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元6世纪第一次暴发的鼠疫席卷罗马帝国近60年,造成近1亿人死亡。在14世纪的第二次大鼠疫中全世界有7 500万人死亡,仅欧洲就死亡2 500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4]。第三次鼠疫在60多个国家中流行,造成上千万人死亡。天花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疫病,天花在美洲印第安人群中肆虐,夺去当地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一次流感是西班牙大流感,全世界约5亿人在2年内被感染,并导致全球五大洲约5 000万人口死亡[5]。而2003年的非典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病死率高达11%。

2.新冠肺炎是目前人类健康的绊脚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依然在全球蔓延。截至2021年10月24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2.42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超493万例,其中累计确诊病例前三位国家分别是美国、印度和巴西,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全球最多,累计确诊病例超4 629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75万例。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超3 41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45万例。巴西累计确诊病例超2 171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60万例。中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125 518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累计死亡病例5 695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

(三)中医抗疫,守护人类健康

1.中医防治疫病历史悠远。西方历史上疫病流行常导致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如世界上第一次鼠疫导致欧洲南部五分之一的人口丧命;第二次鼠疫导致整个中东地区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古代的瘟疫以清代瘟疫的流行最为严重,但此时中医温病学已经发展起来并盛行于大江南北,这一时期人口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2003年暴发的SARS病毒,由于中医的介入,疫情治疗成效显著。在非典疫情中,世界卫生组织共收到报告病例8 421例,死亡病例784例,平均病死率为9.31%,而在中国的5 328病例中有343人死亡,病死率为6.44%[6]。

2.中医抗击新冠病毒疗效显著。新冠肺炎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疫情之所以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离不开中医药的积极治疗效果,中医药的作用再一次凸显。学者通过对湖北省8 939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分析发现,29%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中死亡率仅为1.2%,而未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则达到4.8%,“清肺排毒汤”使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也是唯一一个治疗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通用方剂[7]。2021年3月,中医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论坛举行,此次论坛有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等110人连线视频进行互动交流,这意味着中医药抗击疫情的显著疗效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孙春兰副总理在“中医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论坛”中指出,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与西医药一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第八版诊疗方案,成功推出“三药三方”等一批有效中药,疗效得到实践检验[8]。截至2021年4月,中国已通过110余场直播活动、视频会议,在传统医药领域向150个国家及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与经验[9],并向有需求的国家选派中医师赴当地援助抗击疫情,提供中医药产品等,不断助力全球抗疫工作,分享中国中医抗疫的经验。

3.中医药维护人类健康凸显独特价值。中医药发展出现“墙内开花墙外也香”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中医药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标志着中医药和其他国际主流医学并轨,在国际疾病分类体系中被合法化。中医药作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先后纳入中白、中捷、中匈联合声明及《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2018年,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发布了第一个中医药宣言——《罗马宣言》,并确立了每年的10月11日为“世界中医药日”,发出“全世界中医药人共创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呼声。匈牙利国会副主席亨德·乔鲍指出,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非常睿智的,值得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世界各国学习[10]。商务部数据显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等治疗[11]。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重要作用的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论述。

(一)肯定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0年,在参加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授牌仪式时,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了中医对促进全球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积极作用,认为中医所蕴含的深厚的哲学智慧和数千年的健康理念是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2]。2016年,在江西考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医药在保护整个民族健康中的重要作用[13]。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指出了中医药对中华民族和全球文明的积极贡献[14]。这些重要指示批示都深刻阐述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增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价值自信。

(二)明确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目标任务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要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推进中西医结合,助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现,为全球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5]。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信件中指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16]。2017年,在瑞士日内瓦出席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揭幕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改善全球卫生治理,守护人类健康[17]。

(三)精辟总结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表示,中方愿意同各成员国合作建设中医医疗机构,利用传统医学资源的优势服务各成员国人民健康[18]。2015年,在考察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社区中医馆时,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现在发展中医药正当其时,“因为中医药副作用小且疗效好,价格又相对便宜,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19]。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提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防控的一大特点[20],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四)指引探索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道路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21],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培育中医药特色人才,打造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疫病优势作用[22]。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进一步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23]。

三、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推动中医药文化大众化普及化

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围绕“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主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年龄在15~69岁的常住人口开展随机调查,结果显示,80 789名调查对象中有15.34%的人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相较2017年的13.39%有所提升。但年龄在15~69岁范围的人群中,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人仅有1.58亿[24],这与健康中国擘画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其根本原因是中医药文化还未实现大众化普及化,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把中医药和宗教联系起来,使之“神秘化”。

因此,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把“中医请下玄坛”,让中医走向大众。一方面,应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中医药要能够更快更好地被人民群众接受,需通过现代媒体加大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筹,各地负责中医药发展的相关部门谋划开设地方性中医养生讲座、健身节目,介绍民间中草药的性能及功效,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中医药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实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播及知识普及的常态化。另一方面,尽快落实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的工作。中医药文化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中医粉”让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深入民族的骨髓。例如,通过借助地方医学院校开展“我是小中医”亲子活动,增强幼儿园小朋友的中医药文化意识。通过在国民教育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从小培养中医养身、保健、预防和治疗意识,让青少年懂得利用中医药文化基本常识开展保健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国学素养和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二)发挥规范中医药传承院校的独特作用

目前国内拥有中医药院校24所,但还未有医学院校开设规范的中医药课程,开办规范的中医药传承院校是解决中医队伍缺乏人才的重要途径。

1.办学形式应多样化。一是通过国家正规渠道录取应届高中毕业生,开设中医专业课程,培养中医通才。二是通过师承或专长教育的方式培养中医专才,生源可以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是具备一定中医药技能专长的往届毕业生。三是针对来自社会各行业技术人员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例如,开展养生、保健、美容和康复培训等,并在培训结业后颁发技能培训证书。四是开展在职继续教育与技术培训,为体制内外的在职医生提供进修服务,学员结业后颁发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2.师资来源应丰富化。一是通过招聘扩大中医教学的师资力量,招聘专职教师讲授中医药核心课程。二是对外招聘来自各大中医院的医师和“民间中医师傅”等,补充中医教学力量。三是对中医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和专题讲座,聘请领域内知名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和名誉讲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3.课程设置应多元化。中医药院校除了使用现有主流的中医教材外,还需要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开设天文季候气象学、地理水土物产学、中国哲学史概要和中医气功导引学等特色课程,满足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需要。

(三)依托孔子学院助力中医药文化国际化

截至2019年12月,全球共有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 172个孔子课堂[25]。目前孔子学院传播中医药文化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开设中医课堂和中医主题活动;二是打造中医孔子学院;三是建立研究型孔子学院。新时代为加快中医药走出国门创造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借力孔子学院的优势传播中医药文化。首先,应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如通过开展“中医推拿活动”“中华养生周主题活动”,邀请当地知名中医学家举办讲座,携手当地知名媒体共同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医故事”等。通过亲身体验使各地民众真切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其次,各地的孔子学院应携手共建学术交流共享平台,如通过组织研讨会、学术讲座和访问交流等活动,实现研究成果共享。再次,国内外有学科基础的医学院校可以共建中医特色孔子学院,实施“汉语+”项目,因地制宜开设中医特色课程,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

(四)借助“一带一路”纽带传播中医药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将中医药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强调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14]。

1.加强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一方面,利用传统媒体、现代数字网络媒体等开展中医药文化跨国际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医药文化。另一方面,建立面向各国的中医药服务平台,中医院与中医诊所、医馆的中医师和中药师等都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主力,要通过在世界各国建立足够数量的中医医疗机构,扩大中医人才队伍,提升中医药在医学领域的话语权。

2.通过开展“互联网+中医”看病模式解决海外中医药人才不足问题。海外中医药人才的匮乏制约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海外中医药人才不仅要懂中医,还需具备英语交流能力,因为海外选择中医药治疗的往往是一些疑难杂症,这对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国医大师”等专家级别的医生问诊。但专家级别的中医医师一般年纪较大,或者英语交流能力欠缺,不适合出国坐诊。开展“互联网+中医”看病实现远程诊断、远程治疗,不仅可以解决海外中医药人才不足问题,也能让海外病人获得国内中医专家高质量的服务,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

中国的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显著疗效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赞赏,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中医药的高度重视为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大好机遇,应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医“插上翅膀,飞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中医药病例总书记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